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昨天发了一篇古诗文整合训练,赢得了不少同仁的肯定。同时,他们也希望把答案发一下。说实话,有些胆怯,因为大多是原创试题,答案只是个人的想法,肯定有疏漏之处,怕为不妥。不过,还是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不足之处敬请补充指正。
【甲】钱塘湖春行(略)
【乙】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③水蘋:水上浮萍。
【丙】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①,怫怒奸党,遂失志。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注释】①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
1.结合三篇诗文的注释及内容,推断一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南湖早春》哪一首创作的时间更早,并说明理由。
【答案】《南湖早春》创作时间更早。从背景可知,《钱塘湖春行》写于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从注释看,《南湖早春》写于被贬江州司马后;从丙文内容可知,贬江州司马在前,任杭州刺史在后。(答案唯一)
启发:注意引到学生关注古诗文的创作背景,更要有效利用注释。
2.丙文中“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顾况前谑后叹的原因是什么?请从甲乙诗中任选一句来佐证。
【答案】前谑的原因是顾况自恃有才,很少有他认为可推荐的诗人,有些看不起白居易;后叹的原因是看到白居易的诗,被其才情所折服。
注意“因”和“乃”两个字。
3.请阅读甲乙两首诗歌,选出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 )
A.甲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
B.乙诗中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随意零乱,萍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有序,“乱点”“平铺”化动为静,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
C.甲诗诗人落足在一个“行”上,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的手法组织画面。
D.乙诗整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遣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真可谓自然圆合。
【答案】B,应该是化动为静
注意:这题非原创,留意写法的考查。
4.多角度分析,甲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内容、写法、情感等)
【答案】相同:都写湖光水色,绘早春景致,都表现春天的生机盎然,都直抒胸臆。
不同:前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后者除了表现对南湖早春的喜爱,更多的是表现个人遭遇(病痛,被贬)的抑郁凄苦,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5.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原因有哪些?你从中读出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答案】
根本原因:白居易上疏请求捕贼,惹怒权贵,认为其越权。
直接原因:权贵以白居易的诗《新井篇》不合时宜,加以攻击。
白居易关心时事,敢于直言进谏,敢担当,敢作为。(注意“首”字。)
注:变相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有些难度。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闾里:乡里。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2.根据语境推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
②环堵萧然
③方山子亦矍然
④余既耸然异之
【答案】高兴的样子 空荡的样子
吃惊的样子 震惊的样子(耸应该是个通假字,同“悚”)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答案】但是妻子儿女以及仆人侍女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注意古今异义)
4.苏轼故人陈慥季常为何人称方山子?
【答案】人们见他戴的帽子方方的而且又很高,就像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
5.根据你的了解,说说乙文中“余告之故”的“故”具体是什么事?
【答案】因卷入“乌台诗案”而被贬到黄州。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去掉“如”字更简洁精炼,你认为呢?
【答案】不能去掉,原文描述的对象是庭中月色,是个比喻句,把月光比作积水,去掉后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7.你认为苏轼和方山子的关系能不能像苏轼和张怀民一样,都被归为“吾两人者”?请从二人的人生际遇和自我排遣的方式上谈谈。
【答案】不能,苏轼和张怀民都遭遇被贬,都能够积极面对,二人志同道合。而方山子怀才不遇,后隐居山林,有些消极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