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古诗鉴赏之咏物诗32篇汇编(讲义版)

文摘   2024-11-05 00:01   北京  

高考精品讲义集

北京市古诗鉴赏之边塞诗33篇汇编(讲义版)
北京市古诗鉴赏之咏物诗32篇汇编(讲义版)
北京市古诗鉴赏之田园诗29篇汇编(讲义版)
北京市古诗鉴赏之送别赠友诗30篇汇编(讲义版)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送别赠友诗45篇汇编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咏物诗33篇汇编(讲义版)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咏史怀古诗36篇汇编(讲义版)
上海市古诗鉴赏之边塞诗36篇汇编(讲义版)
江苏省古诗鉴赏之边塞诗52篇汇编(讲义版)
江苏省古诗鉴赏之山水诗60篇汇编(讲义版)
江苏省古诗鉴赏之羁旅思乡诗68篇汇编(讲义版)
浙江省古诗鉴赏之咏史怀古诗64篇汇编(讲义版)
浙江省古诗鉴赏之送别赠友诗60篇汇编(讲义版)
浙江省古诗鉴赏之羁旅思乡诗60篇汇编

北京市古诗鉴赏之咏物诗32篇汇编

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实质是咏人、咏怀、咏世象。在内容上,它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动物、植物、矿物、器物、山川地理事物。一句话,是“物”而非“人”。

在艺术上,它常常采用“兴”的手法,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连类而及,托物咏志。在修辞上,或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

在咏物诗中,不同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感情。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常见事物。

一、常见咏物诗的特点

1、形式特点

a、标题 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

b、形似 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

c、神似 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薰似有情, 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 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

芍药 ·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

辛夷坞 ·王维

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二、吟咏对象

(一)描写动物的咏物诗

1.:常用蝉的鸣声指代一个人的声望。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虞世南《咏蝉》)声,既是蝉的鸣声,又是一个人的声望。高,既指树高,又隐喻一个人的德高。诗表面上是咏蝉,实际上是作者的心智:他的声望靠的是道德而不是官职。

2.孤雁:与亲朋离散的孤苦形象,思念亲人。

如:“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孤雁不饮水,不觅食,一心想着自己曾须臾不离的雁群。诗表面上咏孤雁,实际写自己对亲朋的思念。

3. 鹧鸪: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如:“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郑谷《鹧鸪》)背井离乡的游子和独守空闺的怨妇,一听起鹧鸪的哀鸣都会无限感伤。作者“断肠人在天涯”的形象呼之欲出。

4. 画眉鸟:以鸟的自由指代诗人自身境况

如:“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作者欧阳修因为参与新政改革被贬官到滁州,这段时间作者觉得自己这只曾经“锁向金笼”的画眉鸟终于可以在“林间”自由啼。

(二)、描写植物的咏物诗

1.:笔直高挺,指人的高风亮节

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诗中描写出竹子的百折不挠和坚定正直,每一句又都是自身人格的宣言。

2.梅:品格高雅,甘于奉献,至死不渝。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梅花即使凋零后被碾压成尘土,它的香气仍然不变。通过梅花隐喻诗人至死不渝的人生信念。

3.梧桐:生命旺盛,气质卓然

如:“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孤桐》)岁月的风雨只能使它的根长得更粗壮,阳光越炙热它越是绿叶成荫。作者这个时候正在推行变法,但是未受到亲友的支持,深感孤独,还是坚定信念,继续变法。

(三)、描写实物的咏物诗

1.石灰:即使粉身碎骨,清白做人的操守也不会变。

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这两句诗一语双关,既是写石灰粉身碎骨颜色也不变,又是在以石灰比拟自己清清白白做人的操守。

2.煤炭: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温暖。

如:“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煤炭蕴含着温暖,一旦点燃,就会在严寒中给人间带来无限温暖。作者自比煤炭,想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3.:常用宝剑比喻英雄人物或杰出人才。

如:“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郭震《古剑篇》)在极力描写古剑的名贵不凡后,深深叹惜古剑的沉埋不被重用,以此比喻英雄人物被埋没。这首诗可以看做是作者代天下怀才不遇者一吐积怨的呼声。

