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美国民粹主义政策的政治文化根源

文化   2024-12-25 19:00   四川  

导语

近年来,民粹主义现象在西方民主国家呈上升之势,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的特朗普现象及西欧民粹主义政党崛起,都表明民粹主义是西方民主挥之不去的阴影。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形成路径依赖或突破关键节点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起到主导作用。理解美国民粹主义的政治文化根源,既有助于理解后现代政治文化驱动下的政治极化现象,也有助于理解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诸多民粹主义政策。

何为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是伴随现代化进程而反复出现的政治现象,在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中,民粹主义如同“徘徊的幽灵”不时浮现在世界政治的舞台上。但在政治学上,其还是众所周知的模糊术语,总的来说,是指在现有社会结构中,处于边缘地位或者正在边缘化的多数人民对处于核心地位的少数精英的不满情绪和反抗行为,基本特点是“反精英”与“反建制”。

民主文化与个人主义

作为最早实现民主化与现代化的国家,美国的民主文化含有民粹主义的生存土壤,甚至可以说,先有的美国式民主文化,再有的美国。谈到美国民主,托克维尔是绕不开的人物。托氏看来,美国式民主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法治规范与民情习俗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民情重于法制,法制重于地理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式民主中至关重要的是“乡镇精神”:“新英格兰的乡镇拥有足以激励人们进取的特点——独立与有权;新英格兰人认为乡镇是强大和独立的,因此参与管理乡镇的公共事务,将个人的抱负投入到乡镇上。”在这种政治参与中,新英格兰人了解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培养政治能力,积极参与管理社会,维持秩序和协调各种不同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关系。美国社会由此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构建,乡镇精神带来的自治传统与自治文化融入政治生活,使美国式民主得以良性运转。

但良善的民主难以持续运行,需要社会精英加以引导,因此美国传统的多元自由式民主具有精英主义色彩,同时容纳相当程度的经济与政治不平等。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要素流动,美国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底层右翼白人感到被全球化进程抛弃,敌视政治上的“精英建制”,在民主文化影响下,呼唤其他政治强人关注底层需求,重新分配社会利益。

同时,在托氏看来,美国民主的基础是身份平等。身份平等必然带来个人主义,将个人从时间和空间上与其他人割裂,成为没有任何归属和联系的原子化的个体。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感情和利益纽带被逐一打破,人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忽视了人性中其他方面的需要,片面关注个人私利。根据奥尔森关于“集体行动的逻辑”论述,个人作为理性行为体,必然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但往往是目光短浅、缺乏智慧的,在个人理性引导下形成群体非理性,正对应铁锈地带蓝领工人关注个人利益而将选票投向迎合其利益的、逆全球化的特朗普政府。

(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民主》 图源网络,侵权删)

参与型公民文化与多数的权威

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分为“村民型、臣民型、参与型”,相比村民型的保守与地方性、臣民型的只注重权威与服从,参与型文化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体系运行过程、关注政治决策后果。对美国来说,参与型文化占据主导,从《五月花号公约》的签署到美国早期乡镇自治的实施、独立战争的爆发以及“杰克逊式民主”的出现和20世纪关于社会议题的群众运动的兴起,直至2011年美国人“占领华尔街”的运动,都体现了美国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特点,而近现代美国民众的政治参与已经呈现民粹主义转向,在社会秩序动荡、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尤为明显。

回来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论述,托克维尔提出“多数的暴政”概念,强调美国高度政治参与文化下蕴含的非理性因素与民主政治危机。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社会的多数不论在道义上、舆论上还是在权力的实际运作中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多数掌握无限权威的恶性结果是难以保障少数人权利,进而难以进行科学理性的决策。英格尔哈特认为西方价值观已从物质主义转向后物质主义,公民已经转向对生活质量、自我实现和政治权利的关注,这一变化带来政治意识形态的极化,推动民粹主义的兴起。民粹主义领袖借助身份叙事与话语煽动,调动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通过多数人的支持获得“多数的权威”,出台有利于部分选民的政策,成为民粹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多数的暴政”的结合实例。

(图源网络,侵权删)

