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O 机理研究

文摘   其他   2024-03-11 12:48   江苏  


Aaron

读完需要

5
分钟

速读仅需 2 分钟

/ LECO 机理研究 /

  • 关键词:LECO,激光增强接触,接触尺寸,外加电压

关键结论

LECO有效烧结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

  • 接触点位需要部分热隔离(玻璃体)包裹,以使得局域温度具备高于Si熔点的可能
  • 接触点位尺寸要在合理范围内,在激光+反向电压条件下局域高温超过Si熔点

LECO处理过程有效激活的条件:

  • 接触点尺寸,有效接触半径~50nm
  • 热传导条件,间接热传导,玻璃体包裹
  • 有效激活的表现:接触区域呈半球状生长,之后由于电流密度的降低引起的温度下降,生长停止。典型的生长尺寸~300 nm左右(金半接触区域结深需大于0.3μm,否则有漏电风险)

结果&讨论

  • LECO技术,2019年首次提出,主要过程:激光扫描电池表面,在前表面产生高浓度的载流子注入;同时在对电池片施加反向偏压。高注入+反向偏压在接触界面产生高电流密度,进而促成的金半接触。

  • LECO在PERC上应用,IFSH实验室验证提效0.3-0.4%abs;在iTOPCon上应用提效~0.6%abs

  • 前人研究Ag-Si接触,电流传输主要路径:

    • Si→Ag直接接触传输
    • 通过隧穿效应传输,Si、Ag间有薄薄的玻璃体间隙
  • LECO机理假说:

    • 电子还原$离子假说,LECO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电子还原银离子,促成Ag-Si欧姆接触
    • 电流烧结模型CFC(Current Fired Contact),高的电流密度在界面产生局域高温,高温促使Ag、Si互扩散,冷却后Ag、Si混合相形成半球状大面接触,从而形成了优异的接触性能。
    • 文献倾向于CFC假说,建模论证电流路径及传热模型,接触点位大小不同,影响接触性能。

二极管网络建模

  • 激光强度 3 Megasuns
  • 外加反向偏压 0~-25V
  • 电路计算依据 Kirchhoff 电路定律
  • 模拟软件 LTspice XVII

  • - (x,y)位置的光生电流密度
  • - 整体的光生电流
  • - 激光照射位置于金属栅线的间距
  • - 光斑宽度
  • - 发射极方阻,模拟数据为 40 Ω/sq,方阻值选取较低的原因为LECO过程发射极电阻不是由掺杂过程决定的,而是由注入载流子本身决定的。
  • 二级管的饱和电流密度,取100;理想因子为1
  • 金半接触密度 ,接触半径
  • 接触电阻率,~

注入电流密度最大值

  • 内建电场电压值(1suns条件下为0-750mV范围),在3 Megasuns条件下,仍小于1 V

  • 电流密度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 随着接触半径的增大,电流密度减小;接触半径减小,电流密度有个饱和值(最大值)。

传热模型

  • 硅体尺寸 200x200x200 立方体
  • 银栅线尺寸 25x25
  • 玻璃体厚度 500 nm
  • 玻璃体接触半径 1-500 nm
  • 考虑两种极端接触场景:直接接触 vs 隔绝接触

焦耳散热模型


  • - 接触区域电流密度
  • 热传导率
  • 比热容

直接接触情况

  • 高温仅出现在电流流过的接触区域,其他区域迅速降至室温
  • 温度上升是短时间发生,激光开启时温度迅速上升,激光关闭时,温度立马降低至室温。一般持续~5 μs

综合电流传输和热传输模型,温度与接触面积关系

  • 局域温度随Ag-Si接触区域面积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峰值温度对应接触面积~50nm半径大小。
  • Ag-Si合金温度 ~835℃,Si熔点~1410℃。直接接触对应温度一般低于800℃,主要是直接接触热量可以快速散开。间接接触,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大,局域温度可达1400-8000℃,超过Si熔点。LECO有效烧结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
  • 接触点位需要部分热隔离(玻璃体)包裹,以使得局域温度具备高于Si熔点的可能
  • 接触点位尺寸要在合理范围内,在激光+反向电压条件下局域高温超过Si熔点


  • 来源:Understanding current paths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during 'Laser Enhanced Contact Optimization' LECO, https://doi.org/10.1063/5.0141008


晶硅PV笔记
本公号主要分享:1、晶硅光伏PV文献学习笔记2、实际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