轧乎得最好的兄弟俩

文摘   文化   2024-08-23 00:02   山东  


西官庄袁氏后人在讲古


袁玉基虽然有学问,却不是个善于当家理财的人,他受了老的24顷地,种地往东种到西官庄,往西种到黄崖头,往北种到柳庄子,往南种到峙蜜河崖头,因为这些地都是地眼,当上好的菜园地种,讲地里出产,赶上西山里的200顷牢靠的。

袁玉基说了两个老婆,除了刘氏,还有个李氏,俩个儿子袁鍊、袁钧是同父同母,还是同父异母,由于家谱记载不详,后世记忆不存,已经搞不清了,但搞得清的是,袁鍊、袁钧兄弟俩轧乎的没怎么好的,可以称得上是孝悌的楷模。

这兄弟俩成了家,需要分家过,老二袁钧离开了城子,上了东面三里路远的西官庄安了家,西官庄早就有袁家的田庄。由于双进士的身份,在当地,没有人敢直呼兄弟俩姓名的,都管老哥叫鍊座,管老弟叫钧座。这就和管蒋委员长叫委座,管张灵甫叫师座一样,透着敬仰和羡慕。这种敬仰的另一个表现,便是袁家城子立上了集,逢集的日子是五十。在沂水,除了县城,其它地方不能这个日子逢集,建国之后不讲这个了,三十里堡立集才捞着使这个日子。

袁鍊请假从国子监回来,在博山范泉书院讲了节子课。当朝官员在书院讲课可不是白讲,经济收入比县太爷都高。闲暇时间,老进士游山玩水,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样好东西。沂南铜井的三山沟有个薄家宅子村,早在明朝就是袁家的庄田。明清交替之际,七世上的袁允宷带着家族成员跑这来避了好长时间的难。道光二十四(1844)年,袁鍊来这里的时候发现了凤凰石刻,并且拓下第一张拓片,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事件。

更多时候,袁鍊都泡在家里,和兄弟袁钧粘上了。有时候是老二跑老大家里来玩,有时老大跑老二家串门。按说两三里的路程,吃饱喝足玩完了,各自回家搂着老婆睡觉不怪好,可两人就好在对方家住下,一住就十天半个月,估计弟兄俩晚上也得一床睡觉拉呱。


时间久了,管怎么得回自己家趟。行,你回,我得送。袁鍊拉着兄弟的手,一直送到西官庄家。既然到家了,那就住天呗,一落光又是小半个月。有一段时间,袁鍊伤了左胯,行走不太方便,想兄弟了,备上小轿让人抬着跑去看兄弟。

光怎么串悠累不?那肯定累。后来,弟兄俩想了个法,安排下人,拿着量地的杆子,从城子袁宅大门口,一直量到西官庄袁钧宅第门口,差不多是400杆子。又找了棵国槐树,在东西各200杆处栽上了。这棵树不算矮,袁鍊、袁钧兄弟两人,站自家大门楼子前,互相朝对方那瞅,一下就能瞧见,说是见到国槐树,就相当于见到对方了。

好得和一个头样,可想而之,一个去世之后,另一个还能过了不?袁鍊85岁去世,袁钧越寻思越不想活了,6个月后,麻利地跟着走了。过去说颜鲁公的祖宗颜含以孝悌著称,因时间太久,怎么个孝悌法具体不太清楚,袁鍊、袁钧这兄弟俩“孝友之谊,生死无间”,那是有详细的事例作榜样的。

老兄弟俩的孝悌之情也影响了后辈,袁鍊的二儿袁振渭和他叔叔袁钧关系那是相当好,和他哥振瀛分家的时候,振渭表态:我不在城子住了,上西官庄俺叔那安家去。

振渭在西官庄落了户,立的堂号叫半农堂。振渭有二子,长子树芑字颖亭号小桥,世袭云骑尉,娶的是大店庄家的闺女,次子袁树荫的老婆则是管廷献的亲妹妹。大店庄,北杏王,功名出在小窑上”。大店庄家、小窑管家、北杏王家是莒州那边的三大门户,相当于老沂水的高刘袁黄。

袁家有势力,自然少不了人巴结。沂水县衙门口上的县太爷别看是父母官,可在袁家人面前不敢抖威风。不管谁来上任,都得先到袁家拜门子。有年大年初一,知县大人跑到西官庄来拜年,袁振渭的长子袁树芑出来接待的。客厅里摆下八仙桌,好酒好肴吃完,知县瞅着条几上的自鸣钟不盯松了,光夸:“好么,好么!”树芑一看,这是想要的意思,一开口送给了他。得了这么个好玩意,县令心里那叫美,为了还人情,派给半农堂一个差使,替县里收起了地亩。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袁鍊、袁钧兄弟有如此情谊,并不是说两人天生有孝悌之心,而是他们受到良好的儒学教养的缘故。孔门弟子讲究臣对君忠、子对父孝、弟对兄敬、兄对弟悌、妇对夫从,袁玉基把这套价值观很好地贯彻为袁氏家风,读圣贤书,做忠孝事,沂水袁家城子袁氏一门的光大,就是从他开始的。“父子进士”的荣耀,“一门双烈”的光显,“兄弟孝悌”的佳话,都是在精神坚守的基础上开的花、结的果。

良好的家风不但影响了男丁,还熏陶到女辈。袁振瀛七子二女,小闺女嫁入了兰陵豪门大户车辋宋家,夫君是蓝翎守备宋和承,蓝翎守备有可能是宋某人捐纳的五品军职。袁小姐“聪慧通经史,尝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只是忠恕;必实觉己有不是处,方厚克己;必真觉人有不可苛求处,乃不为己甚。生平理家计外,手不释卷,教子孙,处族党,慈惠有礼,远近称贤母焉。”民国二十四年,临沂县长范筑先组织力量《续修临沂县志》,把袁小姐的事迹写进了母仪表。

从城子袁家几代人的发展史看,家族兴旺必具良好家风,良好家风必有学问的支撑。读书才能明理,明理才能知人之本求,知人之本求才能处世,进而有济于家邦,做出一番事业,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城子袁氏家族故事之四




袁鍊为孙女婿宋和承的老爷爷宋瀛写的祭文


《续修临沂县》记载袁小姐文


卢蒙故事
展现原生态沂蒙文化,讲述沂蒙人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