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重视”的好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习笔记
文/朱英杰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先生回忆自己十八九岁时所遇到的一位使自己终身难忘的好老师的文章。在作者的印象里,国文徐先生总是很凶,相貌也很古怪,经常仰着头,迈着八字步,还容易在课堂上动怒,这显然是对老师的一种偏贬义的描写,可这样一位老师,为何使作者受益最多,甚至让作者终身都不能忘怀呢?
他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为了让学生对国文更感兴趣,他讲课文之前,总会亲切地介绍作者,甚至突然讲出自己与某位知名作者吃过饭等让大家相当吃惊的内容,同学们对老师的仰慕之情更深。在朗诵文章时,他也是一丝不苟,“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都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将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又抑扬顿挫。”为的就是将学生带入文章中的情境,更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义。
徐先生最独到也是最让作者难忘的地方就是改作文。
他教会了作者“作文忌用过多的虚词。”“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得朴拙而有力。”还教会了作者如何起笔,如何更好地说理等精妙的写作技巧,可谓是让作者受益终生,沿用终身。
徐先生着实是位再好不过的好老师,但确因授教的课程与长相脾气的原因,导致“不被重视”,被不懂学习的学生称为“徐老虎”。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学校,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既如此,谁又愿意认真听这无用的国文课呢?因此班里的同学能逃课就逃课,勉强去课堂参加点名的,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不是神游就是写家书,少有认真听讲的人。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下,国文老师徐先生才会老是绷着脸。但若是真正有如作者这般专心致志地认真听讲的同学,就会惊奇地发现,很多知识是终身受用的。徐先生在逆境中恪尽职守,做好一个好教师的本分,这是他值得五十年之后已经成为著名学者的梁实秋铭记的重要原因。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亦有无数好老师相伴:语文崔老师改作文时常对我说:“好作文要有思考,要有深度。”英语李老师讲阅读时常对我说:“做题要联系上下文语句,弄清逻辑。”数学刘老师讲习题时常对我说:“做题要注意细节,忌犯不应该的小错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都值得被尊敬: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还有学校安排的各项拓展课程,虽然目前不以分数衡量我们的学习成效,但老师们也都是勤勉踏实地在教。于我们而言,认真学习,对于适当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提高自我的修养与思维创造力,都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任何时代的学生都一样,只有“集众家之所长,融古今之精华”,才能使自己更为成功!
学有所获
通过学习《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每门课程都要认真听讲,并时刻铭记老师的教导,学习老师的优秀品质,在吸收知识、理解道理的同时,化为己用,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读此文章,不由使我联想起我的一位英语老师——李老师,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与勤奋负责的教学态度与这一位国文老师颇为相似,故作此文。
仿作:
我的一位英语老师
文/朱英杰
我在初中遇见一位英语老师,他开启了我英语道路上的新篇章,让我真正喜欢上了英语,也使我受益最多。
他姓李,因为他名字里有个“冰”字,所以我们送他昵称:“冰冰”。他穿衣简单质朴,蓝白色衬衫或者浅蓝色深蓝色棉外套,没有太多的讲究。他戴着一副略显迟钝的黑框眼镜,眼睛却格外的“尖”,每每有同学上课开小差时,他总会身体前仰,将眼睛眯成一条细长的线,四目相对,这位开小差的同学,便会心虚地垂下头去,下半部分的课程也自然就认真听讲了。他的发际线很高,头发也有些稀疏,但他却十分自信,经常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他每笑起来,脸颊旁都会带着两颗小酒窝,这似乎也铸造了他的性格,他的言语仿佛有着魔力,总会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
李老师教育人的方式是格外的与众不同,可谓是别有一番风味。总有一些孩子在冰冰的课上很活跃,如果过分了,他就用我们听不懂的上海话与英语夹杂在一起表达批评的意思,在他说来这是彰显了他的文明育人,但也在“骂人”的同时教会了我们一些所谓的“高级”的英语单词,让同学们在哈哈大笑的同学学到生活化的词汇,被批评的同学更是深刻地记住了此情此景,这似乎成立他独特而又有趣的教学特色。
李老师是渊博的宿儒,似乎懂得比谁都多,他的大脑宛如一片汪洋,贮蓄着成千上万的知识水滴,时刻滋润我们。
李老师是不满足于牛津英语的,他从不提倡死教、死学、死记,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为学有余力的同学上拓展内容。他自己选辑美国教材,打印后分发给大家。在看到美国教材后,我才知“山一重水一重”,英语并不像牛津教材那般简单,还有许多高级的词汇和语法是我从未想过,也从未涉及过的。
李老师十分提倡课外阅读,他为此甚至不惜自己下载一些课外书的电子版,全部发给我们供我们阅读学习,本需花钱买的全英文课外书我们轻易就免费得到了。他总告诫我们:“课外阅读不能满足于眼睛看,还要有圈画,‘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将里面的生词全部搞懂记住,才算真正的过关。”
李老师为了打开了通往世界的英语之门,“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已然成了我亲密的朋友;在李老师的教导下,我的词汇量大幅度提升,阅读与语法技巧也掌握了不少,让我在英语学习上更有自信,从而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可能!
(指导老师:崔慧琴)
分享语文的精彩
咱们的语文课
编辑部主任:李仁甫
副主任:周友喜
主编:丁学松 侯传涔 程国斌
编委:陈玉蓉 陈海峰 吉红艳 仇玲丽
蔡兆霞 李少卿 曾江保 崔海荣
戴静蓉 胡晓静
本期制作:曾江保
投稿邮箱:zanmdyw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