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命名像一种隐喻,当人们念出它的名字时,与之相配的是与城市紧密联结的生活方式和在地气质。
当我吐露“去巴厘岛”的想法时,身边的朋友们便将这里与度假、疗愈、数字游民等关键词一一关联起来,当自由风尚与悠闲生活为巴厘岛构筑出一个新的生活生态圈时,或许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拥有美丽海滩的热带岛屿,在火山、古寺、瑜伽能量场的多文化作用下,自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巴厘岛 TIPS
Point 01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度假海岛。这里既有多样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厦航一起出发,去感受“天堂之岛”的魅力吧!
飞机降落巴厘岛时,这座城市刚刚入夜。热带雨林气候区特有的潮湿温润,一齐朝我的四周涌来。城市里的香气如影随形,是鸡蛋花混合着茉莉的味道,偶尔夹杂着庙宇里的禅香,异国的浓郁气息皆是五感全达的体现。
坐在去往乌布的计程车上,两边茂密的灌木和绿植像把整座城市包围起来,一时分不清车在森林里行进还是钻入了山海中去。司机和我介绍说,巴厘岛地处热带,茂盛的植被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相互依存,他用开玩笑的语气说“感觉随便在这里种下一些什么,它都可以生长得很迅速。”
从机场到乌布的车程大约一小时,这为我提供了遍观城市的充足条件,也许是城市入夜的缘故,街道两旁除了繁杂茂盛的热带植物,已经辨不清太多的建筑景观,三三两两背着书包的少年从窗外经过,摩托车“一带三”的情况屡见不鲜。
逢着红绿灯路口,本地人会转动着摩托车上的把手,用鸣笛声对车里友好示意,待到看清楚车里坐着外国人时,惊喜而热烈地迎向你,问你来自哪个国家,大约这只是一种招呼人的话术与简要的热情,实际上他们并不急于要你给出一个答案,便在下一秒绿灯闪烁时,“呜”的一声,随发动机响起的声音,迅即消失在了街道里。
这便是了,巴厘岛的第一印象,如这个国家的气候一般,人们常年在自然里滋养,情感丰沛,心思也简单。
快到乌布时,窗外人声鼎沸,道路变得越来越狭窄,车子走走停停,始终不能顺畅前行。这个位于巴厘岛中部,如今成为巴厘岛文化艺术中心的小村庄,像隐匿在城市之外的乌托邦。
密集的庙宇与繁杂的建筑,穿插着喧闹的酒吧文化、泳池派对,而头顶贡品、身着纱笼(巴厘岛当地人的一种服饰,类似筒裙,由一块长方形布系于腰间)前往寺庙的妇人们,与穿着比基尼坐在移动酒吧巴士里嗨饮摇摆的欧美人之间,又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错位,在古朴神秘与当代思潮的相视而行下,乌布就是以这样的“割裂感”,带我走入其中。
告别司机后,我拖着行李箱走在乌布狭长窄小的小巷里,在乌布感受不到时间的流动,周遭喧闹的人群和停驻在路边信手捧一杯鸡尾酒的游客大有人在,即便是在小巷里缓步走路,也不觉得钻入了城市的深处,倒像是进入了巨型的城市CBD。
身后的热络与欢庆是这里每条街上的背景音,哪怕在庙宇连连的街巷里,仍不觉得陌生。乌布的市声无论如何是不容易隐没的,走着走着我也随之变得雀跃起来,许是乌布是能量的来源。
巴厘岛被誉为“千寺之岛”,这里的人们大多信奉印度教,信仰与文化交流也体现在本地人对屋宇建筑的重视程度上。我在乌布特意选择了一个当地人家的住所,他们仿照着寺庙的布局,将“庙堂引入家中”,意味着与信仰同在。
我住的民宿,入口处设有神台,从小门进来后,拱桥与潺潺流水相拥,绕过小桥,相等的间隔处有各类神兽与小型的石雕摆设,每一个住户门口,铺着层层小阶,门口有一处小桌椅,茂密繁重的植被蹿过屋门,一切都像走入了异域空间。
那股巴厘岛的特有香气又隐隐地弥漫在身边,但却让我有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错乱感。这趟旅程,因为神秘的乌布,而显得格外珍贵。