三、咏物诗的类型

1、描摹情态类

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 章《咏柳》。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韩愈的《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鲜红耀眼的石榴花灿若云霞,在清幽的园林中开花结实。地上的青苔覆盖着落红,也没有车马践踏。诗句写出了榴花似火的热闹景象,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又如顾况的《道该上人院石竹花歌》道该房前石竹丛,深浅紫,深浅红。婵娟灼烁委清露,小枝小叶飘香风”作者写道该房前有一层层盛开着的石竹花,深紫淡红,五彩缤纷,吐蕊盛开。花瓣上滴滴清露闪烁,青枝嫩叶间飘过阵阵清香。诗人极写石竹花的色、香、貌,溢满了对石竹花的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3、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4、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5、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四、咏物诗情感

1、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
   2、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3、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五、咏物诗常见设题特点及答题要点:

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品格(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分析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表现/艺术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六、【方法点拨】

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

 2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4操作步骤 “读清”全诗。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4·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马诗二十三首(选四)

李贺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注释:①韂:披在马腹两侧用来逗挡泥土的一种马具。②榜:船桨。③堆金:《战国策》载郭隗谓燕昭王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④楚襄王:清人王琦曰:夫襄王者,未闻有好马之癖。

1.下列对四首诗的依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言骏马脊上有钱形花纹,奔跑起来如踏烟云。

B.其五描写壮丽的塞外风景,想象骏马驰骋的画面。

C.其十写项羽自刎之后,乌骓马临风哭泣,怀念故主。

D.其十三写侠客千金买马,拜谒明主,实现人生价值。

2.下列对四首诗的整体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四首诗借金鞭”“金络脑”“宝玦等多种马具,衬托马的形象。

B.四首诗多处使用”“等,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情感表达。

C.四首诗都是五言绝句,句句对仗,典丽精工,将咏物、咏史熔于一炉。

D.四首诗灵活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诗鬼之才。

3.清人王琦评论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请结合以上诗中表达这三种情感的诗句,分别说明作者如何借题抒意

2022·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柏1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长。【4】鸱鸮:猫头鹰。【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6.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23-24高三上·北京昌平·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柏行1】

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2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3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4世已惊,未辞翦伐5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注释:【1】本诗写于夔州。夔州的孔明庙和先主刘备庙是分开的,而成都的武侯祠和先主刘备庙是君臣合祀祠庙。【2】柯:枝条。【3】閟()宫:祠庙。【4】文章:错综华美的花纹。【5】翦(jiǎn)伐:砍伐。

7.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明庙前有老柏二句,写孔明庙前老柏的枝条苍劲有力、树根牢固。

B君臣已与时际会二句,写古柏仍被爱惜与诸葛亮和刘备君臣相济有关。

C未辞一句,写出古柏即使不辞砍伐也无人运送,意在说明材大难为用。

D苦心二句,写出古柏会被蝼蚁侵蚀,即便有香叶也不能吸引鸾凤栖息。

8.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皮溜雨四十围二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柏树粗壮、高大的特点。

B云来气接巫峡长二句对仗工整,描绘出云雾迷漫并笼罩雪山的景象。

C忆昨路绕锦亭东二句,宕开一笔,写成都武侯祠的位置及其独特性。

D.全诗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老柏开篇,以喟叹收束。

9.本诗是诗人托物自喻、托物喻人、托物讽世之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三方面的内容。

2021·北京东城·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枯棕1】

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2】,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注释:【1】本诗写作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百姓负担沉重。【2,同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中棕榈高大、种植广,然而因被人过分取用,所以境况堪忧。

B.棕榈在岁寒之后还能保持青色,说明它耐寒、生命力比较顽强。

C.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只能像蒲柳一样苟且偷生。

D.作者运用”“”“嗟尔”“沉叹”“念尔等词语表达内心情感。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紧扣题中字,说棕榈被频繁割剥而更易朽坏。

B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棕榈经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反比柳树早衰谢。

C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诗人批评蜀中百姓既然养成棕榈又何必取之殆尽。

D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寒天中的黄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没于荒野。

1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2-23高三上·北京·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高都护骢马行【注释】

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注释】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

1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西两句,写安西高都护的青骢马,随主人打了胜仗,东至长安。