孤立主义

亨廷顿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美国信念的精髓是新教精神。新教理念中包含强烈的“天赋使命观”,使北美新教徒坚信自己是被特别挑选的、肩负神圣使命的上帝选民,强烈的天职观成为“美国例外论”产生的宗教基础。同时,新教徒坚信“命定说”形成积极投身世俗生活、视职业为天职、勤奋劳作、克制节俭、创造财富等一系列思想观念,在禁欲主义节俭要求下,将社会剩余资本投入再生产。清教徒的务实精神与自由环境结合,培育出实用主义文化,与新教的使命观结合推动孤立主义的产生、运用与发展。因此在华盛顿卸任总统职务之际,就告诫后人并确立孤立主义基本原则。

基于新教文化、实用主义政治文化的孤立主义政策在美国发展与崛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以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路径依赖,促使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拒绝加入国际联盟,也导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长久中立、参战迟滞。因此,尽管在二战后美国总体奉行全球主义、自由主义政策,但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权力格局变动,美国在特定问题与领域上的政策已经呈现孤立主义的倾向,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即可视为是对以新教文化、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孤立主义政策的回归。

(图源网络,侵权删)

铁锈地带与对外政策

美国“赢者通吃”选举人团制度与选举政治发展形成的两党制地理分野结合,使少数摇摆州成为决定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并因此在美国内外政策制定中获得超越其人口与规模的政治影响力。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加之技术进步导致制造业岗位大量减少,以五大湖工业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城市不断衰落,形成“铁锈地带”,成为拥有摇摆州最多的地区,掌握对大选结果至关重要的选举人票。

(摇摆州与铁锈地带 图源网络,侵权删)

2016年美国大选中,政治素人特朗普搭着民粹主义思潮的“东风”,凭借铁锈地带白人蓝领的支持,一举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特朗普与铁锈地带的互动可以分为竞选与政策两部分。

在竞选时期,特朗普运用“腐败的精英”“美国优先”“赢”等关键词,将“腐败精英操纵的政治系统”与“美国人民”对立,利用社交媒体形式激活反精英框架,把铁锈地带工人群体作为帮扶对象,唤醒“沉默的大多数”,依赖更多其支持掌握“多数的权威”,提出“买美国商品,雇美国工人”的政治口号,其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的主张均与铁锈地带工人群体的需求不谋而合。

在政策方面,相比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问题,铁锈地带工人更关注就业机会增加、物价降低与汽油价格稳定,因此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拒绝承担过多国际责任。在对华政策方面的民粹主义导向、孤立主义与民族主义倾向更为明显。美国从2017年启动其贸易法案第301条开始,到2018年美国威胁WTO,再到2019年要求修改WTO对发展中国家定义、取消对中国的特殊待遇,同时呼吁美国的在华企业转移产业链,对中国在经贸问题上的压制与对抗愈演愈烈;在投资领域,美国制裁并封锁中兴通讯、化为等中国骨干科技企业,限制中资企业的科技和商业投资,打压中国数字经济的相关企业。可以说,美国对华贸易战是其经济民族主义总体战略的一部分,是借助外交孤立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旗帜,迎合国内民粹主义群体的需求,维护其利益的表现。

结语

特朗普政府上台过程与外交政策均受民粹主义驱动,这与美国政治文化紧密相关。美国民主文化中的平等自由观念在全球化下因经济不平等为民粹主义提供土壤,个人主义促使部分民众支持特朗普。民族主义与孤立主义传统使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在移民、贸易等方面表现出民族主义和单边行动倾向。参与型公民文化的民粹主义转向让民粹主义借助民众政治参与获取“多数权威”,出台短利长损政策。

因此,深入理解美国民粹主义思潮的政治文化根源以及外交政策转向的实质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后现代政治文化驱动下的政治极化现象,为形成系统性的政治文化理论提供借鉴。

(图源网络,侵权删)

参考文献

[1]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 曼瑟・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 塞缪尔・P・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 [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5]张文宗.美国“铁锈带”及其政治影响[J].美国研究,2018,32(06):109-126.

[6]牛霞飞,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05):44-64.

[7]李巍.美国铁锈地带及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20,(12):6-8.

[8]王联合.近年来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其外交影响[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19):101-111.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4.19.011.

[9]张旭.民主与自由之间:托克维尔论现代社会的公民德性[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4,9(02):50-63.

[10]郭中军.价值观与经验现象:民粹主义概念的尴尬及其重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01):147-156.

编辑 | 张旭晖

排版 | 张旭晖

审核 | 张海鹏

图源 | 网络




政治学的困惑
以政治学的思维,看待困惑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