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套资料汇总了近期一些精选及原创试题,并附上原创答案,另外想测试一下付费功能,有需要的可以适当破费一下,不客气了,呵呵!
八年级语文期中训练(一)
一、古诗文阅读。
【甲】钱塘湖春行
【乙】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③水蘋:水上浮萍。
【丙】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①,怫怒奸党,遂失志。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注释】①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
1.结合三篇诗文的注释及内容,推断一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南湖早春》哪一首创作的时间更早,并说明理由。
2.丙文中“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顾况前谑后叹的原因是什么?请从甲乙诗中任选一句来佐证。
3.请阅读甲乙两首诗歌,选出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 )
A.甲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B.乙诗中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随意零乱,萍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有序,“乱点”“平铺”化动为静,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
C.甲诗诗人落足在一个“行”上,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的手法组织画面。
D.乙诗整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遣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真可谓自然圆合。
4.多角度分析,甲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内容、写法、情感等)
5.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原因有哪些?你从中读出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闾里:乡里。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2.根据语境推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
②环堵萧然
③方山子亦矍然
④余既耸然异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4.苏轼故人陈慥季常为何人称方山子?
5.根据你的了解,说说乙文中“余告之故”的“故”具体是什么事?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去掉“如”字更简洁精炼,你认为呢?
7.你认为苏轼和方山子的关系能不能像苏轼和张怀民一样,都被归为“吾两人者”?请从二人的人生际遇和自我排遣的方式上谈谈。
八年级期中训练(二)
[甲]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施从事书
故漳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④,悟衷散赏(5)。
【注】①干:连接;②汉;银河;③春罗:即女萝,学名松萝,一种地衣类植物;④颐物:流连物态以怡养性情。(5)悟衷:开扩心胸。散赏:散心,欣赏。
[丙]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5)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向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6)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7)。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8),岂徒语哉?
【注】①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②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限日:遮挡住阳光。 (5)幽岫:幽深的山穴。(6)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7)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居。 (8)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这三则书出自同一人之手,并称“ 三书”。(填作者名字)
2、依据“鸢飞戾天”中“戾”的读音推断“蝉吟鹤唳”中“唳”读音为 ,请写出一个包含此字的成语 。
3、根据A句中画横线词语的用法,推断B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A.窥谷忘反 B.春罗被径( )
4、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B.猿则百叫无绝 绝壁干天
C.于斯已办 鸡鸣不已
D既素重幽居 素湍绿潭
5、根据吴均文章句式的特点,给下列句子断句。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6、根据甲、丙文中相关的句子,结合文意理解,给乙文中的句子加标点。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点三处)
7、眼中有景。比较三篇短文,说说它们在写景内容及景物的特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8、心中有情。你能从这三篇短文的景语中读出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9、笔下有法。三篇短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请找出来,作一点分析。
乙译文:
故彰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绝壁千尺,直入云霄;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恰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丙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难道只是说说而已吗?
八年级期中语文训练(三)
对比阅读一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风,不以疾也。ㅤㅤ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ㅤㅤ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船官浦东即黄鹄山,林涧甚美。山下谓之黄鹄岸,岸下有湾,为黄鹄湾。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依山傍江,开势明远①,凭墉藉阻②,高观③枕流,上则游目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实舟人之所艰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有删改)
【注释】①开势明远:地势开阔辽远。②凭墉藉阻:凭借着坚城和天险。③高观:瞻望高远。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语意思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联系文中“不见曦月”,可推知“蔽”意为“遮蔽”。
B.素湍绿潭——词典中“素”的义项有“未加修饰的、白色”等,此处修饰“湍”,意为“白色”。
C.属引凄异——联系学过的课文中“下车引之”,可推知“引”意为“拉”。
D.依山傍江——联系学过课文“双兔傍地走”,可推知“傍”意为“贴近、靠近”。
(2)结合乙文的注释②,推断“凭墉藉阻”中藉的读音为 ,请你再写出一个包含这个读音的词语 。
(3)乙文中“实舟人之所艰也”的大意是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舟人何以为艰?
