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恒
单位 / 泰州市人民医院
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粘液起润滑作用,当腺管开口阻塞时,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肿,表现为外阴后下方的肿物。
前庭大腺囊肿十分常见,妇科医师再熟悉不过了,也会习以为常地选择囊肿造口术,但是位于外阴后下方的肿物一定就是前庭大腺囊肿吗?手术方式一定就是造口术吗?术后能保证一定不复发吗?
今天分享一个特殊病例
● 主诉: 发现外阴肿物 3 年,逐渐增大 1 年
● 病史: 患者,女,35 岁,自然分娩 1 次,行左侧会阴侧切术,无其它外阴手术史。患者 3 年前自觉外阴肿物,花生粒大小,未予重视。近 1 年外阴肿物逐渐增大,轻压痛。2021-12-06 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妇检示「右侧大阴唇外下方可触及一大小约 2*3*2 cm 的肿物,质中,境界清,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门诊拟「右侧前庭大腺囊肿」收住入院。
● 初步诊断:右前庭大腺囊肿
● 手术:行「外阴病损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脂肪层,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有完整包膜。
完整「剥除」肿物后剖视标本如下图
图源:作者拍摄
● 术后病理:外阴平滑肌瘤。
图源:作者提供
● 最终诊断:右侧外阴平滑肌瘤
外阴平滑肌瘤于 1733 年首次由 Denys de Leyden 报道,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临床罕见, 仅占所有妇科肿瘤的 0.3‰,占女性外阴肿瘤的 0.7‰[1]。主要发病于青中年妇女,罕见于 10~20 岁的少女。
外阴平滑肌瘤为良性,组织学起源于外阴勃起组织、血管壁、子宫圆韧带、达托斯(Dartos)平滑肌、立毛肌等[2]。一般生长于前庭大腺周围,大阴唇、小阴唇、阴蒂亦可见[3]。多为单侧类圆形肿物,活动度可,质中,无压痛,有独立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
患者多因外阴肿物就诊,一般无不适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病变部位的疼痛、红斑、瘙痒。有文献报道外阴平滑肌瘤最大直径可达 10+ cm[4],伴外阴坠胀、性交不适、行走困难等症状,也可表现为外阴表皮的带蒂赘生物。
临床误诊率高,极易被误诊为前庭大腺囊肿(脓肿)。
前庭大腺囊肿:妇检见患侧阴道前庭窝外侧肿大,外阴部后下方可触及囊性肿物,有波动感。
外阴平滑肌瘤:可生长于外阴任何部位,质地中等,为囊实性。
此外,仍需与外阴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纤维瘤、神经鞘瘤、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5]。
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镜下病理表现似子宫平滑肌瘤,见梭形细胞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对于肿瘤直径 > 5 cm、边界不清、> 5 个核分裂象 /10 HP、显著的细胞不典型增生,应考虑外阴平滑肌肉瘤可能[6]。免疫组化标志物 SMA、desmin、vimentin 等可以协助诊断,部分可见 ER(+)、PR(+)。
有妊娠合并外阴平滑肌瘤的报告,孕期肿物快速增大,考虑与雌孕激素升高相关[7]。
一经发现,建议积极治疗,手术切除后明确病理学诊断,以排除外阴恶性肿瘤可能。手术应彻底切除。
因为有复发可能,术后应长期随访,有报道表明术后复发时间可长达十余年[6,8]。
对于妊娠合并外阴平滑肌肿瘤的患者,应综合考虑肿瘤性质、肿瘤大小、是否阻塞产道、妊娠月份、手术出血感染风险、流产早产风险等因素,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9]。
1
外阴平滑肌瘤临床误诊率高,需与前庭大腺囊(脓)肿鉴别,可生长于外阴任何部位,多为单侧囊实性。
2
外阴平滑肌瘤的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
3
一经确诊,积极手术治疗,手术需彻底切除,术后需长期随访,复发时间可长达十余年。
4
外阴平滑肌瘤在妊娠期可能迅速增长,是否手术需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策划:sober
题图:站酷海洛
投稿:zhangshengmei@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