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竖头须、绵山、介山、山西介休县、寒食节、清明节、足下、5A景区绵山、勤王、请隧、古代墓葬规格
预习
一 读图书
1.《话说中国·春秋巨人》P97-101
2.推荐阅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3.推荐阅读《国语·晋语四》
二 听音频
1.春秋B62-安定人心
2.春秋B63-清明节的来历
3.春秋B64-周王的绿帽
4.春秋B65-勤王受邑
三 看视频
1.《东周列国·春秋篇》第15集
2. 5A景区绵山攻略
四 爱思考
竖头须为晋文公提供了什么建议,使晋文公短时间内得到国人的拥护?
晋文公论功行赏的标准是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才三等功,你怎么看他定的标准?
仔细区别清明节和寒食节来源,说说这两个节日的相互关系,相同与不同。
说说寒食节这一天有哪些风俗活动?
晋文公大概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快速稳定并发展了晋国?
讲述晋文公勤王的前前后后?
你认为晋文公勤王这个事件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晋文公请隧没得到周王的同意?
简单介绍介绍商周时期墓葬的规格和制度?
文公出阳人和文公伐原,这两件事反映了晋文公的什么风格?
寒食节来历
竖头须回来投奔晋文公,并出主意由竖头须当御者,勃鞮当车右,在国内大巡游,以显示晋文公的胸怀与大度。果然巡游三天后,晋人纷纷佩服晋文公的器量,打心眼里愿意追随这样的明君。
赏从亡者及功臣
安定下来后,晋文公兑现承诺,赏赐随从他流亡的人和有功的大臣,功劳大的封邑,功劳小的封爵位,与当初晋惠公一比,人们都觉得跟对了人。
奖赏分为三类:第一类从亡者,第二类送款者,第三类迎降者。
功劳大小又分了几等:用仁义用道德辅佐规范晋文公,是一等功;用行动辅佐成就功名是二等功;冲锋陷阵建功立业是三等功;出力但没补救晋文公过失算四等功。
好人有好报
庆功宴上,竖头须告诉晋文公在蒲城的一对儿女的下落,若不是晋文公心胸宽广,接纳了竖头须,这一对儿女就可能彻底失去了。
晋文公悲喜交加,马上立公子欢为太子,把女儿嫁给了师傅赵衰。
晋文公在翟国的两个儿子伯倏和叔刘,决定留在翟国。季隗来了,齐女也来了,七个老婆全了。
寒食节的来历
封赏漏掉了介子推,等晋文公知道后,派人去请,介子推推辞不受,等文公亲自上门,介子推已经背着老娘躲到了绵山。
晋文公听从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的馊主意,结果执拗的介子推母子烧死在山上。
晋文公非常歉疚,命令每年的这三天全国禁火,后来成为“寒食节”。清明原来是节气,寒食才是节日,但由于寒食节紧接着是清明,两者就基本一块过了。本来是寒食节扫墓,也成了清明节扫墓了。绵山也称介山,那个县名为介休县。
传说,文公用介子推抱的那棵树做了一双木屐,经常慨叹:“足下,悲乎。” 后来,“足下”一词成为古人相互尊敬的称呼。
《东周列国春秋篇》第14集的后半段详细演绎了这段历史。
历史小常识
绵 山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小人物介子推割股啖君,忠君爱国,淡泊名利。历朝历代的国君哪个不喜欢这样的臣子,所以介休绵山千百年来受到追捧,仁义忠孝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一座名山胜境。
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修内政纳襄王
经过晋惠公、晋怀公两父子执政,不讲道义,不重仁德,晋国贵族分帮分派只图私利,晋国上下人心涣散。
晋文公稳定局面后,决定实行改革,要重振晋国,《国语·文公修内政纳襄王》详细记叙了推行的政策,不到一年就重现繁荣景象。
晋文公对百姓减轻赋税,免除徭役,救济孤寡,资助贫苦,促进贸易和农业,增加百姓收。对官员重用功臣,姬姓贤良在内宫任职,异姓贤能安排在县衙任职。公族信用贡赋,大夫食采邑,士食䘵田,庶人自食其力,百官有俸䘵。
一番改革下来,政治公平,民生安定,收入花不完。总之一句话,秩序,有了稳定的秩序各行各业才能谋发展。
晋文公勤王
周襄王被他的弟弟王子带攻打逃到了郑国,原因是自己作的。
有个小国叫滑国,原本追随郑国,后又投靠卫国,郑国气不平去讨伐滑国,卫国请周襄王调解,结果周襄王居然借狄国的兵征伐郑国,还娶了狄人公主为王后。
王后私通王子带,襄王一怒之下废掉狄女王后,王子带向狄借兵把襄王打跑,襄王逃到郑国。襄王前边刚征伐郑国,现在又逃到郑国避难,郑文公也够讲大义了。
晋国决定出兵勤王,而且还去阻止秦国出兵,理由是秦穆公曾吟诵《诗经·六月》,把辅佐周王的重任赋于了晋文公。
请隧受邑
周襄王要赏赐晋文公,晋文公请求死后可以隧葬,大概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墓葬可以有一条墓道,这是天子才有的规格。襄王坚决不同意,认为这严重违背周礼,相当于出现两个天子,最后主动多给晋国土地补偿。
历史小常识
古代墓葬规格
在商朝和周朝墓葬的形制和规格有较严格的规定,通常根据墓葬的形状就能大概判断贵族的级别。
通常只有天子级别才有墓道,四条墓道级别最高,称为“亚”字形大墓,两条墓道称为“中”字形,一条墓道称为“甲”字形。贵族只能是竖穴形式,但在商代不同等级的贵族竖穴墓还有不同数量的二层台,像殷墟妇好墓有七级的二层台。
《国语·文公出阳人》
周王把南阳阳樊、温、原、州、陉、絺、组、攒茅等地赐给了晋文公,除了阳樊、原两地,其余六地顺利交接给了晋国。
晋军包围了阳樊,拉开架势准备攻城。阳樊大夫在城头喊话,说阳人都是夏商周后裔,跟周王是亲戚,自然跟晋国也是亲戚,怎么能忍心攻打亲戚呢?
晋文公下令军队让开一条路,允许阳人自由离开,留下的归降了晋国。此举也获得人们的赞扬,记录在史籍里。
《国语·文公伐原》
晋文公给原人半年时间考虑,秋收后就来攻城。半年后晋军如约而至,围城三天等待原人投降,三天后撤兵回国。
原人见晋国这么信守承诺,纷纷主动要求归降,情愿成为晋人,追出城来,赶着要投降。
这件事也被记录在典籍里。
重要链接
〖用历史学语文〗是什么?
〖课程设计〗六年全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夏商西周
〖课程设计〗第二阶段·夏商西周
专供:纸质讲义与文言文汇编
河北电台专访用历史学语文
〖用历史学语文〗获得省级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