B功成两句,写青骢马从遥远的西域来到京城,蒙受了恩惠与优待。

C雄姿两句,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

D长安两句,写长安壮士不敢骑它,它在城里风驰电掣,全城皆知。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中的青骢马和《孔雀东南飞》中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中的青骢马都是指一种毛色青白的骏马。

B.这首诗中的伏枥与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伏枥都是指马在槽枥之间吃草料被豢养。

C.这首诗中的交河和李颀《古从军行》中黄昏饮马傍交河中的交河都是指西域的交河,以此代指兵戈交接的战场。

D.这首诗中的青丝络头和李贺《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的金络脑都是指沙场建功后佩戴的名贵马笼头。

15.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22-23高三上·北京西城·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有木诗八首(其八)

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1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了丹桂的香和形,突出了其给人的美好印象。

B风影四句写丹桂的风骨与格调,表达了赞美之情。

C干细两句是说,匠人因为丹桂难以为厦屋而惋惜。

D.结尾四句由丹桂而及人,其中有一种自表心迹的意味。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多用比喻,如花像夜雪,叶犹利剪,风清似水,霜冷如玉。

B.诗中凡鸟,与《红楼梦》凡鸟偏从末世来所指完全相同。

C.诗人说丹桂犹胜寻常木,以此表达人生的伟大功业指日可待。

D.全诗有新乐府诗特色,咏物中包含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18.《有木诗八首》是一组借树木喻人事,表达时事感慨的诗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借丹桂来比喻一些人的哪些特点?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北京东城·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柳

薛能

轻轻须1】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

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

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

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2】因此建雄名。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3】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4】

注释:【1】须:是,自。【2】将军:指西汉周亚夫,曾屯兵名叫细柳的地方。【3】解:能。【4】清霜:指秋天。

19.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诗首句中轻轻言新柳身姿轻柔,但句尾的有轻浮之意。

B.薛诗柔性句写柳树比刚性众木更易适应环境而生存。

C.薛诗天钟句写大自然既赋予柳树以温柔,又赋予它强悍的力量。

D.曾诗解把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柳絮高高扬起遮蔽了日光月色。

20.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诗用众木难成来反衬柳树的早成,表达了他对柳树早熟的好感。

B.薛诗用别有情三字引发读者想象柳树逢时生长、风韵宜人的优美景象。

C.曾诗写柳枝借东风飘舞,柳絮漫天,以及预示柳树凋零的过程,意蕴深长。

D.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诗人的人格追求寄托在对柳树的描写之中。

21.两首诗同样咏,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3-24高二上·北京怀柔·期末)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绮罗香·红叶

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yǐ ],停船靠岸。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

2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长安谁问倦旅,以一疑问句领起,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又用自己烘托红叶。

D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写自己现在正在夏木阴阴,夜雨潇潇的江南听雨。

23.张炎的这首词运用了借物寄托思想感情的手法。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枕霞旧友史湘云《对菊》)

B.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贾探春《簪菊》)

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林黛玉《咏菊》)

D.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怡红公子贾宝玉《种菊》)

24.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

22-23高二上·北京密云·期末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释】李商隐:唐代诗人,少年早慧,品行高洁,有才华,有抱负。后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他一生坎坷不平,襟怀未展,壮志未酬。方资:正可用作。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题咏的是一株枝叶未茂的小松,因此诗人以状其叶,以状其荫,突出小松的秀美。

B.这首诗善用对比,如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寂寞,突出小松的孤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C.颈联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是说小松一年中经历多次枯荣变化难以长成栋梁之材。

D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写西园车马客争驰看花,怎奈荣华百态,转首成空,发人深省。

26.《题小松》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小松的形象来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下列诗文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B.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其十二)》)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D.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7.诗人通过小松的形象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请联系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2-23高三上·北京海淀·期末)阅读下面一组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所知

•郑谷

砌下芝兰新满径,门前桃李旧垂阴。

应回念江边草,放出春烟一寸心。

广群芳谱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怜细叶巧凌霜。

兰诗

•杨万里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正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徐渭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注释:坐:因为。老云霞:菊花。韩娘:元朝吴仁叔妻,曾题诗回书丈夫,这里指有才华的女子。脑麝:龙脑和麝香的并称,泛指此类香料。

