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细听千年的回响

文摘   2024-09-18 20:00   中国  


两千多年前,当孟子以“仁政”思想为舟,游历诸国之后,最终回到养育他的故乡——山东邹城,从事教育和著述,这片土地也便成了他思想的归宿与传承的圣地。


与邻近的曲阜相比,邹城显得低调、静谧。它躺在齐鲁大地的怀抱中,享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萦绕从古老岁月深处传来的低吟。邹城每个角落都可见孟子的深远影响,而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数孟府与孟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TIPS

邹城三孟,除了孟府、孟庙外,还有孟林,也称“亚圣林”,是埋葬孟子及其后裔、家族成员的墓地,位于邹城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林地面积广阔,古树参天,一万余株柏、桧等树木蔚为壮观。


孟林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重修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包括神道、享殿、孟子墓等主要景观,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庄严肃穆的墓地氛围。







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的居住地,始建于宋元时期,后经历代扩建,形成前为官衙后为内宅的格局,现存多为明清建筑。临近孟府,门前一对石狮子生动活泼,再观大门,门额高悬蓝底金字“亚圣府”竖匾。


穿过大门便见礼门,黑漆三开间,中门彩绘着执刀武士,两侧是执笏文官形象。正中门楣上横书“礼门义路”四字,取义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所以这道门也叫“君子门”。


礼门后还有仪门,为一开间单檐悬山顶垂花门。孟府大堂房屋宏伟宽敞,雍正帝御赐的“七篇贻矩”堂匾高悬其上,意在告诫孟家子孙,要以先贤智慧为镜,传承优良家风。







以大堂为界,后是孟府内宅,虽然院落依然延续古朴调性,但整体更有生活气息,特别是青砖古瓦间的一草一木,添了几分生动。作为后寝的主体,世恩堂是座典型的四合院建筑,院东南植有一株高大木香,枝条垂挂,倾泻出迷人的花瀑,再加上几棵核桃树和冰糖石榴,把小院点染得十分幽静。


走过世恩堂,来到赐书楼,院子里有棵百年流苏,每年4月,花开如雪,香气四溢。除此外,玉兰、海棠、牡丹、芍药等各种花卉,都在这府中肆意生长,它们是厚重时空里绽放的灵巧生命。







孟府东侧仅一街之隔的就是孟庙。孟庙正南门为棂星门,飞檐斗拱。门内左右各一坊,左名“继往圣”,右名“开来学”,表明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学之来。接着是泰山气象门,得名于南宋理学家程颢称赞孟子气度“泰山岩岩之气象也”,往前可见承圣、启贤、致敬三门并立。


沿着石板路,走在林荫下,为数众多的历代碑刻映入眼帘,最为著名的当属“孟母三迁祠”“孟母断机处”两块古碑,记录着广为流传的孟母教子的故事。庭院深深,苍松翠柏,正是“古树参天绕旧祠,遍地丰碑满壁诗”的意境。


亚圣殿是孟庙的主体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朱红墙壁鲜明大气。殿檐下梁坊斗拱,饰以宫殿和玺彩绘,金碧辉煌。殿内正中供奉孟子彩色塑像,头戴九旒之冕,身穿九章之服,手执镇圭。






孟府收藏的奎壁四书线装古书籍


古树群是孟庙一大奇观,各种树木多达400多株,其中松桧和侧柏遍植孟庙,目光所及郁郁苍苍、一派森然,又有银杏、古槐、紫藤等点缀其间。在泰山气象门前和斋戒门内、致严堂前东西两侧,各有两株种于元代的银杏树,到了秋季,一片绚烂。


孟府、孟庙作为走近孟子人生、读懂儒家文化的空间载体,漫步其间,走过古树的荫蔽,每一步都踏着岁月的涟漪,让人仿佛一秒坐上了“时光机”,穿越到了千年前,也就更能与孟子那些耳熟能详的语录和思想同频。






孟庙所立“御制孟子庙碑”


他的仁义之道与浩然之气,早已内化为邹城的血脉风骨。如今,这座承载着邹鲁文化辉煌历史的古城,正以崭新的面貌,秉持着开放的姿态与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时空的界限,与世界紧密相连。这座城市的历史,也在滋养它的未来。



-节选于《厦门航空》294期《穿越时空的对话》-

本文所有配图,均获摄影师授权使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商用。

编辑|廖玉姮    图片提供|图虫创意

美编 | Mawan



往|期|回|顾

《厦门航空》杂志2024年9月新刊已上线




商业合作或转载请在公众号主页对话框留言


云想天境
赋生活以诗意,还灵魂以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