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荔波站已经是晚上八点过,拼了车往数十公里外的民宿去,一路上蜿蜒起伏,除了偶尔的灯火,来不及看清什么。到了民宿,也只管和着一身夜色睡下。
第二天一早,拉开窗帘,才发现此刻正落在群山之中。这里喀斯特地貌突出,再向东走,茂兰一带,更留存着地球同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遮天蔽日。2007 年,包括樟江风景区、茂兰保护区在内的荔波喀斯特,成功申遗,荔波由此成为贵州的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这次出游时间紧张,来不及一一探访。提起荔波,自然离不开大小七孔,作为一个标准游客,最著名的景点必然不能错过。这里集山、水、林、洞、湖、瀑为一体,原始风光令人称奇。
都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眼前的山体层层叠叠,倒像并不规则的锥状巧克力,树木茂盛,如同洒满了松软的抹茶粉。至于远处的山,隐在云雾中,应该是多加了糖霜。这样的联想,不知到了第几重境界,眼下确定的是,肚子已经“咕咕”叫起来。于是和同伴赶忙下楼,吃了碗民宿老板煮的牛肉粉,热气腾腾,全身舒畅,只等老板忙完捎上一程。
车上,老板聊起小时候常在这一片山水里面打滚,那时候还没收门票,水就一直玉似的绿。如今即使是淡季,游人依旧如织。还好没进景区,就感到拂面的青翠,送出一丝清凉。景区很大,每个景点之间都有接驳车串联,当然也可以在这满山满水里徒步,想想就自在。但身为一个运动“弱”将,尚有自知之明,还是乖乖排着队坐上了大巴。
第一站是卧龙潭,四周树木葱郁,隔着枝蔓看波纹如縠的湖面,如同特意放置的前景。一弯落下的光跃入湖中,将清透的蓝绿色染上碎银般的光泽。湖中央,一位穿着当地服饰的大叔熟练地操纵着小舟左右轻晃,控制平衡,仔细看是在捞落叶。前面悬着弧形瀑布,两只蝴蝶正伴着迸溅的水珠飞舞。
摄影_ 廖玉姮
为了将能坐就不走的精神贯彻到底,我们选择乘坐橡皮筏顺流而下,挥舞两根竹竿划动。水流清澈,群山树映,视线还算开阔。
到了鸳鸯湖,需要换乘另外的船只。作为高原喀斯特湖泊,鸳鸯湖里生长着千百株树木,它们深植水底岩石,形成了一大片水上森林。撑船入林,水路曲折,犹如闯进水上迷宫,目之所及皆为绿意,连风也是,缓缓流动着,唤醒湿润、生动的气息。人在其中,难免被绿意沾湿了衣裳,还好有日光倾泻,将身上晒出暖意,晒出细碎的光影。
鸳鸯湖划船出来,不远处,就是天钟洞。和大多数溶洞一样,入洞即清凉,五彩灯光映照着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景观。贵州在两亿多年前,还是一片海洋,这些由时间堆积起来的石头就是例证。正要出洞口,抬头望光亮处林木森森,只觉说不出的静谧。
路过翠谷瀑布,白练自山中喷涌而出,不少人在浅滩处玩水。没有荫蔽,格外晒人,在休息区买了小吃,填填肚子后便向水上森林去。说不清是河水溢出岸边,还是直接踩进了在森林里流淌的河流,数不清的石墩散布其中,形成了一条别致的水上长廊。
出长廊,过68 级跌水瀑布,一步一景,相比前面的水,这里的水更像绿松石,质地浓稠。
再往前就到了小七孔古桥。建于清代的古桥覆满苔藓和蕨类植物,涵碧潭波光粼粼,近岸处仍可见被水掩着的半截的树,旁逸斜出,如同诗篇中灵巧的逗号。
小七孔往后是大七孔,为了赶在太阳落山前,到达天生桥看到“金光穿洞”的景象,我们加速前进。一路走在悬崖边的人工栈道,河水在身边作响,裸露出来的石头长满青苔。
此行运气不错,抵达时刚好瞧见岩洞满溢出来的温暖的金光。何谓天生桥?岩洞把河两岸的山峦相连,上面长满了高高低低的灌木,就像一座绿色的桥。如同老饕吃到美味的食物后便心满意足,我们回程买了船票,悠悠然吹着晚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每个中国人都会懂的意境。
TIPS
1. 徒步废腿,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鞋;
2.景区内的餐饮设施较少,可以自带一些食物和水,补充体力;
3. 湖区蚊虫较多,特别是午后和傍晚,可准备防蚊虫用品。
-节选于《厦门航空》297期《大地“群星”闪耀时》-
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商用
总编审 | 谢煌
审核 | 王志杰
统筹 | 方凤燕
撰文&编辑 | 廖玉姮
图片提供|图虫创意(署名除外)
美编 | 沈毅菁
往|期|回|顾
《厦门航空》杂志2024年12月新刊已上线
商业合作或转载请在公众号主页对话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