28.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诗借对江边兰草念念不忘的描述,巧妙地表现了诗人与兰草彼此心心相通。

B.刘诗写兰花生在幽谷,香气让人忘却污秽,表达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

C.杨诗中兰花不被他花所容,只在雪地里偷偷开放,暗示诗人不为人知的处境。

D.徐诗中诗人眼里的兰花凭一抹清香独占春光,形象生动鲜活,气质超凡脱俗。

29.这组诗中的两个加点字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请选择郑诗或刘诗中的加点字加以赏析。

30.这组咏物诗多采用衬托手法,请分析杨诗或徐诗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咏物言志的。

2024·北京门头沟·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陈子昂(唐)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注释:【1】珠树:即三珠树。《山海经·海外南经》: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2】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3】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3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首两句描绘翡翠鸟在三珠树上筑巢,享受自由自在的安乐生活。

B何知二句写美人因翡翠鸟的珍丽羽毛,对它如黄金一般喜爱。

C杀身二句写翡翠鸟被杀的残酷结局,它的羽毛被抛弃到玉堂的阴凉处。

D岂不二句写出翡翠鸟即使远走高飞,也难逃被罗网追杀的悲惨命运。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知句中的美人既是实写,也是虚写,也可推测出致使翡翠鸟遭遇不幸的原因。

B旖旎二句中”“表现力强,凸显羽毛的价值。

C栖在珠树委羽玉堂前后对照,巧用对比,为下文的叹息伏根。

D.感遇诗常抒发个人际遇之感慨,本诗怨伤情绪浓重,风格尖峭直露。

33.本诗寓意丰富,看似句句说鸟,实则句句写人。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寄寓了哪些复杂情感?

2023·北京房山·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喜雪1】

李商隐

朔雪自龙沙2】,呈祥势可嘉。

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3】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4】

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5】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6】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7】

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8】

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

注释:【1】此诗作于会昌四年(744),当时李商隐32岁,闲居不仕。【2】龙沙:沙漠。【3】《诗经·曹风·蜉蝣》:麻衣如雪。4】《搜神记》记载,丁令威化鹤归乡。【5】《战国策·楚策》:骥服盐车而上太行。6】《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7】谢:指曾以柳絮喻雪的谢道韫。巴:通俗乐曲下里巴人,不同于高雅的乐曲阳春白雪。【8】粉署:宫禁之中。霜台,御史台。

3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雪自龙沙,既写出雪下得大,又渲染了风吹雪飘的浩大气势。

B班扇慵裁素,用洁白轻盈的朔雪表现班婕妤所用素扇之美。

C洛水妃虚妒两句,以洛水妃姑山客来衬托雪之洁白。

D联词虽许谢两句,以谢道韫柳絮之喻与阳春白雪乐曲之雅赞雪。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点题,与《登快阁》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写法相似。

B无树不开花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都在实写中寄寓作者的喜悦之情。

C.本诗尾联对仗,杜甫《登高》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对仗。

D.本诗和柳永《望海潮》的写法相似,都化用大量典故,使表达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36.有人说,此诗题目虽有,诗意却含悲。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023·北京东城·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叹庭前甘菊花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

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

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

结根失所缠风霜。

九日赏菊陈与义

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

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

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

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

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

沽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

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

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注】残花:指晚开的甘菊。白板扉:指简陋的大门。孔兄:钱的谑称。夕英:出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3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前两句写甘菊因为移栽的时间晚,重阳节时花蕾尚青,不能供人采撷。

B.陈诗前四句写菊花在秋天绽放,夜晚遭受秋霜打击,白天仍有太阳呵护。

C.杜诗残花烂熳与陈诗黄金靥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的菊花的喜爱。

D.杜诗开何益与陈诗岂重九都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菊花要适时开放。

38.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

B.陈诗写众卉已经凋谢,反衬出秋菊在天地间傲然独立的风采。

C.两首诗都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内涵丰富。

D.两首咏菊佳作风格不同,杜诗沉郁顿挫,陈诗明朗轻快。

39.两首诗都借菊花表达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17·北京东城·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  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⑤漫:莫,不要。

