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古称“兴化”,建城1500年,积淀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存。千年妈祖、千年水利、千年古刹、千年街区,足以打破它身上的刻板印象。
未有兴化,先有广化
初到莆田,很多人都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庙宇从山峦到海边,从闹市到村镇,处处皆是。若问莆田最有名的寺庙是哪座?那非南山广化寺莫属。
“未有兴化,先有广化”,彰显了广化寺比莆田古称“兴化”更早的历史,广化寺是莆田佛教的源头,更是文化的发祥地,与福州鼓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并称福建四大丛林。
这座古老的寺庙藏于莆田凤凰山麓,依山而建,曾经是福建省第一所私人学堂。步入寺内,古朴的殿阁与苍幽的树木相映成趣,放生池里锦鲤自由畅游,石栏边鸽子时而振翅高飞,阳光穿透苍翠的古榕,洒落金光。做法会的僧人们鸣钟击磬,梵音袅袅。这里游客甚少,与其他三个福建“顶流”寺院相比,反倒多了几分无比珍贵的清静。
寺内护城河边的释迦文佛塔,始建年代不详,大概在宋代1165年前,比泉州开元寺东西塔还早些时间。
作为一座宋代仿木构楼阁石建筑,释迦文佛塔一共有五层,呈八角形。每一层都设置佛龛,塔檐薄而长,轻巧美观。塔身891幅石雕画像,充斥着浮雕罗汉、金刚武士、观音菩萨、飞天伎乐、花卉鸟兽,无一不刻画着穿越千年的力量与平静。
和中国其他小城丢失佛头的历史背景相同,在时代的尘烟里,它见证了莆田历史上最波澜起伏的阶段。
波斯献宝的图案,也同样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风吹拂过兴化。历经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释迦文佛塔只有少部分石块断裂脱落,屹立800多年不倒。游客们默契地绕着石塔走7圈,时间在这里有了具体的意义,刹那和永恒,不过如此。
福建版“都江堰”
2014年,修建于北宋的莆田木兰溪上的拦河坝——木兰陂,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与都江堰并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文明双壁”。
如今行走在屹立千年的木兰陂上,宋代花岗岩斑驳的纹路依稀可触,下游冲积出来的小洲上蒲草恣意生长着,几只白鹭低头觅食。每年中秋、国庆期间,人们纷纷到此前来观看天文大潮,看潮水漫过木兰陂与溪水相会的奇观。
木兰陂始建于1064年,跨木兰溪而建,历时20载,两次功亏一篑,第三次方告成功。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见证,入选我国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陂体全长219.13米,高5.2米,由32根4.5米长、4吨重的将军柱作为陂墩砥柱。在近一千年的时光里,经过无数次洪潮冲击,现仍巍然屹立,继续发挥作用。
木兰陂建成前,木兰溪水泛滥成灾,海水因涨潮溯溪而上,潮去洪退,盐碱遍地。木兰溪两岸的南北洋只生蒲草,不长禾苗。木兰陂建成后,使咸淡水分开,一边为淡水,一边为滩涂。上引溪洪灌溉,下阻海潮侵蚀,变沧海为桑田,使“蒲田”为“莆田”。
这座莆田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让原本的蛮荒之地奇迹成为引人瞩目的海滨邹鲁,以儒、释为主体的莆田似乎在瞬间迸发出历史的耀眼光芒。历史上莆田出了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辅,科举文化星光璀璨。
现在木兰陂成了莆田人慢生活的市民公园,市民在这里放风筝、野餐、露营、钓鱼,从抗潮水到亲近水,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人类最纯粹而真实的信仰哲学。
古建Citywalk
和泉州一样,莆田的城市风貌也是传统与现代密切交融。漫步在莆田的街头,可以很明显感受到这里海量的文人书院和宗教建筑。
老城区有一条成熟的旅行线路,绕着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基本可以将几个知名的古建筑,一一打卡。像是古谯楼、三清殿、报恩寺、妈祖行宫,这里就像一条时光隧道,让人坚定地去寻找莆田人传承下来的智慧与精神。
莆田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大多隐藏在闹市里。三清殿却一点也不低调,它顶着福建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建筑光环,创造了江南木构之花的奇迹,更是福建仅存的三座宋代木构建筑之一。莆田传统的红瓦屋顶,让它在周围的混凝土建筑中鹤立鸡群。
大殿由许多尺度精密、结构复杂的构件组成,整体结构简朴严谨,斗拱宏大,保存着隋唐时代北方古建筑的遗风。大殿中心有20根柱子直径52厘米石木连接的柱子,有些柱子还是唐代遗物。褪去厚重的历史,三清殿身后那所中学又是多少莆田四中学子的青春时光回忆。
兴化府的门面——古谯楼,是莆田老城的中心,也是福建省仅存完整的一座鼓楼。令人惊喜的是如今古谯楼依然可以登上,成了居民游客喝茶看书的去处。还有宋代的报恩寺石塔、绶溪延寿古桥,漫过世间荣光,倚在蒹葭往事里,清寂无声。
在偌大的莆田古城里游走,走得越久,心里就愈发产生一种无法用言语清晰表达的情绪,古建遗留的吉光片羽,让人好似回到了精神故里。
-节选于《厦门航空》296期《木石史书》-
本文所有配图,均获摄影师授权使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商用
总编审 | 谢煌
审核 | 王志杰
统筹 | 方凤燕
编辑 | 廖玉姮
撰文 | 郭忆静
摄影 | 蔡昊
美编 | 沈毅菁
往|期|回|顾
《厦门航空》杂志2024年11月新刊已上线
商业合作或转载请在公众号主页对话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