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背影》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摘   2024-11-25 10:08   河北  
      有的老师在解读《背影》时,深挖“父子嫌隙”,大讲“父子和解”,有些舍本逐末。当然,适当补充一些可以更立体了解父亲形象,更深入理解父子情感。实际上,从文章中看,父子二人一路上交流甚少,儿子对父亲的行为也有颇多不满,就能得看出父子关系并不融洽。那么,《背影》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姨太太风波
     《背影》中,朱自清写道: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那么,祖母因何而死?父亲的差事又为何会交卸?事情是这样的:
      1915年,朱自清的朱鸿钧升任为徐州榷运局局长,也算是个肥缺。“富贵思淫欲”,升官后的朱鸿钧有些飘了,私欲也膨胀起来。他瞒着家人,偷偷地纳了一房小妾。其实,这样的事在当时也算不得什么大事。鲁迅《故乡》中,杨二嫂造谣迅哥“娶三房姨太太”,虽有夸大,也应该是世之常态。
      不过,朱鸿钧的所为惹怒了他在扬州老家的姨太太。姨太太醋意大发,怒火中烧,不依不饶,她把事情闹得是满城风雨,影响极为恶劣。而祸不单行的是,期间,朱鸿钧又被查出挪用公款,被各职查办,也就是“交了卸”。
      正是这场变故,“祖母死了”,被儿xiedao子活活气死了。家庭的巨大变故,让朱自清对父亲产生了怨恨。
                   (二)克扣工资
       家庭变故那一年,朱自清20岁,正读北大哲学系。
      父亲的失业,使得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父亲虽然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但事实上,这位父亲已经是走投无路。他能做的,就是变卖家产,四处借钱。
      面对家庭的窘境,无奈之下, 朱自清做出一个决定:提前一年毕业。毕业后,朱自清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谋了一份教职。每个月,他都把自己工资的一大半寄回家里,只一小半用于自己小家庭的开销。即便这样,父亲还觉得儿子给得太少。
      1921年,朱自清回到扬州省立第八中学担任教务主任。朱鸿钧利用与校长的私交,直接让学校把朱自清每个月的工资全部交到他的手上,由他支配。至此,父子的嫌隙进一步加深。
                    (三)嫌恶儿媳
      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谦性格开朗,平时总是笑声不断。武仲谦过门不久,就发生了朱鸿钧被革职、丢官,以及母亲去世的事。这让朱鸿钧认为,儿媳妇是个不祥之人。只要看到儿媳笑,朱鸿钧就会破口大骂。
      朱自清发现这一糟糕的情况后,下决心辞掉了扬州的工作,带着妻儿去了宁波、温州求职。后来,朱自清曾主动带着妻儿回过一次老家。不过,朱鸿钧连家门都没让他们进。后来在族人的劝说下,才勉强让朱自清进了家门,但态度依旧很冷淡。朱自清和妻儿只待了几天,便匆匆离开了。
      正是从这时起,之后两年多时间里,父子之间都没有往来,基本断绝了关系。正如《背影》开头所言: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四)冰释前嫌
       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或许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1925年,朱鸿钧主动给朱自清写了一封家书。信中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看到这封信,看到这伤感的文字,朱自清郁结于心的所有积怨,顷刻间烟消云散。他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想起了浦口送别时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背影,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家喻户晓的《背影》。
       1928年,朱自清的弟弟朱自华,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朱自清散文集《背影》。他急忙把书递给朱鸿钧,朱鸿钧吃力地挪到窗前,依在小椅上,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读着《背影》。读着读着,“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光彩。”至此,父子俩终于冰释前嫌。


霍老师教语文
学语文烦吗?有我别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