40.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怜惜喜爱之情。

41.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出海棠仿佛美人慵懒欲睡,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情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2.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023·北京朝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歌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1】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4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

B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

C扁舟两句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

D.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

4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杜鹃与《琵琶行》中的杜鹃都蕴含哀情。

B.本诗抒发的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惆怅徘徊有所不同。

C.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

D.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体现出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45.本诗歌咏海棠,多从侧面展开。请结合全诗赏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22-23高二上·北京通州·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嘲红木犀1】

辛弃疾2】

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开元盛日3】,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4】,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5】,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6】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注释:【1】木犀:桂花的别称,花有浓香。其红花者称为丹桂。【2】辛弃疾:写作本词时作者被免职,于上饶带湖闲居。【3】开元盛日:杜甫《忆昔二首》中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4】凝碧池上:安史之乱,安禄山掳梨园弟子数百人,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5】翠华远:指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幽禁。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6】取次:随意。

46.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唐宫丹桂美景,实际借唐喻宋,侧面反映当时北宋的繁荣昌盛。

B十里两句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其花蕊犹如金粟点缀,独具风采。

C管弦三句写凝碧池上有管弦之音、清风明月,当时的宾主却满面愁容。

D翠华远三句,紧承风月愁侬,写了宋旧宫破败,物是人非的愁苦。

4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眼前实景入手,纵横古今,处处写花,处处说人论事,融汇深沉的忧思。

B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表达的情感相近。

C.词人借木犀外表随意、香气浓郁的特点表达被迫赋闲、不改其志的高尚情操。

D.此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在今昔对照中寄托黍离之悲,词意凄婉,含蓄幽深。

48.有人说结尾三句甚是巧妙,请结合词句,简述其妙处。

2023·北京丰台·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解语花·梅花

吴文英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1】。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2】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3】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4】。料准拟、何郎词卷5】。欢未阑,烟雨青黄6】,宜昼阴庭馆。

注释:【1】剪: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句。【2】霙:雪花。【3琼树二句:暗用唐代薛昭于兰昌宫见张云容、刘兰翘、萧凤台三美女事。下阕云容”“兰翘”“箫凤即指三美女。【4】半面:喻花瓣凋落。【5】何郎:指南朝梁诗人何逊,有《咏早梅》诗。【6】青黄:指梅子熟时。

49.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横三句写词人沿路寻找梅花,只见烟水苍茫,春景迷离。

B临溪影两句直接展现出梅花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横斜之姿。

C酥莹云容三句写出了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

D料准拟两句写梅花即使凋零,也能为何郎所赏而写入诗篇。

5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飞霙弄晚中的飞霙,既呼应皱碧,又为琼树埋下伏笔。

B夜暖”“暮寒二词相互映照,突出了暮春时节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

C冷云三句,兼写三美女与梅花的凄凉处境,意在表现梅花幽怨之情。

D.词中梅花的繁盛与凋零、三美女与何郎分别构成对比,以寄托复杂情思。

51.此词咏梅,词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展现梅花形象的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0·北京·零模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1】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2】。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1】陈维崧:清初词人,早年生活优裕,后经历易代,浪游南北。【2】轩举:高昂飞扬。

52.(1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描写了苍鹰掠过山岭、平原、天空时的飒爽英姿。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老有所为的兴奋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咏物诗词有时托物言志,有时借物讽世,这首词重在言志,兼带讽世。

D.词有豪放、婉约之分,这首词慷慨沉郁,气势飞动,颇具苏、辛风采。

53.(13) 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描写天寒风紧、满地碎石的场景。

B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回忆昔日醉酒袒衣、举臂待鹰的神态。

C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对比少年意气和老年猛气,欲扬先抑。

D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描绘猎鹰思念猎物,表达自己对理想的坚守不渝。

54.(14) 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请从思想感情、写作对象、描写手法三个方面,比较这首诗与陈维崧词的不同之处。(6分)

19-20高三上·北京朝阳·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池春雁(其一)

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两雁

陆游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

冥飞远矰弋1】,长路谙冰霜。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

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注释:【1】矰弋:射鸟用的箭。

5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

B.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

C.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

D.两首诗分别用鸂鶒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

56.比较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两首诗中雁对谋稻粱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解说。