(4)郦道元善于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请结合甲文作简要分析。
(5)【乙】文段中所写的水流特点与【甲】文段中哪个季节的水流特点最为相似?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对比阅读二
【甲】《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①,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蜂惟神女蜂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是日,天宇晴霁②,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弯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注释】①指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②霁:而过天晴。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按要求和提示解释下面句中的字词。
沿溯阻绝,解释其中的一组反义词
① ②虽乘奔御风,解释其中的一个词类活用的字
③从学过的“旦辞爷娘去”迁移,解释“达旦方渐止”中的“旦”
④从成语“左顾右盼”中迁移,解释“四顾无纤翳”中的“顾”
2.用“/”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数到齐
B.春冬之时 久之不散
C.是日 实是欲界之仙都
D.故渔者歌曰 不知其故
4.你认为乙文中“山猿皆鸣”与甲文中“高猿长啸”所营造的意境与氛围相似吗?说说理由。
5.【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阅读三
【甲】三峡(节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ㅤㅤ
【乙】游石首绣林山记(节选)袁中道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注]①结约:盘曲。②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hū)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zhì):凶猛刚强。
1、短句(断三处),并说说依据。
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
2.根据括号中的词语判断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当之辄靡 (浅尝辄止) 壁立雄峙 (山岛竦峙) 触而徐迈 (清风徐来)
3.乙文中描绘了“以水战石”和“以石战水”的场面,你认为水和石谁更胜一筹?
4.以上两个文段都写了三峡水的特点,但写法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八年级语文期中模拟试题
一、基础与运用
中秋节恰逢国庆节,迎来了八天假期。假期结束后,几位同学在一起交流了自己的假期生活。请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题目。
小华说他去参观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展览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他对“人间有味是清欢”印象最为深刻。这一单元的展览是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以及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小华说自己原来对苏轼只有简单的了解,知道他是① (朝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现在知道了,他的号“东坡居士”就是其被贬官② (地点)期间所拟得。这期间,他还创作了我们学过的《记承天夜游》,通过展览,对该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 上面文段中划横线的两处地方,请按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苏轼是① (朝代)文学家
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他被贬官②(地点)期间所作
2. 这次特展的标题“千古风流人物”,是从《答谢民师论文》《姑孰帖》(本次展览展品)、《前赤壁赋》中集字而来,均为苏轼本人所书。该同学拍下了特展标题的照片,请根据照片判断标题的书体。( )
小健同学说他去观看了电影《夺冠》。影片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她说自己不仅从电影里看到了郎平教练几十年来,为了中国女排①殚精竭虑,奉献了全部心血和汗水,更是通过电影对女排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她说女排精神是在即使②筋疲力尽时,也要有接住下一颗球的信念;是在取得胜利后,依旧回到训练场,③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是在接球后,拼尽全力地扣球,做到④入木三分。
3. 上面文段中划横线的四个成语,哪个成语的使用是不当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 该同学在查阅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的资料时,发现有人为当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和女排时隔12年后重夺奥运冠军两件大事拟写了一副对联。她给大家说了下联:申遗成功,中华文化传五洲,下面哪个选项作上联最为合适?( )
A.重夺冠军,女排精神传四海
B.夺冠圆梦,女排姑娘胜须眉
C.重夺冠军,女排姑娘胜须眉
D.夺冠圆梦,女排精神扬四海
小露同学说她选择居家学习,对上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做复习整理的工作,同时也预习了新的学习内容。
5. 以下字词是该同学在复习预习时誊写在笔记本上的,请选出词语的书写以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窒息(zhì) 绯红(fēi) 躁热 诚惶诚恐
B. 脸颊(xiá) 胆怯(qiè) 仲裁 眼花瞭乱
C. 黝黑(yǒu) 教诲(huì) 遁形 油光可鉴
D. 滞留(dài) 不辍(chuò) 私塾 锐不可挡
6. 该同学还复习了律诗的相关知识。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请根据律诗的相关知识,在空格处填写颔联和颈联,恰当的一项是( )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A.疏雨过中条,残云归太华。树色随关迥,犹自梦渔樵。
B. 残云归太华, 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C. 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残云归太华, 犹自梦渔樵。
D. 残云归太华, 犹自梦渔樵。树色随关迥,疏雨过中条。
二、古诗词比较阅读
【甲】 使至塞上
【乙】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7、甲诗中“长河”指的是___,乙诗中“甲胄似鱼鳞”让我们联想到李贺的诗句“___”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也传达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上的血腥和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中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严,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9、乙诗中哪些信息能体现出战争的“苦辛”?
10、从修辞的角度对比赏析一下两首诗的颔联。
11、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边塞景色,分别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三、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灭,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云:"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节选自龚鼎孽《定山堂诗余》
12.甲乙两文中的“吾两人”分别是____和____关系。
13、参考甲文题目,请给乙文拟一个标题。
14、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一起
B .盖竹柏影也 盖:遮盖
C .人声既绝,绝:消失
D .周视悄然 悄然:静悄悄的样子
15、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16、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此时此刻"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以"闲人"自称,表现了自己空虚的精神状态。
B .乙文描写诗人与夫人一起乘小画舫游湖场景,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C .甲文叙事简净,只用几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月下美景图,并且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
D .乙文中的"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不谓人世"之感。
18、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月,你认为哪一个写得更具体可感?
