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优秀、侥幸的成功?——冒充者综合征
文摘
2024-08-18 20:47
北京
有时候,一些人会有这样的体验:自己明明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或者有着很强的自我优势和感觉,明明你的实际情况就是你很优秀、能力出众、前景一片光明的;但是不知为什么,总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觉得这一切自己不配拥有,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和自己的努力以及能力是不相称的。冒充者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是保琳(Pauline R. Clance)和苏珊娜(Suzanne A. Imes)在1978年发现并命名的,是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为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成就,但是其本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认为他们并不是他人所想的那样有能力的人,当他们取得成功以后,会把成功归结于其他因素(如幸运或良好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他们的自身能力。保琳(Pauline R. Clance)提出,对于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打破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循环作用。当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遇到一项新的任务时(如考试),他们将受到担心、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困扰。为了消除焦虑,他们对待任务不是表现出拖延行为就是过度准备行为。而当任务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们又通常都能取得成功,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这样的结果会给他们带来短暂的喜悦和放松。然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快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焦虑,拖延行为或过度准备行为,接着又是获得短暂的放松,自我怀疑。因此,对于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来说,新的成功反而加强了他们正在欺骗他人的感觉,而不是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自信。距离该现象被人发现距今已接近四十年,不少领域的成功人士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最普遍的症状是消极思想。受到影响的人会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工作;在工作场所不想引起注意;并形成加班到深夜或者不给工作量设定适当范围等补偿行为。正在这种心理现象中挣扎的人常常会自我怀疑并担心被人当做骗子。他们失败后会过度指责自己而不是导致失败的其它因素。他们因为总是感觉自己是冒充者,带有欺骗别人的成分,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吐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他们永远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猜度对方的想法,让自己所说的话能够走别人的心,获得别人的欣赏。这样他们即使本身很多能力、素质很高,也会因为这这种心理作祟而轻视自己。他们的内心因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优秀,从而认为他欺骗人家,于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骗人,他们会过度的勤奋和更加的补拙,以至于用力过度。通常情况下,有这种心理的人都会有一种不实际之感,他们觉得自己的成功是暂时的,不实际的。所他们患得患失的心情特别严重,这样的心情让他们学会了用沉默来应对周边的环境和人事物。他们不会轻易展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欺骗”和“不足的能力”被他人发现。一个优秀的人一旦进入了这种冒充者心理效应是很难受和痛苦的,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甚至无法察觉,而是把这样的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评价当作了事实。对于这样的心理倾向,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的建议是:增加沟通,去了解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并相信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向胡慎之寻求咨询帮助的那位女性高管后来将自己的压力向丈夫倾诉,获得了家人的认可和支持。除此之外,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德威克(Carol Dweck)还给出建议:享受自己取得的成就和赞誉、不必高估他人的能力。如果优秀如你也有这种心态的话,要从内心呐喊出来:我的成功和成就都是实际的,是自己真正的实力,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心理力量是击倒冒充者心理的最有力量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