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办的中华文化节,真是没文化

企业   2024-09-25 21:19   中国香港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近日,香港理工大学搞了个大乌龙。
原本只是挂横幅庆祝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却因“千里共嬋娟”这句苏轼的千古名句被误写为“千裡共嬋娟”而瞬间引爆网络,成为热议话题。
这次宣传横幅错字风波,从某种程度上说,像是一次微妙的“文化大考”。
根据网友上传的照片,理大校园挂出了多幅与中秋相关的横幅,当中包括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然而,横幅中将“千里”错误写成了“千裡”,这一字之差,立即引来大量网民的讥笑和批评。
“千里”是指距离,而“裡”则是指内部,两者的意义相去甚远。
有人推测,这或许是简体字转繁体字时出错所致。
许多网友认为,这次的错误是由于将简体字“里”转换为繁体字“裡”所造成的。
有些简繁转换工具未经人工校对,常常导致这种“千里之差”。
例如,简体字“里”对应的繁体字通常就是“里”,用于表示距离或地理单位;
而“裡”是表示内部的意思。
然而,如果简单依赖自动转换工具,很容易混淆这些繁简字对应的差异。
这并非香港第一次发生因繁简转换引发的误解。
2001年,香港中央图书馆在启用时,也曾出现将著名学者錢鍾書的名字刻错成“錢鐘書”的事件,当时引来了市民的抗议,认为这是对学者不敬。
当时的问题同样是因为转换字体时缺乏人工校对所导致。这类错误虽然只是小瑕疵,但在文化层面却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这次事件不仅引发了网友的讨论,也暴露了繁简字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微妙文化差异。
很多网民迅速指出,这次的错误可能是内地人制作的成果。
“大学连字都搞错,还谈什么文化传承?”有网民戏谑道。
这反映了部分港人对于内地人处理繁体字工作的不信任,认为内地人在这方面缺乏扎实的基本功。
有些网民更进一步,直指理大的错误代表着“文化水平下降”,“但愿能长久,千裡共婵娟”这样的误写,让原本的诗句失去了诗意,彷彿变成了一种荒谬的语句改编。
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解释:“新解读:但愿能长久,千次里共度美妙时光。”
这次事件也引起了不少理大学生的关注,有学生表示:
“咁大间大学,有唔同地方嘅人嚟到见到,有啲丢架。”
这番话道出了学生们的尴尬心情。
作为香港的一流高等学府,这样的错误无疑给校园的文化形象抹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这些错误,校方重新贴上了一个里字。
不过部分学生和教职员认为校方应该直接撤换横幅,而不是简单地以贴纸遮盖错字,因为这样的处理方式显得“突兀”,甚至可能让贴纸随时脱落,成为二次尴尬的来源。
从这次错字风波,我们不难发现,文化错误并非单纯的字形问题。
苏轼的《水调歌头》所表达的深远情感,早已深入华人世界的文化记忆中。
它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共鸣,一种对家人、对团圆的美好祝愿。
错一个字,也就错过了整个诗的意境。
对于这样经典的诗句,我们应该有更高的文化敬畏心,而不仅仅是依赖工具简单地转换文字。
文化活动中,语言和文字是表达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当一所大学选择用中秋节作为主题举办活动,并挂出这样的诗句横幅时,它不仅仅是希望通过节日传递一种温暖的情感,更是希望让这种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然而,这次事件暴露了文化传承中的某些薄弱环节。
若只依赖科技,忽视了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最终可能会因“一字之错”而陷入社会舆论的漩涡。
这次事件也让我们反思,内地人在香港做文书工作时,不能简单地依赖简繁转换工具,特别是在涉及重要的宣传品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最好能找到接受过香港本地中文教育的人进行校对。
繁简字的不同背后,不仅是两种书写系统的差异,更是两地在文化教育上的不同经历。
要想避免未来再犯类似的错误,不仅仅是加强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对文字的文化尊重。
毕竟,文化不应该是浮于表面的工具,而应该是内在深厚的积淀。
在这个信息时代,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让我们更容易忽视细节。
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工具而忘记了对文化的敬畏,那么最终受损的将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因此,在未来的文化活动中,必须提高对文字准确性的重视,并邀请具备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避免因小失大。
同意请点赞和在看
- END -

为了账号的可持续发展,
爱港漂还差一个好广告。
如果你是做中港跨境生意,
欢迎联系我们投放banner广告。
做一个10W+港漂都爱看的智媒体

爱港漂
爱,让你在港不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