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刻板又说不听,先别慌……可能不是自闭症

教育   2024-10-14 17:59   上海  



“你把我的山楂片吐出来,我就要这个!”

在一次亲戚聚会上,妈妈吃掉了妮妮放在沙发上的山楂片后,她便开始闹腾,哪怕旁边还有很多一样的。哄、劝、讲道理都无用后,妮妮妈忍不住吼了起来。

“这孩子,是不是也有自闭症因为外甥的孩子有自闭症,妮妮奶奶对此略知一二,看到毫不听劝的妞妞,她慌了。

“小孩都有这个阶段,你跟她计较啥!”看到这一幕,一旁的表嫂现身说法:“我儿子小时候穿衣服,领子必须让我扒拉几下,有次我不在家,他爸硬是一上午没把衣服给他穿起来!”

听到这话,大家纷纷吐槽起自己孩子小时候的奇葩行为,香蕉断了就不吃,饼干碎了就扔掉,甚至连抠出来的鼻屎也得让妈妈粘回去……

在孩子发育过程中,的的确确有那么个难搞的阶段——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啥?跟刻板行为有什么区别?家长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01
普通发育儿童的秩序敏感期

2岁左右的娃,或多或少开始表现出一些“执拗”或者“完美主义”的特征。比如:饼干不能碎,否则一口不吃还哭闹不停;家具的位置不能变化,稍有移动就整晚不睡地闹;喜欢的衣服,天天都要穿到身上……

这是因为孩子进入了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2岁到4岁之间,主要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流程、顺序以及位置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这一阶段,孩子的核心特质是自我中心,只要违背自主意愿,就会情绪失控,大喊大叫或崩溃大哭。

比如,朵朵玩完玩具后离开了,妈妈整理房间时把玩具收在了旁边。朵朵再想玩时,发现玩具的位置变了,然后就是一通嚎嚎大哭……

再比如,明明妈发现他有颗大鼻屎黏在鼻子里,帮他扣了出来,结果明明不乐意了,非要妈妈给他塞回去。

怎么样,这样的炸毛跟谱系孩子的刻板是不是很像?



02
自闭症孩子的重复刻板行为

儿童发育行为专家、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邹小兵教授主编书籍《与你同行》,将自闭症人士的重复刻板行为分为三类:

1. 身体动作的重复和刻板

比如经常看自己的手、无意义的双手或单手扭动等怪异动作,前后或者左右摇晃身体、原地转圈或围着圈跑等等。
 
2. 对物体施加的重复、刻板和仪式行为

比如说反复开关门、窗和抽屉,按某种方式排列物品,或者出门前一定要关灯、关电视、关门等。
 
3. 重复学习行为和强迫性思维

比如说喜欢研究地图、国旗、公众汽车线路等,每天重复相同的人物和物品等等。

不同的自闭症孩子表现的具体行为不同,但共同特点都是:狭隘、重复、刻板、仪式。

同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数量不会太多,但某个固定兴趣和刻板行为可能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也可能随年龄增大而变化。



03
秩序敏感期 VS 重复刻板行为

正如前面所言,2-4岁的正常发育儿童也会出现和自闭症孩子类似的重复性行为,如玩耍时前后摇晃,兴奋地拍手。

但随着年龄增加,正常发育儿童的重复性行为降低,而自闭症儿童的频率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甚至会增加。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折磨家长的阶段?孩子会不会因为处于秩序敏感期而被误诊自闭症?

首先,安全感和掌控感对孩子,甚至大人,都非常重要。

熟悉规律的生活环境、状态,稳定和有序的物品等,就是保障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就像频繁搬家,成年人也需要不断调整身心一样,家里摆设的变动同样对孩子有冲击。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说明,学前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不守恒的特点。

对孩子而言,物品的环境或状态变了,就是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一杯果汁,从矮胖的杯子,倒入一个细高的杯子中之后,孩子就认为不一样多了。(测孩子发育、心智、自我意识……几个百年经典心理学实验,在家就能做!)


所以,饼干碎了、玩具位置变了等家长看起来无关痛痒的小事,他们也会崩溃大哭……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渐渐成熟,就不那么执着了。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一部分刻板行为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自闭症人士站出来描述他们的重复刻板行为具有的多种功能。

他们说,当需要集中注意力做事,或感受激烈难以处理时,这种行为能够帮助他们专注于自身,减少焦虑。另外重复性行为也可以帮助自闭症人士调节与他人交流时的精神或情绪状态。

就像典型成年人喜欢转笔、抖腿等一样,重复动作可能让自闭症谱系障碍人士更加舒服。

诊断自闭症除了考虑刻板行为,更多是观察社交沟通状况。所以,即使处于秩序敏感期,专业的医生也能区分普通发育儿童和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


04
孩子“作”上天,家长该咋办?

不管是哪种孩子,“作”起来都要家长命呀!

虽说是亲生的,但一味“忍”下去,只怕家长要憋出内伤。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分辨行为。

对于普通发育孩子来说,家长需要分辨他的行为是无理取闹还是处于秩序敏感期,身不由己。

对于自闭症孩子,家长要观察、记录他们的刻板行为,及这些行为发生的环境、原因。

第二,分析行为。

刻板也好,强迫也罢,家长不能仅仅因为看不惯或忍不了就出手介入,而是要理性的判断和分析。

结合孩子所处的成长阶段、学习阶段、现阶段的干预重点等,分析孩子的这个行为有没有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如果孩子只是希望玩具摆在特定的位置,吃饭按照一定的顺序,那完全可以满足他,尤其是自闭症孩子,如果他只是喜欢把积木排成线,这就没必要强行纠正。


第三,缓冲行为。

做父母的,最难的就是保持情绪稳定,尤其是纠正孩子的问题时。

面对孩子一些过于执拗、不安全或不合理的行为或要求,比如掉在地上的糖果一定要捡起来吃,不如意就躺在地上嚎嚎大哭等。

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行为引起的情绪而上头。

家长切记要压住火气,不要火冒三丈跟他干架,而是在行为上拒绝他们,但情绪上不露声色。比如带孩子离开事发现场,抱紧他并在他耳边轻轻数数……等待孩子平静。

父母和孩子总会不自觉地相互拱火,孩子哭泣,父母烦躁,孩子更加无理取闹……结果变成“你火我更火,你气我更气”,到最后都忘记最初引起这场战乱的原因了。

家长情绪爆发是因为孩子“说不通”,孩子情绪爆发是因为内心未得到满足,加上表达受限,情绪得不到家长的安抚而更加委屈。

作为大人,处理孩子行为前不仅要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还要帮助孩子先疏解情绪。

第五,转化行为。

执拗、强迫、刻板的行为,并不是一无是处,家长要善于看到这些行为的可利用之处,帮助孩子转化。

比如喜欢把东西排成线,可以让孩子帮助整理家里的鞋子;出门要沿着固定的路线可以教他们认地图……尤其自闭症孩子,刻板引导好了,还有利于形成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对兴趣的专注以及异于常人的天分让他们容易在感兴趣的方面大有作为,达到很高的造诣。

总之,不管养什么养的娃,成长路上都会有绊脚石,家长需要做的不是要把这些石头统统清理干净,而是要学会将它们铺成台阶,帮助孩子慢慢成长!

整理| 夏天
图片| pixabay


END

暖星社区
面向孤独症(即自闭症)群体的综合平台——汇集各地孤独症康复机构信息,孤独症知识,资深康复师信息及相关学习资源。让孤独症群体生活得更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