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就打、见人就怕,那些“与全世界为敌”的自闭症孩子,在想什么?

教育   2024-11-01 20:35   上海  

作者:牛爸

来源:雪妈说自闭谱系


我们遇到过两个类型的高功能自闭症孩子。


第一种孩子在社交中很容易爆发攻击性。有时候,只是因为别人说了一句话,问了他一个问题,或者轻轻拍了他一下,又或者并无恶意地笑了一下,都可能勾起他的极大敌意,甚至上手打人。


这让父母十分为难,想带着孩子社交,却总是一言不合就开打,闹得一地鸡毛,心力交瘁。


第二种则与之相反这部分自闭症孩子能量比较低,社交中有时候一句话也不敢说,甚至头都不抬,在他们心里,似乎所有人都是不友好的,所有人都是坏人,自己则随时都可能被伤害。




这也让父母感到很无力,想给孩子找个玩伴,孩子却逃得远远的,或者目中无人地自顾自玩耍。


这两个类型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01

伤痕实验的启示


我们先从一个心理学实验切入这个话题,也许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做“伤痕实验”。





组织者找来10名志愿者,告诉他们会通过化妆技术,把他们变成一个面部有伤痕的丑陋的人,然后安排他们去一个特定的场所,请他们把别人对他们的面部伤痕的反应记录下来。

接下来,他们被带到一个没有镜子的房间,化妆师通过各种手段给他们画上了逼真且令人生厌的伤痕。然后,化妆师用随身携带的小镜子给志愿者看了这些伤痕,让他们记住了自己化妆后的丑陋相貌。



在出发前,化妆师告诉志愿者,为了确保妆容不被擦掉,需要再涂抹一些粉末进行加固。事实上,化妆师利用这次机会,擦掉了伤痕的妆容,让志愿者的相貌恢复了原状。这些是志愿者并不知道的,他们以为自己脸上还画着十分丑陋的伤痕。

最后,志愿者被送往了各医院的候诊室,这里人来人往,可以让志愿者充分去感受和记录别人对他们的“伤痕”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志愿者向组织者陈述了他们在医院候诊室的感受。

结果出奇地一致,他们都觉得别人因为自己脸上的“伤痕”而非常不友好,遭遇了嘲讽,厌恶,不尊重,奇怪而无礼的目光等等。

总之,他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强大的敌意,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脸上的伤痕所引起的。



这让组织者大为震惊,原来当一个人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后,或者被别人贴上标签后,能够产生这么大的“身份认同”,能够投射出如此大的敌意。


这个心理学实验也传递出一个道理: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那么,对于高功能自闭症孩子,他们内心是否也有着类似的“伤痕”呢?



02

先天基因锁住的心智理论


高功能自闭症孩子心中的第一道伤痕,就是先天基因锁住的心智理论。


一级心智:我知道我自己的想法。比如:我现在很想去公园走走。


二级心智:我知道你的想法。比如:我看得出你现在很着急要上厕所。


三级心智:我知道你是怎么看待他的。比如:我知道你打心眼里不喜欢小明这个人。


……


这样的心智分级,可以一直往下推演。


而我们常常说的社交,就是从二级心智开始的。


但自闭症孩子的社交,也恰恰卡在了这里。


先天基因的特殊表达,让一部分高功能自闭症孩子无法突破二级心智的限制。


他们无法经由别人的行为,解读别人的意图。他们理解不了别人笑容背后到底是善意还是恶意,也无法应对这些善意或者恶意。


他们的打人,往往是一种误解或者对轻微恶意的极具放大,或者在处理这些轻微恶意的时候,没有足够多元的情绪档位和应对手段。


这是先天基因给他们设下的一道禁锢,我们要看到孩子的不容易,尊重他,理解他,呵护他,从情感上温暖他。



就像你看见有把锁在孩子的身上,拼命砸锁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害孩子。


我们要做的是去找钥匙,用合适的力度、温暖的善意、浓烈的爱去尝试松动甚至打开这把锁。


同时告诉孩子,这把锁的存在,不是你们的错,爸爸妈妈依然爱你。


这个时候,这把锁已经开始逐渐松动了,孩子的暴力和敌意,会逐步消融在化不开的无条件的爱里。



03

他们对待世界的方式,

来自父母对他们的方式


很遗憾的是,有一部分的家长,一直在砸锁,在伤及无辜的孩子。


在他们的信念里,似乎锁砸开了,孩子就好了。


可是到头来锁没砸开,孩子却遍体鳞伤。


最糟糕的是,锁被砸得面目全非,锁孔都找不到了。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打人行为,往往怒火中烧,激烈地打回去。


他们没有去看见孩子暴力行为背后的第一道伤痕,他们误认为孩子是故意的伤害别人,蛮不讲理。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中形成了第二道伤痕,他们通过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内化成了自己对待外界的方式。


就像前面的化妆师,父母无形之中在孩子的心里画下了一道丑陋的伤痕。


他们觉得别人一定会像父母对待自己一样,嘲讽,厌恶,甚至打骂自己,所以,他们采用了一种“先下手为强”的方式,一言不合就打人。



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攻击性的时候,不打孩子,但会特别委屈,进入一种“受害者”的模式里(这个受害者情结,来自于大人的童年创伤)


这个时候,对于被心智理论限制的谱系孩子,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情感攻击”,一种负面的内疚能量投射,这个如同前面打骂一样,依然让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巨大敌意。


甚至在某些时候,父母越难过,孩子越打得厉害。


父母需要先停下来,不要以暴制暴,试着透过表面的这些攻击行为,看见孩子背后的不安和焦虑。


也尝试走出“受害者情结”的心理困境,找回稳定的人格自体。


去用大人的坚定,无畏,善意,温柔,智慧,爱意,疗愈孩子内心的伤痕。帮助他建立对外部世界的信任,从而让他愿意将攥紧的拳头慢慢松解。




写在最后:

父母心中的“伤痕”


面对孩子的打人行为,为何父母第一时间就陷入了恐慌,失去了对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的看见呢?


那是因为,父母也曾经是个孩子;那个孩子,心中也有着类似的“伤痕”。


父母的童年经历,以及成长中被对待的方式,以及这个社会当中弥漫着的各种不合理信念,也形成了父母成长的“伤痕”。


所以,想要帮助孩子化解这个打人的课题,帮助他们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我们大人自己,也要学会去看见自己心中被画下的“伤痕”。


然后,通过一次一次的练习,调用我们自己的资源和智慧,让这个伤痕自行淡化,慢慢消退。

END
更多干预课程,戳戳看阅读原文 !

暖星社区
面向孤独症(即自闭症)群体的综合平台——汇集各地孤独症康复机构信息,孤独症知识,资深康复师信息及相关学习资源。让孤独症群体生活得更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