巴厘岛有着蓬勃盎然的自然景观,草木植物与具有印尼风格的建筑与之融为一体,这里的人们生活在自然里,已经习惯了“本真”的生活秩序,花坛与庭院的植物不必精细地点缀排列,就让它们以真真切切的样子与这座城市共居。
人和自然长此以往地待在一起,人的戾气、疲惫与怨怼都在自然的浸泡中慢慢消散,吐纳出的“不洁情绪”,又被自然收了回去,再以光合作用的形式,交还给你一份新的情感体验。
在去德格拉朗梯田的路上,漫山遍野的绿意挨着碰着挤进我的眼睛里。我和同行的朋友说,这像做了一场又一场的眼保健操。巴厘岛善于把它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它用一种高密度的表现方式很快让外来者记住了它的样子,是生机勃勃也是昂扬有力的。德格拉朗梯田是周杰伦十多年前在录制《稻香》MV时的取景地,兴许是有这样一段特殊的来历,让我乘兴而来,亦惊喜而归。
德格拉朗梯田是世界遗产之一,这里的灌溉系统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就已经建成,至今仍然为当地农人所用。它绵延的生命周期与和谐的自然相处之道,是本地人心里的精神信仰。
远看梯田,它在浅绿与浓绿的交叠间各绿其意。巨型椰子树环绕四周,像守护庇佑着梯田,我站在梯田里面,依稀可以看到远处绿阶上的游人,他们星星点点散步在绿林之间,在广袤的自然叙事空间里,显得迷你许多。
我也遇到皮肤晒到发黑的本地人,单手持镰刀,另一只手驾住头顶上鼓鼓囊囊的饲料,黄色的胶靴已经略微发黄,这是常年淌在水稻与泥土里的凭证。“这是我们的日常啊,一转眼变成了大家喜欢的地方。”年轻力壮的男人饶有兴致地看着举起相机的我,望着面前的稻田,像在自言自语。
大多数人选择来巴厘岛,是奔着海与瀑布而去。也许是游客太过集中,我在巴厘岛的日子倒更想另辟蹊径,去感受这座城市在自然风光之外的一面。
乌布的街区虽然充斥着摩托车与汽车声,但沿街Citywalk时,仍然可以在鼎沸的天地里,寻到显著的本地标识。几乎从清晨开始,巴厘岛本地印度教主会拿着用棕榈叶编成的小篮子(Canang Sari)沿街供奉,里面盛着鲜花、几株绿植和点心或者糖果,一部分放在神庙高处,一部分则放在地下,妇人们会在这些五颜六色的贡品上燃香。
或许我一进入巴厘岛闻到的这座城市的气味,也与之相关。有天在住的酒店门口,看到一位妇人拖着竹盘朝我的房间门口走来,起初我以为在茂盛绿荫的环境里,容易招来蚊虫,因而这小篮筐里点燃的气味是为了驱蚊,在我的询问下,妇人告诉我,在巴厘岛,女人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制作Canang Sari里的贡品,有时是香烟、大米,或者点心,但总少不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当地人深信万物皆有灵,供奉并不仅仅是“居庙堂之高”,在河流、稻田、平整的土地、花盆里、台阶四周,都有神灵存在。他们敬畏一切事物,也深信一花一草、一物一事都有生命的力量,我盯着妇人在我房间门口燃起的熏香,突然瞬间理解了巴厘岛是“宇宙能量中心”的形容。
巴厘岛带给我的“割裂感”在于,你明明置身于一个宗教信仰氛围浓郁的国度,但却没有分毫陌生感。夜里的酒吧,将城市的景别由大变小,切入另一个景深空间。
巨型的舞池里,拥着不同肤色、年龄的人群,人手一杯啤酒,便可以摇曳自如,陌生人凑向前来询问你来自哪个国家,如在车窗外迅速“消失”的摩托车少年一样,不等你真的回答,人人皆投入到下一段音乐里去。
巴厘岛是如此这般的神奇与梦幻,人与人之间无需紧密的勾连,但可以产生对话与答疑。大部分时间,我都像一个热衷于散步的夜归人,在这座城市里,寻找边边角角的意外之喜。在巴厘岛,在乌布,我看见的不只是植物的充沛生命力。
-节选于《厦门航空》296期《厦航目的地》-
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商用
总编审 | 谢煌
审核 | 王志杰
统筹 | 方凤燕
编辑 | 廖玉姮
撰文 | 曹璐
图片提供 | 曹璐 图片创意
美编 | 陈舒宁
往|期|回|顾
《厦门航空》杂志2024年11月新刊已上线
商业合作或转载请在公众号主页对话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