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也。请概括两首诗中的形象。

22-23高三上·北京东城·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黄鹂1】

柳宗元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青波。

王畿2】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3】飞,凌风邪看细柳4】5】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6】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注释:【1】本诗写于作者被贬湖南永州期间。【2】王畿:指京城周郊地区。【3】昆明:池名,在长安西南,最初用于练习水战。【4】细柳:营名,在京兆府咸阳西南。汉文帝时,周亚夫曾屯兵于此,以备匈奴。【5】素:鸟飞。【6人:粗野鄙贱之人。

57.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倦闻一句中子规即杜鹃,日夜啼叫,声音哀切,本诗中是悲苦的象征。

B目极四句描写沃野千里、麦浪青青,表达了诗人对永州民生富庶的感慨。

C此时两句形象地勾勒出一个民风朴实、邻里和睦、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D翻日两句对仗工整,再现了春日黄鹂在昆明池、细柳营上空飞翔的姿态。

5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与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表达的情感基本一致。

B我今误落千万山误落一词表明诗人对此前人生充满悔恨。

C身同人不思还指作者受永州风俗感染,已经不再想回到故乡。

D.本诗描绘了一幅亲切鲜活的故园乡土风情画,句句平实,情感丰富。

59.这首诗多处写到黄鹂。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黄鹂表达情感的。

23-24高三上·北京大兴·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精卫

夏完淳1】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沉。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2】成古今。

注释:【1】夏完淳:生卒年为公元1631年~1647年,明末著名诗人,民族英雄。十四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死。【2】劳劳:惆怅忧伤的样子。

6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风句描绘猎猎北风吹荡在苍茫天地之间的景象。

B志长句写精卫鸟的羽翼短小,但怀抱的志向远大。

C沧海句写精卫鸟看到太阳沉入大海,且越来越深。

D愧非句写精卫鸟惭愧自己不能与补天的女娲匹敌。

6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北风烘托精卫鸟的空林之鸣,渲染了衰飒空阔的氛围。

B.末尾两句与苏轼词中大江东去三句都怀古写今,笔调雄壮。

C.诗人在广大的天地间勾勒精卫填海的情景,境界奇幻而壮伟。

D.本诗借物咏怀,以精卫鸟填海的故事,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

6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悲剧式的崇高美。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17高三·北京海淀·一模)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鹭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

【注释】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紫阁:指鹭鸶居所。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6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属于近体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的主要特征。

B.全诗围绕鹭鸶描绘了多个情景,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

C.诗歌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D.诗歌最后两句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

64.本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唐庚《春日郊外》)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65.诗人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主要特点?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23-24高一上·北京怀柔·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李邕1】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2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朱凤行

杜甫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3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注释:【1】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即赠《上李邕》,以抒心志。【2】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3】竹实:传说中凤凰的食物。

6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两句意为世人见我没什么特别之处,听到我大言不惭都冷笑。

B宣父两句意为孔子尚觉后生可畏,您李邕不可轻视我年少。

C君不两句写朱凤立于高高的衡山巅,因为冻饿而嗷嗷哀号。

D下愍两句写朱凤怜悯百鸟身处罗网,尤其同情最小的黄雀。

6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鹏两句虚实结合,融情于景,营造了一种阔大苍凉的氛围。

B假令两句极尽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迈奔放的风格。

C侧身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朱凤形象,生动具体,有感染力。

D愿分两句用鸱枭怒号来衬托朱凤的精神,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68.同样写鸟,李白与杜甫分别借大鹏”“凤鸟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1-22高三上·北京·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旅雁

白居易

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

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鸿雁声最饥。

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

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

我本北人今遣谪,人鸟虽殊同是客。

见此客鸟伤害人,赎汝放汝飞入云。

雁雁汝飞向何处?第一莫飞西北去。

淮西有贼讨未平,百万甲兵久屯聚。

官军贼军相守老,食尽兵穷将及汝。

健儿饥饿射汝吃,拔汝翅翎为箭羽。

6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叙写了天降大雪,树木凋敝,天寒地冻的自然景象。

B雪中”“翅冷两句,通过细节刻画了旅雁艰难的生存现状。

C旅雁”“鸿雁”“雁雁不同称呼中,隐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D.规劝旅雁莫飞西北去,表现诗人厌恶战争,关心民生疾苦。

