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央企的流程,为什么那么长

文摘   2024-08-14 06:58   湖南  

这里的流程,就是指国央企的审批流。

众所周知,国央企的流程是出了名的漫长繁复,特别是跟“钱”有关的报销、采购等流程,不给你扒脱层皮基本上走不下来。

举个栗子,一笔费用报销:

花钱之前,先走个事前审批,说明你为什么要花这个钱,必要性和合理性。

从经办人开始,科室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会计、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财务分管、总经理,大一点的金额要审批到董事长,

如果涉及到采购、人力等其他部门,还得把相关人等加进来,整套流程下来动辄十几个人;

审批通过后,自己先垫付,开发票报销。

发票不能打错一个字,《费用报销单》的文字描述、格式、字体字号,贴票的位置、边距,都有规范,再附上一系列的证明材料;

整完这厚厚一叠资料后,再从经办人起,把十几个人的签字给收集齐了;

这还没完,线下签完字后,还得把上述资料全套扫描成电子版上传系统,十几个人从头再审批一遍...

这还只是最简单的报销流程,若遇到金额较高的事项需要招标、需要审批到上一级公司的,更是没有七八九十个流程办不下来。

这么多流程,其中有任何环节审核不通过、或领导手滑,都会打回给经办人,改好之后从头开始,

一套流程走下来少则一两周,多则一两个月,

若遇上领导出差、休假、流程太多没时间看、修改意见较多...等各种情况,拖个三五个月也不是问题。

之前就有读者反映,自己2022年垫付的费用到现在还没报下来,

更有人因为对复杂的流程望而生畏,很多事情干脆就不做了

国央企的流程,为什么这么长?

归根到底有几个原因:

流程是“尽职免责”的需要

“尽职免责”这个词简直是个天才的发明:一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时,只要遵守规章制度、尽力履行了责任,即使出现了不良后果,也不必为此承担责任。

那么如何证明自己已经“尽职”?

那就通过流程来体现,在流程中留痕,表示这件事情我已经提过意见了,我的责任已尽到,

将来出现问题时就可以说:“这件事情我早就说过了,出了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

流程是“集体决策”的智慧

“尽职”还不足以“免责”,最后出现问题相关审批人还是要承担责任怎么办?

那就把尽量多的人加入审批流,把“锅”大卸八块分到每一个人头上,

这样一旦出事,既便于一起分锅也便于相互甩锅。

法不责众,大家都有责任就相当于大家都没责任,“集体决策等于集体免责”

流程是“大权在握”的象征

也有的人,十分乐于在工作中每一个环节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他们把“批流程”看成一种职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一旦进了审批流,就有了一种批阅奏章、生杀予夺的快感。

一旦拥有了在流程上按下“拟同意”或“不通过”的权限,他们就要将它发挥到极致。

流程着不着急都要拖一拖,问题有没有都要卡一卡,

每当上报流程的经办人/部门求爷爷告奶奶地上门协调、催办,这种“流程在手,天下我有”的快感就达到了巅峰。

流程是“领导太多”的衍生物

昨天的文章说过国央企的领导,为什么这么多,

领导多了,职位等级就多了;

职位等级多了,审批的层级就多了;

层层审批,办事的流程可不就长了?

流程是“责任追溯”的需要

在国央企,很多事情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一旦出了问题上面要问责,如何追查源头?

循着流程去追溯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毕竟流程上有留痕,谁也赖不掉;流程上有时间、过程、意见,谁也改不了。

...

在国央企,所有人都知道流程的重要性。

虽然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A-B-C-D-E-F-A绕一个囫囵圈儿,才能形成闭环,才是程序正义,才能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

至于整件事情是不是有问题、工作推动的效率是不是太低,反倒不重要了。

不过,虽然国央企人苦冗长流程久矣,但遇事若不走流程,那是万万不可的,

毕竟走流程只是麻烦点、效率低一点、顶多最后这事儿不干了,

但若不走流程、将来追责的时候就得自己担着。

所以,哪怕任务再急,该有的流程还是不能省,流程,也是对打工人的一种保护。

当然,很多的流程,在基层面前是“死”的,只要领导一发话,就“活”了。

就像《长安的荔枝》主人公李善德在推动运送荔枝的过程中处处碰壁一鼻子灰,后来机缘巧合引得杨国忠出面,

原来给他吃过“闭门羹”、给过脸色的人,突然就变得配合度特别高,事情推动起来突然异常顺利。

这种情况,《长安的荔枝》里早就道出了玄机:

“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加知识星球,了解更多国央企规则与生存实操
前50名加入,送深度咨询一次👇🏻👇🏻


身在国企心在江湖
10+年国央企经历、副业达人、职场妈妈。专注分享国央企职场规则、生存进阶、副业经验。(商务、咨询:all-for-freedom12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