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用历史学语文
EVERY ONE
第23课 未完待续...
微信号|如翚斯飞
八年的坚守,八年的锤炼,八年的升华,将“用历史学语文”的学习模式,由一个质朴的家庭探索,打磨成氛围浓厚的班级学习,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夯实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影响带动十余所学校几十位老师开设校本课,帮助更多的孩子爱上历史。
系统性是课程设计的根本 在当今知识海量化、内容碎片化、信息迭代快的时代,我们把知识体系进行科学梳理,形成特有的知识体系,把历史脉络当作知识的载体,把历史当作学习工具,把纷繁枯燥的知识变得有序有趣,避免了单纯国学课听着厉害,学着很碎,听完收获不大的弊端。
知识融合是课程设计的特色 我们以历史为知识载体,用文物把历史活起来,用历史把古文简单起来。课程设计中把历史、地理、文物、古文、美术、研学跨学科渗透整合,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
研学实践是课程的基因 课程设计中用大量的文物和遗址来佐证历史,让历史活起来,拉进学生与博物馆的距离,帮助学生们爱上博物馆,爱上历史。
翻转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亮点 通过提前分发预习资料,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视频、内容丰富的音频、生动有趣的漫画书进行高效的预习,主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内容,重视听与看的能力;课堂上老师是导演,引导同学们各抒己见讲述故事,表达观点,讲解文物,重视说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对知识做到输入-内化-输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向家长和朋友分享故事,讲解国宝文物,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
学习材料介绍
十年教学实践结晶 ▶▶▶
毕其功于一役,《用历史学语文•夏商西周》需要的学习材料目前已经全部齐备,能够覆盖学习全过程,方便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甚至学校开设校本课打造集体学习的氛围。
如果说您之前觉得学历史挺好但难以实施,那么现在,东风已拂面。
学习材料共包括四项:
A4纸张,300页,涵盖400个知识点。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西周,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史,形成完整的历史轮廓与脉络,熟练掌握历史人物与事件。历史脉络、文物遗址、文言文、历史常识等跨学科完美融合,知识量大,生动有趣。
真正实践“用历史学语文”的理念。在熟练掌握历史背景下,更进一步阅读相应的《史记》《尚书》《诗经》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视频资料具有画面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结合学习教材预习相关的纪录片、短视频,可以获得翻倍的学习效果。
按照完整课程设计的模式,将教材设计成45节课的学习内容。带着思考题去预习去探索,更有效达成学习任务和目标。
下面分项详细介绍这四项目学习材料。
《用历史学语文•夏商西周》这本教材共300页,20万字,A4纸版面大小,全彩印刷,涵盖400个知识点。
翻阅完书的最后一页,您一定会感觉到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印刷品。
这本书里蕴藏着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历史、文物、古文、历史小常识、研学旅行等内容丝滑的融为一体,课程设计系统化,杜绝知识碎片,帮助孩子快乐有趣中获得丰厚的知识滋养。
这本书跨学科整合,知识与实践结合,与闭门造车的教材完全不同。因为这是一位爸爸在陪伴儿子成长过程中,走遍全国的博物馆,观看上千部纪录片,翻阅大量经典著作,十年家庭教育实践的心血结晶,可操作性极强。
这本书自身就是一个精彩的育儿故事。那是2012年国庆节,首个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带着五岁的公子卓,我们全家旅游了洛阳龙门石窟和西安兵马俑。尽管景区现场人山人海,公子卓只能看到别人的屁股,但回到家以后,我敏锐观察到孩子发生了变化。我找来龙门石窟的纪录片,带着旅游的热乎劲和对景区整体环境的印象,公子卓顺利的看完这部纪录片。于是趁热打铁把中国四大石窟的纪录片陆陆续续看了一遍。
研学旅行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五岁的孩子能坚持看二十多集的纪录片,在这之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研学旅行特有的教育作用带来的变化。我发现了孩子的这个变化,并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小学六年期间陪伴公子卓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穿越文化遗址、阅读经典书籍,逐渐探索出一个学习模式。
“用文物学历史,用历史学语文”,这句话可以概括我们的学习理念。用文物和遗址把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发现历史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历史把语文活起来,从知识源头理解文言文,培养孩子的文言文素养。
