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秋色难掩落寞,《野望》备课参考

文摘   2024-10-04 08:31   河北  

一、关于王绩

1.历经隋唐两朝,定性为初唐诗人。

2.入唐后不久就辞官归隐在东皋,号东皋子,曾三仕三隐。

3.性嗜酒,据说能一顿喝五斗酒。李白斗酒诗百篇,王绩的酒量应该超过李白了。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王绩自称“五斗先生”,别名“斗酒学士”。王绩有一首五言诗《醉后》: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在他看来,饮酒是为了避免感受人生短暂的痛苦,是逃避人生苦痛的一种方式,“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4.后世公认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野望》简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傍晚时分,诗人登上东皋山,极目远眺,来来回回地徘徊,却不知该归依何方。这一联道出诗人内心的彷徨与茫然。

王国维说,“以我眼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但有些许伤感的王绩接下来的描绘却是充满无限生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秋色,是什么样的颜色?应该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斑斓的。苏东坡说,“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夕阳的余晖,是柔和的,洒在山上,泛出五彩斑斓的光来。

触目所及,树树皆是秋色;极目远眺,山山都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这样生机盎然的明丽之景,却是一个不知归依何处的伤心之人流露出来的。一个落寞的人,其可贵之处在于,落寞时也能带着一颗赏玩的心。

天色愈来愈晚,王绩看到牧羊人赶着牲畜回家了,狩猎人也满载而归。这是一幅温暖的图画,眼前浮现出的是乡村田园生活的诗意图画,“又见炊烟升起,暮色满大地”。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在这样怡然自得的悠闲里,诗人左顾右盼,却发现没有熟识的人,没有一个可以谈天说地的朋友,于是只好“长歌怀采薇”了,读到这里,我们又可以感受到王绩的这种孤独与寂寞。

三、王绩自撰墓志铭: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曰: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若愚,似矫似激。院止三迳,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空。

自己给自己写墓志铭,写得超然出尘,活脱真实。


四、横向比较。

王绩与王维不同,王维晚年住在终南山,遇上一个樵夫,还会谈笑天地间,忘了回家。王绩和陆游也不同,陆游能和乡间生活融为一体,还要“拄杖无时夜叩门”。不过不管怎样,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在落寞之际仍然能看到满眼的生机,是另外一种美。


五、《野望》与《渭川田家》对比分析: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先来看相同点:


1.题材相同。

都是田园诗。王绩和王维写诗都效仿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创作了清新优美的田园诗。


2.思路相同。

都是先写傍晚景象‚然后抒情。

《野望》:傍晚远眺→所见暮景→ 归隐情怀。

《渭川田家》:傍晚远眺→所见所听所想→归隐情怀。


3.主题相同。

都是抒写归隐的情怀。不过王绩写的是万物皆归,自己欲归而又不能欣然而归的怅惘。王维写的则是万物皆归而自已羡慕归隐的欣喜。


不同点:归隐的心情不同。


王绩的归隐是迫不得已,而王维的归隐是安然自适。王绩所说的“无相识”、“采薇”表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知己,而只能效仿古代先贤在动乱时代采薇而食、作歌而叹了。

王维所说的“语依依”“羡闲逸”,说明自己周围到处都是朋友,可以促膝长谈特别是这个“羡”字更能表明他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其欢心鼓舞的心情不言而喻!



霍老师教语文
学语文烦吗?有我别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