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关羽没有败走麦城(二南高二 公子卓)
文摘
教育
2024-05-04 23:28
河北
序:我儿公子卓,二南,高二学子一枚,前几日在政治课上完成一篇小文,具体原因没有记住。公子卓对自己这篇临时起意的小文甚有感觉,愿意发出来,敬请围观拍砖。
汉中大胜,蜀汉国运蒸蒸日上,新野兵败后的刘备竟在此后十数年间未尝一败,此时据守长安的曹操心中也不免有天命不在已身的悲叹。虽然攻下汉中士气正旺,但蜀汉仍未摆脱兵少粮寡的窘境。而况刘备自平原县起兵后已有近三十年,昔日振鞘河东的青年已无可挽回地步入老年,领导队伍里五虎上将中老将黄忠年逾六十,关张二人也壮年不再,西凉锦马超和白袍小将赵云也已戎马半生,汉中之战是蜀汉集团群星最后的集体闪耀。正因如此,刘备才在大胜后返回成都,积蓄兵马,培养后继者,但这也为襄樊之战时,成都与荆州距离过远,刘备无法驰援关羽埋下了祸根。所以,如果我们要使关羽没有败走麦城,我们不妨先假设刘备在汉中大胜后没有返回蜀中,而是屯兵汉中,与曹操继续对峙。目光移开汉中,望向荆州。关羽不知蜀汉捉襟见肘的局面吗?自然是知道,但关羽有自己的角度:汉中之战后,魏军向西北聚拢,荆州防御减弱,如果等曹操整顿兵马卷土重来,能否扩大战果不说,连固守城池都很艰难。再者,关云长何许人也,自吕布白门楼被斩后,天下英雄闻关羽名者,不见青龙刀,心中便有三分惧意。关羽心中自有傲气,可驻守荆州以来,按兵不动,地方士族人心浮动,与孙吴暗通有无,不一战显威,无以定人心。最后,襄樊是长江重镇,惟有拿下襄樊,南取建业,北逼许昌,才能进一步兴复汉室。襄樊守将于禁曹仁,都是统兵御战的强手,但他们面对的是威震华夏的武圣关羽,历史上,借助天威,水淹七军,捉于禁,杀庞德,大破四十万曹军。曹仁虽有幸逃过一劫,但若就此下去,拿下襄樊只是时间问题。历史上尚且如此,此时若刘备仍据汉中,牵扯曹魏部队,使其无法支援,曹仁孤军更是摇摇欲坠。如若说孙权坚持联刘抗曹,关羽不被偷袭,自然不会败走麦城。但如此假设未免太过理想,忽略客观因素了。江东的英雄气在孙伯符死后就已寥寥,以孙权偏安一隅的苟且偷安之心和襄樊对东吴的重要性,定然不会坐视关羽夺下襄樊,所以白衣渡江是历史的必然,是关羽不可避的一关。写到此处,实觉襄樊之战是死局。不过,既然由我来畅想,我就不会让结局仍与历史相同。(过五关斩六将的二爷怎能命丧东吴鼠辈之手)刘关张三兄弟情同手足,历史上关羽战死后,张飞每日饮酒以麻痹自己,刘备变得沉默寡言,处理政务,竭力地想早日复兴汉室。张飞被杀后,刘备心中的悲痛和怒火再也无法抑制,夷陵之战,是刘备用全部基业为兄弟报仇的一战。蜀汉是刘关张三人共同打下的基业,如为守了基业而淡了仇恨,那刘玄德便不是刘玄德了。正是刘备倾尽所有为兄弟报仇,蜀汉才走向了倾覆。为义气而轻社稷,如此情谊,我无不期盼在一神圣的时刻,刘备有所心灵感应,点齐人马,顺流而下,直取襄樊。那应当是史诗一般的场景,三兄弟立于汉江畔,江风猎猎,衣襟和心神一同鼓荡。大耳垂、黑钢髯、丹凤眼;双股剑、丈八矛、青龙刀;仁德、勇猛、侠义……从织席贩履、屠户、绿豆小贩到汉中王,五虎上将,荆州牧,他们经历了太多,他们不应该败在这里,他们背负着兴复汉室的重任。如此,定然是会胜的,退东吴,下襄樊,据荆州。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之策便成。曹操将在不久后病逝,天下英雄也只剩刘使君了。东吴所倚仗的长汉天险因襄阳被夺对蜀汉来说形同虚设,曹魏继君曹丕文治武功俱备亦不过守成之君,而炎汉此时五虎齐聚,武侯正值壮年,法正也还有七八年寿命,又有后起之秀魏延,还占天府之国与荆州福地,汉室兴复,真正意义上的指日可待也。这一切对现代来说,可能只是晋变汉,少了五胡乱华,少了几个朝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封建王朝的更迭存在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可能汉朝三兴会与东西罗马一起成为大家侃大山时的热门话题,但总体上也只是久远的怀念了。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的影响。高中还在上,高考还要考,逻辑思维仍然难学,但每当我回望历史,将不再为满天星斗的陨落而叹惋,小时候的我,也能少为诸葛武侯、武圣关羽、汉照烈帝大业难成之事少掉几滴眼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