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一)
【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已取得的成就。③草昧:这里指混乱的时世。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豉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曾( )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 )于虑
(3)创业与守成孰( )难
(4)徵与吾共安( )天下
(5)至于鄙( )
(6)卒得反( )国
答案
同“增”,增加
同“横”,梗塞,不顺
哪个
安定
边境(边远的地方)
同“返” ,返回
注意:文言现象(通假字)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喟然叹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故知创业之难 方当与诸公慎之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温故而知新
D.入则无法家拂士 有仙则名
答案C,
A……的样子 这样
B的 代词(代守成)
C都表顺承
D如果 就
3.断句
答案:
a.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三处)
b.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两处)
注意:虚词标志,句式对称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答案:
(1)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成为过去了。
(2)朝廷内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注意:关键词语要体现出来,比如既、然、矣、内外、是以等。
5.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一段连用排比句的好处是什么?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结合甲、丙两文,说说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答案:
(1)连用排比句使文章气势非凡,无可辩驳,说服力极强。
(2)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3)"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6.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故事盘点】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断织"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成语搜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意丰富,有不少已经固化为成语。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一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朝闻夕死 ③掩耳盗铃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威武不屈
【观点讨论】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谈谈的看法。
答案:
(1)示例 孟母三迁、韦编三绝
(2)③
(3)示例
①我认为这些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况且更多的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而已。
② 我认为这些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注意: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附:译文
乙: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君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对比阅读(二)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1)七里之郭 ( )
(2)委而去之( )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4)使者不说( )
答案:
外城
放弃
使者
同“悦” 高兴
2.乙文中威后的观点与孟子所提出的 贵 轻的主张,大体一致。
答案:民 君
3.请辨析下边两个句子中问号的语气及表达重点。
a.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b.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答案:
a句是疑问句,表达重点是威后对齐国君民及收成的关心与问候。
b句是反问句,表达重点是使者对威后的反驳,强调民贵君轻。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 _____________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______________ 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答案:以民为本 排比 对偶 问
附:译文
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齐王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对比阅读三
【甲】《富贵不能淫》(略)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
1、给下列句子断句,并从中整合出两个成语 。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答案:取义成仁 仁至义尽
2、下列句子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 系之衣带间
B.以顺为正者 即为绝笔自赞
C.此之谓大丈夫 从容谓吏曰
D. 观者如堵 见闻者无不流涕
答案:D
A取独 代词
B把 写下
C叫作 对……说
D都为…的人
3、注意下列句子划线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答案:文天祥又向围观的人询问南北方向,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注意: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
4、说说“观者如堵” “见闻者无不流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答案:前者用夸张和比喻,突出围观的人很多;后者双重否定,强调围观者的感伤与怜悯。二者都是侧面描写,烘托出文天祥的人格魅力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在文天祥身上体现最充分的是哪一点?文天祥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案:威武不能屈屈,面对死亡从容不迫,写下绝命书;押赴刑场,泰然自若,淡然面对,视死如归。
附:译文翻译
文天祥即将被押出监狱时,写下自白的遗书,绑在衣带上。文词说:"孔子说要成全仁德,孟子说要为正义而牺牲;因为该负的责任都尽了,所以才达成了仁德。读圣贤经典,所要学习的(不是成仁取义)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已经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集时,气概神色自如,态度从容,围观的人多得像墙壁一样。即将受刑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向行刑的官吏说:"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又向围观的人询问南北方向,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但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当时凡是看见,听见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