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存在无条件的爱吗?
文摘
2024-08-04 22:56
北京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茨威格说。有许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迫切地盼望孩子成材,从小严加管教孩子的学习,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唯恐孩子被落在别人家孩子的身后。他们心里想着“为了孩子好”,于是为孩子做了很多事,也付出了极多。他们也会对孩子很好,在物质上、精神上都投入颇多,对孩子的掌控欲也油然而生。他们有着很强的“牺牲感”,盼望着这些牺牲和投资拥有回报,他们对孩子的期待也尤为强烈。孩子考取了优异的成绩是一种回报,长大成人后赚取丰厚的薪资反哺父母也是一种回报。这样成长的孩子,虽然也能体会到父母是爱自己的,但隐约会感觉到:这种爱是需要交换的。小时候用成绩交换笑语和关怀,长大后用成就交换一个点头一个认可。这些孩子也许能够快乐,但始终会留下一个认知——只有自己优秀时,才能得到爱。儿童时期的他们恐慌会失去父母的爱,等到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的他们会恐慌失去伴侣的爱。他们要么始终会想要追求极致的“无条件的爱”来让他们松一口气,但又不相信这种爱是存在的,时时刻刻活在对爱的焦虑之中;要么根本不相信爱这回事,封闭自我的感情,因为不想再做交换所以不断暗示自己不需要爱。事实上,严格较真来说,世界上真的并不存在无条件的爱。所有爱均有其原因。就父母的爱而言,血缘纽带的作用不可小觑,而父母更容易对与自己外貌相似的孩子有更多的好感。父母的爱更多地来自于,“这个孩子跟我有着深切而不可分割的关联”。这种心理会使得父母涌出责任感与幸福感,爱便由此产生。就伴侣的爱而言,基因的选择、个人的学识教养与家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爱。人们都会遵从基因的指引和繁殖本能的需求,被相貌优异的人吸引;人们更容易被喜欢着自己的人吸引,因为喜欢这样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个人的穿衣审美和品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获得金钱与学习知识的能力;抛开外在欣赏内在时,性格可以看出人的遗传与成长环境,优秀得体的谈吐和渊博的学识很多时候代表着优秀的资源,有趣的灵魂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但即便如此,也并不说明爱就是一个虚无的概念。把“无条件的爱”放宽一点,不去细究那些产生爱的缘由,其实我们追求的就是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描述的“真正的爱”。我曾有一个朋友,她的父母并非大富大贵,但就是会让大多数人艳羡的那种父母。如果说爱是什么样的,那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就称得上是典范。“我们希望你快乐”是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他们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当她重要考试不慎发挥失常,他们不会训斥她,反而安慰她、鼓励她,给她继续努力的勇气;当她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巨大的压力,他们做好后盾,为她安排好课业之外的事情,给她安全感,不逼迫不施压,始终让她感觉有后路可以退;在她对自己要求很高陷入完美主义的牛角尖时,他们不追求她的优秀,只想让她快乐,疏导她的情绪;当她陷入低谷,他们不会强硬地要她站起来,却是给足关爱、用心陪伴。最难得的是,他们从未要求过回报,也从未让她感觉到自己需要用回报换来爱。反倒是这样的父母养育出的她,非常爱父母、关心父母、挂念父母,感恩之心一点不少,长大后面对感情也非常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态度,就算被恋人伤害过也能很快走出来,一直相信爱、相信善。弗洛姆说:“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或许所谓无条件的爱,就是像弗洛姆说的那样,我从爱你中就能获得幸福,我给予是我的快乐,我爱你不需要你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