70.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小雅·鸿雁》)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范仲淹《渔家傲》)

D.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朱敦儒《卜算子》)

71.白居易的《放旅雁》和《琵琶行》作于同一时期,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创作手法上的异同。

21-22高三上·北京海淀·期末)阅读下面一组诗,完成下列小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霜筠亭

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题画竹

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注释】伶伦:指乐官。解箨:竹笋脱壳。

72.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诗以人拟竹,借竹待我归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与幽竹志趣相投。

B.王诗借竹欲得乐官赏识发出妙音的热望,表达出诗人想一展才华有所建树的渴望。

C.苏诗中竹之不能把持自己、孤高狂傲的形象,是诗人狂放不羁性格的生动写照。

D.郑诗描写的是秋风中的竹子,其形象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突出、气质超凡脱俗。

73.这组诗中的加点字都增强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选择钱诗或王诗中的加点字加以赏析。

74.这组诗多采用衬托手法,请分析苏诗或郑诗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咏竹言志的。

21-22高三上·北京朝阳·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见志诗

郦炎

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修翼无卑栖,远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超迈绝尘驱,倏忽谁能逐。

贤愚岂常类,禀性在清浊。富贵有人籍,贫贱无天录。

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陈平敖{注}里社,韩信钓河曲。

终居天下宰,食此万钟禄。德音流千载,功名重山岳。

【注】敖:通,这里用作被动,即见傲之意。

7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翼无卑栖两句表达诗人不甘卑微,奋力举步前行。

B超迈绝尘驱两句表达诗人超越尘俗,一时无人能及。

C贤愚岂常类两句是说贤者自来贤能,愚者自来愚笨。

D德音流千载两句是说美名流传千古,功业重似山岳。

7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用大道”“窘路对比,为后文言志作铺垫。

B.陈平、韩信因志向得以实现成为诗人景仰的对象。

C.本诗运用宏大的意象,营造出了苍凉悲戚的意境。

D.本诗善于用比喻来表情达意,语言生动情绪饱满。

77.本诗题为见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对有哪些思考。

2021·北京丰台·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种竹(并序)1】

 元稹

昔乐天赠予诗云:“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予秋来种竹厅下,因而有怀,聊书十韵。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2】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3】。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4】

注释:【1】此诗作于元和五年,时作者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2】丹丘: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3】青琅玕:指竹子,比喻绿竹美如玉石。【4】阑:结束

7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韵,点题,呼应诗序,逢秋思友,借竹明志,交代了种竹缘由。

B.第三至六韵,写竹失地伤根,又遭蝉聒蛙集等,突出生长环境的恶劣。

C.第七、八韵,转为抒情,既叹仙坛路远、书信难达,又惊瘴江地偏岁寒。

D.第九、十韵,收束全诗,可怜”“坐伤两句抒发了诗人种竹的感慨。

79.下列与竹的诗句所体现的竹的品格,与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最接近的一项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

B.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唐刘长卿《斑竹》)

C.岁寒有贞姿,孤竹劲而直。虚心足以容,坚节不挠物。(明唐寅《孤竹图》)

D.种竹满山阿,萧萧风雨多。会当成翠实,鸣凤一来过。(元于立《题墨竹》)

80.《种竹》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23-24高二下·北京东城·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镜[1]

仲子陵[2]

万古秦时镜,从来报至精。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

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磨镜篇[3]

刘禹锡

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

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

却思未磨时,瓦砾来唐突。

注释:[1]秦镜:传说秦宫有方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2]仲子陵:唐代诗人,为人耿直,为官清廉。[3]本诗作于815年。805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

8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镜明亮得可使匣水保持清澈。

B.秦镜会对品格高尚的人做出反应。

C.刘诗之镜反射出的日光可照亮暗室。

D.两首诗中的明镜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8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作者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明镜,鲜明生动。

