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文摘   2024-09-06 22:43   北京  



1

在二战期间,各国都出现了不少战斗力强悍的战斗机,由于在作战期间不少战机的坠毁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各国都派了大量的专家来研究如何对战斗机进行升级既保证战斗机的战斗力又可以减少战斗机的战损率。

起初,专家们在研究了战争中受损的战斗机之后提出了将战斗机的受损部位进行加固来保证下次战斗机使用过程中的抗击打能力。但是经过研究发现,战斗机的战损率并没有因此发生变化。

这个时候一旁参与的维修工人就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他认为战损率没有变化是因为这些被加固的部位本身就不是致命伤,这些战斗机可以顺利飞回来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损伤不足以影响战斗机的正常使用,只有那些没有受损的地方才是战斗机致命伤所在,因为那些受了致命伤的战斗机再也飞不回来了。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效应又被翻译成生存者偏差效应或者存活者偏差效应,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意思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关键的信息。

我们往往只会关注飞回来的战斗机上的伤痕,而没有意识到这些伤痕的重点在于这些战斗机飞回来了,而我们其实需要研究的是那些飞不回来的战斗机。



2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学会尊重彼此的习惯和理念,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才能让彼此和谐相处。

那么我们要尊重什么呢?

尊重对方的身体和感受,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感知能力也不一样,有些人喜欢吃辣,有些人喜欢吃甜,这是需要被尊重的。有些人怕冷,有些人怕热,也需要被理解。

古人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添加一句:己所欲勿施于人。你喜欢的未必别人喜欢,也就是不要强人所难。

还有一句流行语: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所以这种感受,是要基于每个人独特的感觉系统,不能推己及人。

尊重,是彼此舒服的最好方式。



3

生气烦躁、心情不好时,不妨去吃点喜欢的食物。据科学研究,心情不好的时候脑部缺糖,此时要是吃点喜欢的食物,就能给大脑补充糖分,而味觉尝到好吃的东西会产生满足感,这样一来,一能满足身体能量的需要,二能满足心理的需要,心情自然变好啦~(吃甜食时效果最佳)



4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奠基人Martin Seligman在研究了几十年人们如何面对苦难之后,发现人们振作起来、走出创伤的关键是跳出3个P个人化(Personalization)、普遍化(Pervasiveness)和持久化(Permanence)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不要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导致苦难的发生。苦难和不幸大多不是由你们自身引起的,停止责备自己可以使你逐渐强大,这样才能更快走出失意。

普遍化(Pervasiveness):一个方面的困境不会影响你的全部生活。即使你生活的一部分暂时坍塌了,但你的基本面不会全部倒塌,你还有其他很多人陪伴支撑着你,生活是不会停止的。

持久化(Permanence):悲伤不会永远延续下去。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可以允许自己在悲伤、焦虑、痛苦的情绪中沉浸一段时间,不要着急,不要想着自己要立马从负面情绪的泥潭中爬起来。但是你要知道,某一刻某一段的情绪是不会无限期继续下去的。



5

在互联网时代,限制人进步的最大障碍,就是认知水平,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在信息获取非常便捷的互联网时代,知识存量已经不再是门槛:你无需通篇背诵李白的《将进酒》,只需记得诗名就能秒搜全诗,甚至只需知道几个字比如开头的“君不见”,就能马上找到关于该诗的绝大部分知识:作者、背景、注释、赏析、影响……

在今天,你只要掌握一点基础网络手段,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而限制人发展进步的关键,是人们的认知水平。

九成左右的人都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

而正是在这样错误认知的前提下,人很难进步,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将终身一事无成的最大原因。



6

我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诀别时才喜爱,而不是与之相逢时;都是在分离时才喜爱,而不是与之相融时;都是偏爱死,而不是生。

——М. И. 茨维塔耶娃《我的普希金》



·END·



实用心理学
关爱打工人身心健康,爆肝秃头疗愈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