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文献08-PECVD隧穿氧化层成膜条件影响探究

文摘   其他   2023-01-07 17:12   湖南  


Aaron PV 笔记

读完需要

7
分钟

速读仅需 3 分钟

/ PE-poly 隧穿氧化层成膜条件影响探究 /

Ultrathin silicon oxide prepared by in-line plasma-assisted N2O oxidation (PANO) and the application for n-type polysilicon passivated contact


关键结论

  • 超薄隧穿氧化层用TEM量测厚度更准确,椭偏仪量测(J.A. M2000)会偏厚1~1.5 nm左右
  • PANO SiOx成膜膜厚有个饱和点,随着衬底温度、射频功率升高而变厚,与O原子穿透扩散能力相关
  • 隧穿氧化层钝化能力与SiOx膜层化学键配位相关, 占比越高,钝化效果越好
  • POLO结构(TOPCon)隧穿SiOx/(n+)poly-Si叠层钝化效果,有个最佳退火温度,综合钝化效果与P内扩相关,内扩不足或者内扩过多都会削弱钝化效果
  • poly-Si晶化率,退火温度超过某一临界温度后,晶化率不再增加,晶化率有个饱和点
  • PANO SiOx匹配较好的poly-Si钝化接触较好的特征:
    • pinholes密度: 区间
    • pinhole大小 10~40 nm

实验方案

隧穿氧化层制备方法:

  • 湿化学氧化(硝酸NAOS、臭氧水、混酸)
  • 热氧化处理
  • 臭氧氧化法
  • PANO,等离子体辅助笑气氧化法

样片准备:- 单面抛光,4寸 n型Cz硅片,用于SiOx薄膜厚度测试;- 6寸 180um厚度 电阻率 ~3 Ω·cm 太阳能级n型Cz-Si,双面抛光,用于钝化测试

  • PANO SiOx制备条件
    • N2O,纯度5N(99.999%)
    • 衬底温度:150~400 ℃
    • 氧化时长:30s ~ 1200 s
    • 射频功率:5W ~ 20 W
    • 对比组:硝酸氧化NAOS,110℃
  • 掺杂poly-Si层:40 nm厚
    • 特气:SiH4、PH3、H2
  • 晶化退火:温度 820 ~ 950 ℃

量测仪器:

  • 椭偏仪(J.A. Woollam,M-2000DI), 量测抛光面超薄氧化层厚度
  • TEM,微观结构观察,氧化层厚度量测
  • XPS,SiOx键型结构量测
  • Sinton WCT120,钝化效果量测
  • ECV,活性磷掺杂曲线量测
  • Raman散射,poly-Si晶体结构量测
  • c-AFM,接触电阻率量测

等离子体辅助笑气氧化法制备隧穿氧化层,考查工艺条件:

  • 衬底温度
  • 淀积时长
  • 射频功率

匹配掺杂poly-Si,考查钝化、接触性能:

  • 退火温度影响
  • 磷掺杂浓度、曲线
  • 接触电阻率
  • 钝化目标:饱和复合电流密度 (电子选择接触区)

结果讨论

PANO vs NAOS 氧化硅成膜特点对比,TEM测试结果:

  • NAOS SiOx 膜厚范围 1.3 ~ 1.8 nm,极差0.5 nm
  • PANO SiOx 膜厚范围1.1 ~ 2.4 nm, 极差1.3 nm,相比硝酸氧化法笑气氧化法均匀性要差,膜厚分布范围更宽
  • NAOS SiOx界面更明显,晶硅点阵-非晶硅SiOx清晰可辨
  • PANO SiOx局部区域界面分别率较差,可能是O原子内扩导致
  • 椭偏仪量测氧化层厚度 ~ 2.6 nm,相比TEM量测结果偏高,TEM更准确,椭偏仪量测结果偏厚

椭偏仪量测SiOx薄膜可靠性分析:

  • SiOx膜厚量测采用Cauchy柯西拟合方式,薄膜材料在可见光范围无吸收时,用Cauchy模式量测拟合结果最佳
  • 对于精确测量SiOx薄膜厚度,不管何种拟合方式,都很难达到准确测量,尤其是nm级精度。主要是量仪的随机误差及系统误差影响。
  • 对于< 10 nm厚度的薄膜,厚度和折射率很难做到同时保证测量准确性,因为膜层的折射率、消光系数与组份相关(是变化的),因而膜厚量测结果不可靠

PANO成膜速率

  • PANO SiOx成膜速率,在最初的几十秒内较高,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膜厚有个饱和点
  • 衬底温度越高,SiOx厚度整体越厚
  • 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加,SiOx厚度增加
  • SiOx膜厚的增加,取决于O原子穿透氧化层抵达Si/SiOx界面的量,SiOx的饱和厚度受O原子在一定扩散能量的条件下穿透深度影响。(温度越高、射频功率越大,饱和厚度越高)

PANO SiOx薄膜化学键构成

  • SiOx化学键构成(配位数)影响钝化效果, 占比越高,钝化效果越好
  • 衬底温度越高, 占比越高
  • 相比NAOS,PANO SiOx钝化效果更好。等离子体使得O原子穿透氧化层的能力更强,衬底温度升高可以进一步提升O原子的扩散能力

Fig. 3. (a) XPS spectra, (d) the proportions of Si4þ, and (c, d, e) the decompositions of the XPS spectra of the 110℃ NAOS, 150℃ PANO, and 300℃ PANO SiOx films.

晶化退火钝化效果

  • 对于未加H capping层样品,考查钝化性能(iVoc最高点),NAOS SiOx最佳退火温度 820 ℃,iVoc 727、 4.4 fA/cm2 (注入条件
  • PANO SiOx 最佳退火温度 880℃,对于不同的PANO SiOx沉积条件,最佳退火温度基本一致
  • AlOx/SiNx capping层沉积后,最佳钝化效果:747 mV,2.0 fA/cm2, 9 ms

晶化率

  • 850℃ 以上,poly-Si晶化率可达 >80%+,且基本一致
  • 不同退火温度下的钝化效果差异,850℃以上可认为与晶化率无关,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ECV曲线

  • 在Si/SiOx界面出现P聚集(尖峰位置)
  • 同样退火温度条件下PANO SiOx比NAOS SiOx结深要浅
  • 退火温度升高,P内扩能力增加,950℃条件氧化层击穿
  • PANO SiOx层对P内扩有阻碍作用
  • POLO结构钝化能力,与P内扩紧密相关
    • 内扩不足(820℃)或内扩过多(950℃)都会削弱钝化效果

接触电阻率

  • 接触电阻率目标
  • 膜层漏电点占比
  • 漏电点大小 10~40 nm
  • 退火温度升高,漏电点密度与尺寸都会变多
  • PANO SiOx匹配较好的poly-Si钝化接触较好的特征:
    • 漏电点密度: 区间,可解释为pinholes
    • 漏电点大小 10~40 nm


文献溯源:https://doi.org/10.1016/j.solmat.2019.110389


晶硅PV笔记
本公号主要分享:1、晶硅光伏PV文献学习笔记2、实际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