B.仲诗虽为古体,却多用对仗,用韵和谐,颇具格律之美。

C.刘诗结尾处以拟人笔法写明镜蒙尘时的遭遇,用意深曲。

D.两首诗的语言均平淡质朴,但表达的情感却热烈而激越。

83.两首诗均为托物言志之作,请你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位诗人是如何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020·北京平谷区·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8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85.这两首以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坡杏花》)

86.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019·北京房山·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

87.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然听到蝉鸣,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

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谪居湓城后理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

D.此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

88.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C.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D.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早蝉》)

89今朝无限思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

17-18高二上·北京平谷·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①。那堪玄鬓②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天。南冠:指闪犯。②玄鬂:指蝉。古代妇女的鬂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

9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听着蝉在秋日里长吟,狱中的诗人更加深深挂念自己的朋友了。

B颔联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那堪来对,将物我联系在一起。

C颈联写秋蝉处境艰难,言自己所处政治环境恶劣,仕途多舛,言论受到压抑。

D尾联写没有人相信秋蝉餐风饮露,品性高洁;也没有人相信诗人,肯为他雪冤。

91下列诗句采用的手法与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C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92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首诗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绥,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

23-24高二下·北京昌平·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读书[1]

柳宗元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缥帙[2]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3]。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注释:【1】此诗作于公元809年,柳宗元被贬永州。【2】缥帙:用青白色帛做的书套。这里指书卷。【3】勤与劬:指为争名逐利而奔走钻营,费尽心力。劬,劳苦。

9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沉两句写诗人虽幽居于偏远之地却仍然感谢世间之事,默默阅读圣贤之书。

B遇欣两句写诗人读书时的情感变化,高兴时会笑,感到悲哀时会无奈地叹息。

C瘴痾两句写诗人被瘴气所引起的疾病扰乱心境,身体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D倦极两句写诗人读书疲倦了就倒卧在床上,熟睡后精神逐渐恢复就继续阅读。

9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塑造了一位谪居时憨态十足、自我嘲笑的书癫形象,情感沉郁悲慨。

B.作者反对儒学,不愿被名利驱使,对只会传授经学的庸俗儒生不屑一顾。

C.作者的读书生活有困扰也有乐趣,结尾的旷达之语写出了他的人生理想。

D.本诗融叙述、议论于一体,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堪称五言律诗之典范。

95.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读书对作者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2B    3.示例:

①“,《其一》前两句表面上赞美了马的外形及奔驰时的雄姿,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满腹才华、抱负远大的感慨。

②“,《其十三》中,写侠客重金购马,却赠给不好马的楚襄王。借此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讽刺。

③“,《其一》中的无人谁为,《其十》中乌骓马失主后的临风哭泣,都露出诗人对骏马的怜惜,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D.“拜谒明主,实现人生价值错误。由注释可知,楚襄王并没有好马之癖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的意思是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寄寓的是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识的感慨。由此可知,《其十三》写侠客千金买马,所送非人,其人生价值自然无法实现。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宝玦等多种马具,衬托马的形象错误。宝玦谁家子的意思是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其中宝玦指人所佩戴的珍贵玉佩,并非马具,且衬托的是侠客的形象。而非马的形象

C.“句句对仗错误。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等句就不对仗。

D.“排比错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等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四首诗中均未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是诗人所表达出的三种情感:

是赞美的意思,《其一》,描绘了一匹神采奕奕的良马形象;《其五》,描写壮阔的塞外风景,想象骏马驰骋沙场的画面。诗人赞美马的外形以及奔驰时的雄姿,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满腹才华、抱负远大的感慨。

自嘲,也是对朝廷的讽刺。《其一》中写良马无人织锦韂,更没人为之铸金鞭;《其十三》同样感慨佩戴宝玦的侠客声名远扬,而他抛出重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却将送给楚襄王这个不识好马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讽刺。

悲愤”“悲叹的意思。《其一》中的无人谁为是无人赏识的悲叹;《其十》中痛失主人、临风哭泣的乌骓马都是诗人的写照,诗人为骏马而悲,实则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

汇编不易
需要本篇咏物诗与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 20元 获取
全部七个专题100元

彦师语文课堂
能讲解考场答题技巧,也补充忽视的好玩的好笑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