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课 初税亩的诞生

文摘   2024-10-04 13:37   河北  

摘要

东门襄仲、鲁宣公、季文子、里革、罟、井田制、初税亩、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弱国无外交、三思而后行

预习

一 读古文

《国语·里革更书逐莒太子仆》

《国语·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

《国语·子叔声伯辞邑》

《国语·季文子论妾马》

二 听音频

1.春秋D13-由绯闻引发的谋杀案

2.春秋D14-初税亩

3.春秋D15-三桓的反击

4.春秋D16-非我族类

5.春秋D17-声伯与宣伯

6.春秋D18-双床记

7.春秋D19-失算的宣伯

三 看视频

1.春秋风云人物:季文子

2.小视频:初税亩的历史意义

3.小视频:土地的两田与两权

四 爱思考

  1. 东门襄仲为什么要杀鲁文公的两个儿子,扶持鲁宣公登基为君?

  2. 驱逐莒国公子并让鲁宣公无力反驳的理由是什么?

  3. 剪国君渔网并让鲁宣公无力反驳的理由是什么?

  4. 你觉得里革是个什么样的史官?

  5. 说说什么是井田制?

  6. 预习小视频讲述土地两田与两权分别是什么?

  7. 预习小视频讲述推出“初税亩”改革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8. 实施“初税亩”有哪些难度?

  9. 讲述“初税亩”制度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10. 讲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出处和意思?

  11. 说说三桓跟国君斗争的一些过程?

  12. 读《季文子论妾马》,你认为季文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与国君对抗是为了抢班夺权吗?

  13. 为什么三桓开始很团结,后来却内讧了呢?


情圣公孙敖死的那年,齐国的齐昭公也死了。

齐昭公死后,他的弟弟公子商人杀了公子舍篡位,称齐懿公。

公子舍的母亲是鲁国东门襄仲的妹妹,你杀我外甥,我就杀你外甥!鲁文公死后,东门襄仲杀了鲁文公的两个儿子,因为那两个儿子的母亲是齐懿公的侄女。这算是对等报复?匪夷所思。

东门襄仲扶持公子倭为鲁宣公。鲁国流言蜚语说东门襄仲与公子倭母亲有一腿,所以才借题发挥杀两公子扶持鲁宣公上位。东门襄仲认为是三桓家族的叔仲惠伯散布出去的,下手暗杀了他。

三桓、东门襄仲与鲁宣公矛盾更激化,三桓团结一致处处与鲁宣公他们做对,下面看看各自都有哪些攻防。

1

《里革更书逐莒太子仆》

莒国的公子仆弑父携带财宝逃到鲁国贿赂鲁宣公,鲁宣公开心的收到宝物并命令分封食邑。

三桓中的季文子让司寇将公子仆驱逐出境,并派叫里革的太史,给鲁宣公讲了一通周礼,明确包庇罪犯是可耻的,训诫了一番,原话是:“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藏,窃宝者为宄,用宄之财者为奸。”鲁宣公听完表示认错,放了里革。

从这件事看,一是古代君王也不能为所欲为,二是三桓成功对抗了国君,更有了底气。

鲁宣公和东门襄仲的应对是:找齐国人撑腰,代价是割地嫁妹。

2

《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

鲁宣公喜欢吃鱼常派人去打鱼,季文子把渔网剪烂,又让太史里革讲了一通周礼:“这个季节正是母鱼怀孕产卵的季节,你却屠杀孕妇,断了鱼的后代,太缺德了。”

