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 | 《外国语》2024年第4期

学术   2024-07-31 18:04   福建  

《外国语》第四期目录

语言研究


ChatGPT等大模型的语言处理机制及其理论蕴涵

袁毓林

英语中的事物类存在句和事件类存在句

王勇

时空性弱化与汉语话题构式的主观性

钟玲俐, 刘正光

“都”和“甚至”的超预期义

李可胜

汉语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对请求视角的调整与影响因素研究

姜有顺

肯定判断句的标记模式、类型特征及其发展

何佳

翻译研究


重塑翻译研究:AI技术影响下的范式转换与未来方向探索

余静, 刘康龙

译论固本跨科研究路径

黄忠廉, 孙剑峰

理雅各《春秋》英译“以义解经”跨文化注疏特征研究

胡美馨

京剧英译与对外传播百年回顾与展望(1915—2022)

管兴忠, 李佳

书刊评介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用研究——《认知语用学导论》述评

姚晓东

“拥抱技术”的翻译认知过程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拓展——《实证翻译过程研究探索》评介

陈霞, 鄢秀

摘 要


ChatGPT等大模型的语言处理机制及其理论蕴涵

袁毓林


本文简单解释ChatGPT等现代大型语言模型的语言处理机制和数学原理及其理论蕴涵。首先,通过ChatGPT对代词指称歧义句的理解,来说明语言大模型在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方面的性能;接着,介绍转换器这种语言模型的新颖构架,特别是其注意力机制及其功能;还介绍基于分布语义学的词的向量化嵌入表示,以及词向量在语言处理和类比推理方面的作用;然后详细介绍转换器模型怎样通过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网络,来追踪和传递词语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信息,从而成功地预测下一个词语并生成合适的文本;最后简介语言大模型的训练方式,并说明大模型怎样用“再造语言”的方式,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人类自然语言的有关特点(分布性和预测性),启发我们反思既有的句法学和语义学理论。

英语中的事物类存在句和事件类存在句

王勇


一般认为,存在句是表示存在的,至于表示什么的存在,目前的文献或是语焉不详,或是默认为表示事物的存在,即认为存在的主体为事物。但有些存在句中的存在主体不是事物而是事件(或状态),可称之为事件类存在句。类型学中针对存在句中存在主体的语义特征提出了事物类存在句和事件类存在句的二分法。英语中是否存在这两类存在句,各自在词汇语法、语义功能上有何特征,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本文通过检视文献中对英语存在句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的讨论,试图将存在句的语义二分法和文献中结构二分法关联起来,在基于大量语料的基础上运用功能语言学的有关概念和理论,讨论英语中两类存在句的句法表现、语义特征及其功能动因。

时空性弱化与汉语话题构式的主观性

钟玲俐, 刘正光


汉语既是话题凸显型语言,又是主观性凸显的语言,以前的研究很少将汉语的这两个特征关联起来,也没有仔细深入研究过话题构式主观性产生的理据。本研究从话题的空间性、述题的时间性的维度阐释时空性与汉语话题构式主观性的内在关联。本文把时空性视为一个由弱到强的连续体。话题的空间性越弱、述题的时间性越弱,该构式表达的主观性越强。时空性与话语的主观性在两个维度实现内在关联:1)时空性越弱,时空定位不断泛化,越接近思维与语言的虚拟性,越能实现认知上的主观能动性,主观性就越强;2)时空性越强,时空定位越准确,客观性就越强。

“都”和“甚至”的超预期义

李可胜


在现有文献中,“都”被普遍认为可以表达甚至义,而后者的本质是一种超预期义。但是这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在超预期似乎并不成立的语境中,表达甚至义的“都”也可以使用;二是“都”和“甚至”可以毗连共现,这似乎存在同义反复之嫌。基于选项语义学的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将“都/甚至”的超预期义分为三种:焦点超预期义,关联超预期义和复合超预期义。问题一产生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不同类型的超预期义。其次本文揭示了“都”的超预期义具有隐涵性而“甚至”的超预期义具有预设性,且“都”和“甚至”有着不同的焦点结构。据此当二者共现时,形成了比较复杂的语义关系。

汉语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对请求视角的调整与影响因素研究

姜有顺


使用“借物”情境下的角色扮演任务和回溯访谈,考察了地位(P)、社交距离(D)以及二语熟练程度这3个因素对汉语母语者(CN)、母语为英语的汉语高级水平学习者(AL)选择汉语请求视角的影响。结果发现:(1)汉语是请求者导向(SP)和应求者导向(HP)视角均势型语言。CN认为HP的人际亲密程度高于SP,SP的礼貌程度高于HP。CN主要用视角标记距离:HP标记近距关系,SP标记远距关系。(2)AL的汉语中介语整体倾向SP,并且地位和距离都不显著改变该倾向。这说明AL可能受到母语语用迁移的影响。(3)AL在不同地位和距离水平上的视角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D]和[+P]情境下的整体习得水平较高,在[-D]和[=P]情境下的整体习得水平较低。该现象可以从两个角度予以解释:一是来华留学生输入和产出的汉语请求言语的分布与频率,二是他们产出的汉语请求言语得到负面反馈或显性纠错的主要来源。

