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安第斯山脉中有片长达100多公里的河谷地带,河谷中流淌的是奔流不息的乌鲁班巴河,这条河被古印加人视为圣河,因此,这条河谷则被称为圣谷。
据说,这里是古印加帝国时期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谷的主要聚居地,隐匿着印加帝国遗留的大量古迹,于是,圣谷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世人探寻古印加文化的胜地。
前往圣谷的路上,车窗外,高山、田野、农舍、羊驼、迎风绽放的油菜花……秀丽的风光宛如一幅幅田园画卷一般。离库斯科以北约30公里,有一个坐落于圣谷中的小镇——钦切罗(Chinchero),印加语意为“彩虹之地”,据说是因为这里雨后经常出现彩虹而得名。
钦切罗小镇自古便是秘鲁的“编织之都”,以古法染织作坊远近闻名,如今人们在小镇的编织中心,便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当地的羊驼毛天然染色与手工纺织技艺。
两位当地印第安少女,笑容可掬地站在编织中心的大门外迎接客人,她们梳着小辨,头戴宽檐的礼帽,身穿绣花罩衫和黑色的百折裙,肩披着色彩绚丽的条纹大披巾,别有一番风情。
无论是走是站,或是说话时,这里的印第安姑娘们的手中始终都拿着一个绕着不同毛线的纺锤,坠在毛线下面的纺锤不时地飞速旋转,旋转间那原本细细的毛线便被搓合在一起变成一根粗粗的毛线。原来,这是当地古法手工纺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搓线,这里的女孩从五六岁起就开始学习如何搓线。
进入编织中心,进门处的一面墙上描绘着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画里人物繁杂,但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古印加文化中诸多著名的人物和场景,最显眼的自然是彩虹与太阳,这是古印加帝国的象征。
一位印第安少女为客人们介绍了印加古法染色的方法:颜料就来自于藤筐中的植物,不同植物中的提取物与当地特有的矿物质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制成不同颜色的天然染料。谁能想到,这些不起眼的植物根茎或者果实会变成染料,将毛色染成红、黄、绿、紫、蓝等靓丽的颜色。
旁边,一位中年印第安妇女,坐在古老而简陋的木制织布机前,用手指灵巧地拨动彩线,熟练地将不同颜色的毛线织成具有彩色图案的布料。真的没想到,屋中还有她们身上穿着或披着的羊毛织品竟然就是用这样简单的织布机手工织成的。
这些展示给客人看的染色及织布工艺并非是单纯的表演,它们都是历经数百年、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至今仍在由当地人所使用的方法与工艺。
这里的印第安女人十多岁就能编织出图案华丽的织物,这里的男人女人身上的鲜艳服装都是用家人自染自织的毛料缝制的,这里的人们直到今天所穿着服装样式也都是数百年沿袭下来的。
离开“彩虹之地”钦切罗,继续向圣谷深处的Moray梯田进发。
一下车,就被周围的高原风光所吸引:云蒸雾罩的连绵高山环绕着山谷中一片相对平缓的土地,红色的大地上黄绿交织着的是一片片农田,远处田野的尽头,与大山之间相隔的是条深深的河谷,这样的地貌,令人想起了中国云南乌蒙山中的那片红土地。
Moray梯田完全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梯田模样,从地面上并没看到常见的那种依着山势,从低到高排列向上的梯田。直到走近一处围栏,才发现梯田竟然是在脚下—— 这是一处山间的凹陷之地,深藏于地平线之下数十米,这也是在地表见不到它的原因。
梯田由两部分组成,主体是许多同心圆组成的台阶状图形,看起来如同古罗马圆形剧场一下子长满了青草。同心圆的周边,则包围着数个椭圆状的台阶图形,若能从空中望去,两者估计会结合成一个尽乎完美的几何图形,如同草履虫的形状。
且不说其功能,仅凭着完美的造型,谁能相信这竟是出自数百年前古印加人之手?如今亲眼所见,无比震惊,如同当年人们第一次从空中发现这深藏在大山之中的巨大神奇古工程时一样。
事实上,眼前的这些圆形梯田并非普通的梯田,其应该是古印加人的农业试验田和育种基地。
如果人们知晓这样一个事实:当今世界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农作物是来自于安第斯的梯田之中,相信所有人一定会对眼前的梯田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
带着因古印加文明产生的强烈震撼,我们离开Moray梯田,前往不远处的乌鲁班巴河畔的马拉斯盐田(Salinas de Maras),不知道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在等待着我们。当旅行车翻过一个山口,准备从高处驶向山谷底部时,透过车窗,一眼便望见了山谷间那片红白相间的盐田。
司机是懂游客心思的,其将车在路边停下,以便游客下车从高处俯瞰那片神奇的盐田。
迎着迅疾的安第斯河谷的山风,在高处望向河谷中那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密密麻麻的盐田时,人们还是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呼,因为这片古老的印加盐田实在是超乎人想象的奇景。特别是在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和苍翠山谷的映衬下,这片盐田的色彩是那么的耀眼。
通过长焦进行局部的构图,竟然可以清晰地看见那白花花的盐碱、黄绿色的卤水,还有盐田中不多的劳作的人们。眼前的一切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位于中国澜沧江峡谷中的芒康盐田。世界真是奇妙,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却总是能发现相似的景致。
下到谷底,走到盐池边的池埂上与盐池来个零距离接触。每当雨季,一块块不规则的盐池充溢着从山上淌下来的泉水。
这些水中富含大量的盐分,聪明的印加人,便在山坡上开出一块块浅浅的池塘,把泉水引进来,利用山谷中燥热的山风吹拂,还有太阳的照射,将池塘中的水分蒸发掉,结晶出盐。待把表面的结晶盐刮走后,又重新引水入池,周而复始。
这是秘鲁最大的一片盐田,至今已经超过500年历史,一直使用至今。这片盐田,不仅可以让人领略到古印加人的智慧,而且,这里也成为女士特别喜欢的网红之地,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盐池排列方式特别像女士化妆时用的“眼影盘”,乳白色、浅褐色、棕红色、脏橘色……竟然还都是这两年彩妆界最潮的“吃土色”。
所有的女士,毫无例外地都会在这里拍上两张美照,因为在这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第二个一模一样的天然“眼影盘”。
-节选于《厦门航空》294期《行访》-
本文所有配图,均获摄影师授权使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商用。
撰文/摄影_ 陈培嘉 美编 | Hyperion
往|期|回|顾
《厦门航空》杂志2024年9月新刊已上线
商业合作或转载请在公众号主页对话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