四、记叙文阅读
“青花瓷”缘 朱 晖
①故事得从马未都先生的一篇博文说起。
②前些年“春晚”,周杰伦演唱的一首由方文山作词的《青花瓷》引起轰动。流行的曲调柔和了古典的意蕴,听得观众们如痴如醉。马未都原本对流行歌曲不感兴趣,但此歌的主题令他屏息聆听。“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美妙的歌词令马未都赞不绝口。要知道,马未都曾经在中央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解过青花瓷,有关青花瓷的歌曲又怎能不触动他的神经呢?但是,听着听着,他渐渐地从美妙的歌词中觉察出一些什么,感觉到有些不对劲,顿时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随即写了一篇博文,对歌中的某些词句提出了质疑,并指出谬误最严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因为马未都知道,青花瓷自诞生起就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700年来无人撼动,可制作者从来都不曾在青花瓷的瓶底书写过汉隶,仅在明朝时偶有写过。
③马未都的质疑很快就传入方文山的耳朵里,但他并没有立即做出解释。半年后,在他的新书《中国风》的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再次发问,方文山才简单地回应:“马未都先生挑的错属于专业范畴,而流行音乐是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有时不必考据太多。”
④事情似乎就此打住,马未都继续说他的收藏,方文山继续写他的歌词,彼此不再有牵扯。可有意思的是,2009年春节后,两人竟然在同一档电视节目中碰面了。
⑤马未都见到方文山,呵呵一乐,说:“正好,今儿个我跟你来探讨一个问题。”当着电视机前万千观众的面,马未都又提起了《青花瓷》中“在瓶底书汉隶”这个话题。很多人以为,被称作当今“词坛文豪”的方文山为了保全声誉,必定会据理力争,与马未都唇枪舌剑一番。不料,他毕恭毕敬地听完马未都的发言后,不慌不忙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颇为欣赏,也一直希望今人能够从久远的历史中感受并汲取一些文化底蕴。把中国古代具有标志性的器皿写进歌词也算是一种尝试吧!本来想选择青铜器,可是青铜器在春秋战国时被浇注成兵器,感觉太沉重。后来想到陶瓷,我个人对青花瓷情有独钟,只要一想到它,总有一种被触动的感觉。”
⑥马未都正了正身子,似乎要重新审视眼前这位陌生的朋友,他继续面带微笑地听着。方文山又说:“草书比较飘逸,但如果我写‘瓶底书草书’,发音不好听,字面上也不美。最关键的是,它没有办法标出朝代。要说符合‘仿前朝的飘逸’里的‘前朝’,‘汉隶’相对就比较符合歌词上的这种美感和逻辑。”一席话,让马未都对方文山的“谬误”释然了,对方文山恳切真诚的态度更是刮目相看。
⑦接下来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两人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⑧电视节目快直播完了,两人还意犹未尽地相约再见。临了,方文山送给马未都一本自己的新书,希望马先生批评指正。马未都欣然接受,并且表示一定认真拜读。
⑨故事的结尾必须要说说马未都的另一篇博文。马未都在博文中坦言,此前对方文山歌词的批评是“率性而为”,并诚挚地写道:“与方文山一晤,聊得投机,可以看出他是从内心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而不是应景似地往古典文学上靠。方文山的歌词,其声朗朗,其风习习,其韵悠悠啊!”马未都还笑言,自己在《百家讲坛》讲了十来次青花瓷,也不顶周杰伦唱一首《青花瓷》。周杰伦的演唱除了曲调琅琅上口之外,歌词也应和着曲调丝丝入扣,让人难以忘怀。这里,方文山作为词作者,功不可没。
⑩其实,马未都也好,方文山也罢,两人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卓有成就。然而,两位功成名就的人从心存芥蒂到惺惺相惜,只用了“匆匆一晤”。除了他们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执着的兴趣之外,两人还都有着___、_,应该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吧!
19、本文的题目是《“青花瓷”缘》,请简要梳理概括其缘起、缘时、缘后的情形。
20、梳理一下马未都在整个事情始末的心理及情绪变化。
始于“产生兴趣”………终于“欣然接受”,补出省略号的内容。
21、马未都与方文山从心存芥蒂到惺惺相惜,只用了匆匆一晤的原因还有哪些,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补充第⑩段横线上的内容。
22、请自选角度,赏析句子“方文山的歌词,其声朗朗,其风习习,其韵悠悠啊!”
23、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谈谈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八年级期中训练一
1.《南湖早春》创作时间更早。从背景可知,《钱塘湖春行》写于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从注释看,《南湖早春》写于被贬江州司马后;从丙文内容可知,贬江州司马在前,任杭州刺史在后。(答案唯一)
启发:注意引到学生关注古诗文的创作背景,更要有效利用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