肯定判断句的标记模式、类型特征及其发展

何佳


本文在语言类型学的视野下对60种语言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发现了肯定判断句的标记模式及其势力分布,得出相应的优势序列:系动词47>语气标记6>助词2=代词2=代词形态化2>形容词1,其中系动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从语序类型来看,肯定判断句的语序与语言的常规语序基本和谐,标记通常作用于陈述项。从标记系统的内在关联与发展来看,肯定判断标记之间存在3种协同关系,第三人称代词也有5种特殊表现,可见标记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且标记系统处于变化发展中。

重塑翻译研究:AI技术影响下的范式转换与未来方向探索

余静, 刘康龙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ChatGPT的崛起,翻译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变革。AI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重塑了翻译活动的性质和过程,还推动了译后编辑的主流化,并打破文本及非文本等不同模态之间的界限。这一变革不仅影响了翻译实践和教学,还对当前的翻译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旨在探讨AI技术如何促进翻译研究的范式转换,重塑其选题与方法,以期促进翻译研究与技术进步同步,为翻译研究开拓更广阔的可能性。本文探讨了AI时代翻译研究的三大改变,指出AI的广泛应用会促使应用翻译研究兴起,描述性翻译研究出现数字化转型,并引发对传统翻译理论核心概念和框架的重构。文章还探讨了AI技术的加持为翻译研究带来的新课题以及研究方法和工具的迭代更新,给出了多个具体的研究选题和方法,并以ChatGPT为例深入探讨了翻译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质量评估、教学研究以及运用AI作为辅助工具和实验手段五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议题。

译论固本跨科研究路径

黄忠廉, 孙剑峰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跨学科研究方法更自觉更具建制地渗入译论研究,推动了译学发展。本文立足译论固本之需与拓新之要,顺应跨科之势,设计出固本与跨科双轨并进、两相呼应的译论研究路线图。基于此,提出译论正本强基、译论跨科亲疏协同及译论固本与跨科互动循环三大路径,阐明其内在逻辑,拟为译论固本荣枝提供方法论支撑。

理雅各《春秋》英译“以义解经”跨文化注疏特征研究

胡美馨


《春秋》注疏重视“以义解经”,所建构的“微言大义”话语范式成为《春秋》经学突出的地方性知识。理雅各《春秋》英译注疏对这种地方性知识加以充分表达:他阐释了《春秋》历史书写的取义要旨,介绍了传统注疏对《春秋》经义的多维度阐释建构,指出了其经义内容与话语范式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并在译注中通过字词训诂和注疏引述传递“微言大义”。

京剧英译与对外传播百年回顾与展望(1915—2022)

管兴忠, 李佳


京剧集我国传统艺术之大成,其影响力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的程度,因此京剧翻译与传播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在国内译界,学者们对该领域的关注与其实际历史地位和丰富的实践积累仍不相称。本文结合1915—2022年京剧百余年发展历程,勾勒出京剧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概貌,探究译介主体身份、内容形式、传播范围效果等,旨在摸清家底,总结昔日“出海”经验,分析当下困惑及问题,以期在保持民族文化精髓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创新的传播形式与有效的行动路径。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用研究——《认知语用学导论》述评

姚晓东


本文对Klaus-Uwe Panther(2022)新著《认知语用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Pragmatics)进行内容述介与评价。该书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语用学核心概念与研究议题,意在融合语言使用的认知语言学路径与当代语用学的研究范式,提出统一的认知语用学模型。该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导向和方法引领作用。语用与认知的融合,既补充完善了认知语言学,也丰富了语用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语言使用背后的认知机制。

“拥抱技术”的翻译认知过程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拓展——《实证翻译过程研究探索》评介

陈霞, 鄢秀


2021年出版的论文集《实证翻译过程研究探索》(Explorations in Empirical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是翻译过程研究(TPR)“拥抱技术”的典范。该书分为四大部分,内容涵盖翻译技术背景下的翻译努力和质量、翻译熵、翻译单位和难度、后认知主义视角下的TPR。该书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拓展了TPR,其中在字幕翻译译后编辑努力、翻译单位和翻译难度的关系、翻译过程数据库应用、译后编辑努力测量指标等内容和方法层面的拓展值得关注,从后认知主义生态赋使理论视角对翻译过程的阐释也为TPR提供了新思考。


期刊动态 | 《外国语》2024年第3期

期刊动态 | 《外国语》2024年第2期

期刊动态 | 《外国语》2024年第1期

扫码关注我们

语言学通讯
欢迎关注语言学通讯、翻译学通讯两个公众号。18万学者关注了我们,本号主要发布国内外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相关的会议讲座、1教师研修、专著推荐、期刊动态等。投稿和业务合作请联系 dianzishu@126.c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