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on PV
读完需要
速读仅需 2 分钟
/ PE-Poly 隧穿氧化层成膜规律 /
关键结论
PE法N2O制备隧穿氧化层有个最佳膜厚,隧穿层膜层质量和等离子体激发的O原子浓度直接相关,加入Ar可调节活性O原子浓度 n-poly Si内扩程度对于钝化和接触性能有个最佳范围 退火温度越高,激活P浓度越高,同步内扩会增加
实验方案
硅片:n型硅片,电阻率1-2 Ω·cm,经制绒→抛光→RCA清洗后硅片 隧穿氧化层沉积变量:N2O/Ar不同流量配比(5/0→5/10),膜厚0.82-1.76 nm 非晶硅a-Si厚度 120nm:SiH4/Ar/PH3=1/5/1 高温退火:时间60min,温度860-940℃ PECVD方式双面镀膜SiNx:H,双面钝化 烧结炉快烧 管式暗退火 400℃
量仪
ECV 四探针 原位光谱仪OES,检测O含量 sinton WCT120:量测iVoc,Jo TLM考察因素 隧穿层成膜速率、均匀性 退火内扩影响 钝化性能 接触电阻率
结果讨论
1. N2O/Ar PE隧穿氧化层成膜规律
随Ar流量占比的增加,隧穿氧化层成膜速率降低,同时膜厚收敛性较窄,均匀性有改善(极差由0.55 nm→0.17 nm) 100Pa-300Pa范围,随沉积压力的增加,氧化层膜厚升高 沉积温度300-5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氧化层膜厚升高 隧穿氧化层沉积在最初的几十秒内成膜速率最高,之后沉积速率逐步降低 6-12KW范围内,射频功率越高,沉积速率越快
OES图谱
O原子发射谱尖峰对应777nm( →转换),844nm(→转换) N2O/Ar流量比5/2时,O原子发射线达到最大值
2. 掺杂曲线影响
退火温度920℃,激活掺杂量 不同组别对应峰值掺杂浓度相同 内扩进入硅体内P掺杂量,不同组别(隧穿层厚度差异较大)氧化层厚度越厚,内扩越少;氧化层越致密,内扩越少 随着氧化层膜厚的降低,内扩增加,背面方阻降低 Ar的引入可以改善方阻均匀性,最佳组别N2O/Ar流量比5/2
退火温度影响
退火温度860→940℃,随温度的升高,退火后方阻降低。退火温度达到940℃时,方阻骤降值26Ω/sq,对应掺杂曲线内扩严重。 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峰值激活的P浓度增大
3. 钝化能力
最优组钝化效果iVoc 741mV 4.8 fA/cm2 同时接触电阻率较低
来源:Effect of PECVD N2O/Ar oxidation on TOPCon solar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