周礼里的环保意识多强呀!中国几千年来就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行为。

鲁宣公和东门襄仲的应对是:赶紧把妹妹嫁给了齐国,获得撑腰。在齐国高固的支持下,鲁宣公和东门襄仲过了一年舒心的日子。

3

初税亩的诞生

好景不长,晋国召开盟会,扣留了鲁宣公,东门襄仲抑郁而终。东门襄仲的儿子公孙归父接替卿位与鲁宣公继续对抗三桓,出了一个馊主意,却一不小心青史留名。

按照周朝制度,土地都是周天子的,诸侯们分封的土地随时可以收回。然而,事实是春秋时期,诸侯们的土地完全成了他们的了。

那个时侯土地使用称为“井田制”。中间一块是公田,收成归诸侯,其余私田的收成就都归了卿大夫们了。除了这些田地以外,卿大夫们还开垦了很多荒地成为私田,收成全是自己的。因为铁制农具与耕牛的普及,大量荒地得以开垦,所以三桓占鲁国一大半的土地,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国家却越来越穷。

公孙归父的主意是,不管公田私田,只要有田地就按实际土地的数量收十分之一的税,三桓的一部分财富就到了周宣公的口袋里。按现在的解释,初税亩等于宣布了土地私有化,各国诸侯后来纷纷效仿。

没想到历史上,这么重大的一个变革,居然是跟三桓斗争中想出来的。

初税亩制度的出现,有其出现的前提条件,比如人口增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耕牛耕地效率提升、国君收入减少等等。

初税亩制度的实施,有很多现实的困难,如土地的丈量、土地交易的管理、赋税征收管理等等。

初税亩制度的推广,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小视频里提到的官僚体系得到大发展、贵族阶层弱化、推动封建制解体,向帝国体制转变等。

4

东门氏失败

鲁宣公与公孙归父寄希望于楚国,楚庄王薨了。寄希望于晋国,郤克拒绝了。

鲁宣公终于薨了,公孙归父及东门家族被驱逐出境。三桓取得阶段性胜利。

继位的鲁成公看到先君和公孙归父的下场,决定以和为贵,于是三桓与公室的权利斗争暂告一段落,从此鲁国铁了心跟着晋国走。

5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虽然在三桓主导下的鲁国外交跟定了晋国,但晋国却不太当回事,经常不给鲁国相应的待遇,让鲁国经常有被羞辱的感觉。有一定鲁成公与三桓讨论是不是要跟楚国混。

季文子说了一番话,记录在《左传》里:

历史小常识

《左传·成公四年》

秋,公至自晋,欲求成于楚而叛晋。季文子曰:「不可。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侯听焉,未可以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 

翻译:

那年秋,鲁成公想叛变晋国而和楚国结盟,季文子劝他说“不可以这样,晋朝虽然无道,但也不能背叛他。晋国国家大,君臣和睦,而且离咱们这么近,诸侯还听命于他们,不可以对他们有二心。老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国和我们不是一个民族,怎么能和我们真心和好呢?于是成公就放弃了......

6

三桓内讧

范文子士燮说,外宁则有内忧。

三桓不跟公室斗争了,于是开始了内斗。因为三桓中的宣伯比较年轻,没有接受过季友对他的教育,因此对家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仗着太后的撑腰,觉得自己牛的不行,应该在三桓里排老大,甚至希望借助太后和晋国的力量,赶走另外两桓,自己称霸鲁国。最后事情败露,被驱赶出了鲁国。

按说宣伯一心想陷害另外两桓季文子和孟献子,季文子应该杀了他才对,但季文子看的比较远啊,心里清楚,如果灭了叔孙氏,对他们二桓没好处,反倒让鲁成公沾了便宜。后来又把叔孙氏家族里比较贤明的叔孙豹请回来,重新组成了三桓。

7

《季文子论妾马》

我们也不能一听到臣子与国君对抗,就简单认为臣子权欲熏心,道德败坏。《国语·季文子论妾马》记录了季文子身为鲁宣公、鲁成公两朝国相,侍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并认为“以德荣为国华”。可以说他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忠贞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成语“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是说季文子办事谨慎,要反复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了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重要链接

〖用历史学语文〗是什么?

〖课程设计六年全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夏商西周

〖课程设计〗第二阶段·齐桓晋文      

专供:纸质讲义与文言文汇编

 河北电台专访用历史学语文

〖用历史学语文〗获得省级重点课题

小学生爱历史
帮助小学生喜欢历史,爱上博物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