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动起来
1
不敢写之因
美图来自研习堂@黄海莲|诚挚感谢
敏求轩姐姐在建立黄煌经方研习堂之初,就动员大家多动笔写,不管是医案、医话,还是小作文等等不同形式。但每每看完大家分享的一篇篇写作成果,我的心就来回“死”了千百次。以前,总觉着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可以,于我而言写文章是信手拈来的事,不成问题。
可现在来看,大言不惭、自视甚高!难得哪天周公赏个脸还抓不住机会。光研习堂工作组就有八朵金花和三大剑侠;大群里,那更是有一个算一个。可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之前一直没有分享的原因就在这里,相信堂内也有些许师友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先在这里说声抱歉了!):欲哭无泪,心有余而力不足。
据悉,遵黄师要求,《集萃·第二辑》的侧重点将放在医话上。敏姐也鼓励我把之前分享的医案(苓桂术甘汤治气上冲致咳案)改写成医话。可我思前想后,总觉着没什么情景好串联。果然还是印证了“独角戏”之难,知识结构和日常积累很重要。
前有能人,后遇“难产”,写作这事也就不敢了、不动了、不了了之了。但尽管如此,我想写的心始终不能平复。
2
寻找敢写的勇气
1
美图来自研习堂@陈玮真|诚挚感谢
“不敢写”这一话题,我曾和堂内一些师友交流过。大家都说:“不要管别人写得如何如何好,你就写你自己的,水平低又没关系,大胆写,你只是用一种形式保留下来你的心意。等些时日回过头来再看,你会有所感慨,原来自己也出过一份力,一份属于自己的心意……”
就像别人跟你打招呼,难道就当作没看到?别人给你回应,就当自己没感觉吗?礼尚往来!
何尝不是这个理呢?!想到这里,似乎有了点敢写的勇气!
3
值得被记录的瞬间
1
美图来自研习堂@张明|诚挚感谢
今天,由于台风影响而提前结束了中秋的南京2日游。趁着活跃起来的、且能派上用场的脑细胞尚在线,三步并两步地坐到电脑前,只想留些值得被记录的瞬间。
从南京南出站,往酒店的地铁上,我看我家小子嘴唇颜色发红,心里就觉着可能要有点事。
果然不多时,小子说:“爸爸,我流鼻血了!”
我快速甩过头去看,只见血色有点深红。“嗯,没事,就一两滴血,不要怕,拿纸巾擦一下就好了。”
我爱人属于温胆汤人:“啊呀,怎么办,要不要去医院?”
“没事,一会到了住的地方买点药吃就行。”我镇定地回道。
其实在地铁里的时候,我心里就有招了——侃哥常提起的三黄片(“黄煌经方”就是对看得见的症状有方来治)。
母子俩先入住了酒店,我则去了对面的药店。导购员很谨慎,问我是给谁吃的,听了是给小孩子吃,就提醒我小孩用这个太寒。我说,没事,我心里有数。
一到房间,我就碾碎了3颗药并用开水冲泡。小子没用过这么大药丸,我担心他不会吞服而粘在喉壁上发生呛咳,临睡前服完。小子从小吃惯中药,这么苦的也是一口闷,这一点随我和他妈。
服前,我让他吃了点面包;服完,再美食跟上,防药性伤胃。我给小子吃点甘温的食物就是为了顾护脾胃的阳气,这也是药店导购员担心之处。
第二天早上起来再看,嘴唇颜色正常,药也就不用再服了。
4
试着总结
1
美图来自研习堂@姚苗华丽|诚挚感谢
流鼻血就是中医讲的“鼻衄”。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P148,【15.5】)同《伤寒杂病论》(白云阁藏本,P208):“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泻心汤主之。泻心汤方:大黄,黄连。”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7条和《千金翼》卷十五中有“黄芩”。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泻心汤》(P244-P245)适用人群中:“......,唇红厚实,......。”适用病症中第(1)条“......、鼻衄、......”。
《中医经方临床入门》中,有持桂里氏云:“......,此方不但治吐血、衄血而已。下血、尿血、齿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窍出血者,无一不治,真治血之玉液金丹也。......”(P252,标7)
当天天气本就有点闷热,小孩游南京的心情也很高涨,长时间地坐车让他有点累也有点不耐烦,而我在地铁上还惹他生过气,这导致邪热入里,迫血逆行。
学点中医或懂点药理的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四黄”:黄芩、黄连、黄柏和大黄都是大苦大寒的药。而中成药三黄片就是黄芩、黄连和大黄的提取物,主要取它们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作用。
可能有些爱好者要问了,都流血了,为什么还要活血?中医讲,因热邪引起的出血,在治疗大法上按清热凉血处理,但为了防止过分凉血而导致血瘀,所以得适当地加入活血的药物跟进,让其凉而不瘀。一药多用那是最好不过,如大黄。黄芩和黄连分别清上焦和中焦的热邪,再加上生大黄一味来加强和辅助凉血活血的作用,组合堪称相得益彰。
虽然流鼻血这病可大可小,不用药,采用放血疗法,让其出点血估计也能痊愈。或按《寿世保元》中说,看哪个鼻孔出血,在相反的中指根用绳勒紧;若两鼻孔都流,则双中指根用绳勒紧。但身在外,心里还是有点恻隐之心,不想“留寇”。药量上还算可控,毕竟知道“中病即止”的道理。
5
唯有自信能成文
1
美图来自研习堂@林丽声|诚挚感谢
因为懂一点中医,所以我能镇定;因为在学黄煌经方,所以我相信我尚能处理,且将来会变得更游刃有余。自学中医也有十来个年头,直到现在才自诩能理解“黄煌经方”。
“写”不是为了《集萃》,不是为了他人,更不是因为这篇泛泛之文会起多大作用,而是为了自己而写、为了“应该写”而写。
趁今天有勇气、有思路地想写一写,还想说几点“应该写”。
一是:很多师友都提过黄师所讲的“训练两个头”,即笔头和口头,前者是写作能力,后者是表达能力,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好的医案,往往能阐发医生的想法和创意,成为医学发展的奠基石。听上去好像夸大其词,但谁也说不准我们堂内会出一两个像黄师一样的大家呀。完善自己的医案记录,写下自己的诊疗感悟。我相信,一个善于对工作总结的人不会提高不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临床经验就是这样积累出来的,任何工作的经验积累也是从这里出发的,万事相通。
二是:“应该写”的不是一味赞许某某,也不是一味抨击某某,更不能恶意编造、杜撰等;而是从内心出发,实事求是地表达。
三是:吸收的营养元素越多,胎儿的发育就越壮实、越漂亮、也越聪明。在研习堂,如果《集萃》可比“胎儿”,而我们大家何常不是《集萃》的“胎儿”呢?!“壮实”体现在《集萃》内容丰富;“漂亮”体现收录在《集萃》里的诊疗手段精彩,治疗效果满意;“聪明”体现在各位师友在《集萃》的帮助下汲取更多养分。
其实,想写的理由还有很多。只要动起来,“文”不难写;只要动起来,“文”就成了。未来不全在现在,可现在能改变未来!只要动起来!
乐淳于家中
2024.09.15
分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