独行快,众行远。在2014年之后的八年里,这个学习模式先后在十几所小学落地为校本实验课,全国各地喜欢历史的小学生通过网络分享加入进来,这个队伍越来越大。学校的教学实践、网上牛爸牛妈们的复刻,对这个学习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多的成长反馈和经验分享。越来越多人参与探索、实践、反思与跨跃,将我们一个家庭的教育经验不断优化完善,学习内容体系化,学习方法课程化,学习教材基本成型。可以说这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下,无数个家庭共同成就了一件事。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的家庭收获最大,为孩子未来奠定了深厚的童子功,还获得省教科所重点资助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由于当下起步阶段,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位把握不准,缺乏顶层设计,教育内容选择标准研究不足,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学习内容系统性不足,随意化明显,呈现“散点碎片”状态;再如教学流于形式,拘泥于复古,穿戴各种古装,举办不伦不类的典礼或仪式;教学方法上灌输式严重,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文本情感、意义、思想、文化等深层意蕴的阐发。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不辞辛苦地记,文言文教学因此陷入疏通文字、朗读课文、翻译古文的旧有程式化教学模式之中。
本册书呈现的是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先秦历史。三皇五帝夏商西周的历史年代久远,学习资料相对较少,涉及内容普遍简单扼要,没有一本合适的书籍来帮助中小学生系统深入地去学习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如甲骨文、青铜器、礼乐等,为后代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三个朝代中,诸侯开始拥有独立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奠定了持续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基础。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夏商西周的历史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石之一,对夯实孩子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却至关重要,这册书或能够填补这个空白,成为中小学生学习先秦文化的必备工具书。
真正实践“用历史学语文”的进步理念。
《用历史学语文•文言文汇编》的内容涵盖三部经典:《史记》《尚书》和《诗经》,将其中与夏商西周历史脉络相关的经典篇章摘取出来,每学完一段历史,进一步阅读学习相应的经典,会有令家长惊喜的学习效果。
这本书共218页,17万字,A4版面大小,插图彩印。
《文言文汇编》的编排格式为“三列式”,任意翻开一页,左手偶数页面的两列是古文、白话文,右手奇数页是注解。不需来回翻页,知识点对照一目了然。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只读经不解史,事倍功半,用历史学文言文可以事半功倍。
使用这本教材之前,应先学习《用历史学语文•夏商西周》教材,然后再阅读这本书的对应章节。从三皇五帝到夏商西周,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史,形成完整的历史轮廓与脉络,熟练掌握历史人物与事件,引导孩子绘声绘色的讲述历史故事。
给孩子一支铅笔,翻开对应章节,先大致浏览一遍古文,让孩子圈画出古文中看着脸熟的知识点的词与句。比如熟悉了黄帝的故事,翻到《史记•五帝本纪》,让孩子圈画出黄帝的出身、姓名,小时候与众不同的地方,与炎帝在哪决战,与蚩尤在哪决战,黄帝东南西北最远到过哪些地方,为什么号黄帝,黄帝居住在哪,黄帝葬在哪,等等,越细越好。最后对应着注解再通读一遍古文和白话文,查漏补缺,看看第一遍时哪些知识点没看出来,没圈出来。孩子这时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古文也很容易上手。
阅读过《史记》中尧帝部分,进一步读《尚书•尧典》,孩子可能会发现一个秘密,司马迁的《史记》抄了《尚书》。有了《史记》的基础,即使阅读佶屈聱牙的《尚书》,也能连蒙带猜理解大半内容。
学习完周族人从先祖后稷到周武王伐商建立西周王朝的家国故事,先读《史记•周本纪》,再进一步读《尚书•周书》,最后更上一层楼读《诗经》,孩子们又会发现司马迁不仅抄过《尚书》,而且连《诗经》也没放过,原来《诗经》也是一部史书。
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不易逐字逐句翻译古文,只需要读完一段,能大概讲述表达的意思即可,因此注解的编写主要以扩展知识背景为主,帮助学生关联知识点。
按照完整课程设计的模式,我将这本教材设计成45节课的学习内容。每一节课都搭配了精挑细选的纪录片、短视频、音频故事等资料,视频画面更直观、更有趣,大幅弥补、扩展教材的细节,开阔知识面之余,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音视频资料,既可以通过百度网盘分发,也可能通过U盘提供。
教材学习内容以课程形式呈现,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知识点摘要,有学习内容要求,明确音视频预习任务,并带着思考题去预习去探索,更有效达成学习任务和目标。
1
2
重要链接
〖用历史学语文〗是什么?
〖课程设计〗六年全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夏商西周
纸质讲义与文言文汇编
河北电台专访用历史学语文
〖用历史学语文〗获得省级重点资助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