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紊乱、顽固性便秘……调肝理脾法治杂病验案举隅

健康   2025-01-04 19:53   江苏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调肝理脾法治杂病验案三则,虽临床表现各异,但治疗均立足于调理肝(胆)脾(胃)且兼顾肾、肺与心。

暖肝补脾兼止血治月经紊乱案


杨某,女,32岁,2024年3月1日初诊。患者2023年12月9日月经来潮,12月14日干净;4天后月经又来潮,12月25日干净;2024年2月24日再来潮,已经6天尚未干净,首日量多,色鲜红,无血块,经期乏力,白带正常。久蹲起立时眼睛发黑,纳差。但大小便及睡眠尚可。舌红,苔白,脉沉。

辨证:肝之阴阳两虚,传病于胃。

治则:暖肝养阴,补脾止血。

方用《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当归10g,炒白芍20g,桂枝6g,吴茱萸6g,川芎6g,炮姜8g,法半夏10g,牡丹皮10g,麦门冬15g,党参20g,炙甘草8g,阿胶15g,生地黄15g,熟地黄20g,续断15g,茜草10g,炒谷麦芽各15g,焦山楂15g,炒白扁豆1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3月8日二诊:诉服毕首剂即血止。但3~4天后口疮复发且疼痛。睡眠可,纳食一般,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胃寒湿、气虚而瘀。

改投《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加味以解决其口疮问题:炙甘草12g,法半夏10g,黄连8g,炮姜8g,黄芩15g,党参15g,大栆15g,五倍子10g,芡实20g,山药15g,炒白扁豆10g,净山楂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按:36天之内月经3行,属《金匮要略》温经汤所主“月水来过多”的范畴。

脉沉主肝阳虚,肝血不藏则月经频频,久蹲起立时眼睛发黑,因目乃肝窍;脾统血,经期乏力说明脾虚致四肢失主,且不能有效地统摄阴血,而加剧月经过多。肝病传胃,脾病及胃即纳差。舌红、苔白乃阴血不足、脾虚有湿之象。

温经汤中吴茱萸暖肝散寒,桂枝辛温扶心阳以令母(肝)实;当归、炒白芍、阿胶、麦门冬、生地黄大补肝之阴血,以体现“阴中求阳”之旨;川芎行血中之气,使补而不滞;牡丹皮活血凉血,以防留瘀化热;续断、茜草止其血而治其标;以炮姜易生姜,温散寒邪以内守脾阳且兼养肺肾之阳;党参、法半夏、炙甘草补脾益气祛湿以助统血;阿胶、熟地黄尚能止血;炒谷麦芽、焦山楂、炒白扁豆调肝和胃以振扶后天之本。

全方合用,肝脾同调,标本兼顾,温清结合,有止有行,阴平阳秘,是以药到血止。

疏肝补脾兼养阴治顽固性便秘案


刘某,男,62岁,2023年11月26日初诊。自述过而立之年后不久,因为一次感冒而出现大便秘结症状,最初每2天一行,未引起重视,后间隔时间逐渐延长,由2~3天一行发展为4~5天一行。近2个月则5~6天一行,偶呈羊屎状。

在这漫长的30余年中,偶尔也有每日一行者。恶辛辣,食则便秘尤剧。或胸闷,或背部及双下肢瘙痒,视物模糊,自觉有飞蚊症。口苦,但口不渴,纳尚可,睡眠可。对灰尘过敏。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气郁滞,脾气不足,肝肾阴虚。
治则:疏肝理气,补脾益气,滋养肝肾。

方用《伤寒论》四逆散合四君子汤、一贯煎加减:炒枳实15g,炒白芍15g,北柴胡10g,炙甘草15g,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生地黄15g,当归10g,炒川楝子8g,北沙参10g,麦门冬10g,枸杞子15g,瓜蒌仁15g,制何首乌15g,火麻仁8g,炒谷麦芽各20g,炒莱菔子1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12月10日二诊:上药服至第5剂,大便每日一行,质稀,似豆腐渣样,无腹胀腹痛,饮食正常,睡眠转佳。但小便余沥不尽,且量少。舌暗红,有裂纹,苔薄白,脉左弦右细。守上方加菟丝子2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按:便秘表现在肠,而病根则关乎多脏腑。本案脉左弦,责之肝气郁滞,进而疏泄不及而致便秘;辛辣入肺,太过则伤肺,肺气郁滞,不能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不及则加重便秘;视物模糊、自觉有飞蚊症乃至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史,均关乎肝,即肝阴虚乃至阳亢;肝病及胆致口苦;口不渴及右脉细、苔薄白即脾虚有湿;心肺阳虚,气不化湿,湿邪下注,则胸闷、背部及下肢瘙痒;肺气亏虚,脾气不足,肌肉失主则对灰尘过敏;舌暗红,即肝肾阴虚。

投四逆散疏肝理气,四君子汤补脾益气除湿,一贯煎养肝肾之阴。加瓜蒌仁、火麻仁、制何首乌润肺养阴滑肠;炒谷麦芽、炒莱菔子实脾和胃。故药未尽剂而大便已调。

温胆健脾兼理肝治十余年眩晕案


胡某,女,74岁,2022年11月6日初诊。主诉:昡晕断续发作10余年。10年前继发弦晕,每逢冬天及季节交替时即加剧。头两侧及两肩疼痛;失眠甚或彻夜难眠;大便干,日三行以上。自觉湿气重。舌红,苔白,脉微数。

辨证:胆经痰湿,脾虚湿聚,胆病入肝。
治则:利胆化痰,健脾祛湿,兼以平肝。

方用温胆汤合《金匮要略》五苓散加减:炒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茯苓25g,法半夏10g,生姜10g,炙甘草8g,大枣15g,泽泻24g,桂枝4g,炒白术10g,猪苓10g,北柴胡10g,黄芩10g,胆南星8g,天麻10g,炒僵蚕10g,赤小豆15g,当归15g,白茅根15g,广木香10g,炒谷麦芽各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12月4日二诊:药毕眩晕消失,睡眠好转,头、肩疼俱减,但项强,腰及其以下身体微疼,大便稀,日2~3次,腹胀,矢气频频,矢气则腹胀减,听力下降。舌红,苔白,脉弦。守上方将广木香加至15g,另加夏枯草15g、石决明20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按:“无痰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案苔白、脉微数,与头两侧疼痛合参,此眩晕当属胆经痰湿并开始化热,经络郁滞所致。胆经不利,疏泄不及,加之湿邪困脾,输运不畅,致便干而次频;

根据《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的理论,此两肩疼,与肝血虚、寒邪犯之有关。胆肝俱病,累及其子(心),加之脾湿累母(心),故失眠。

投温胆汤化湿为主兼清热,使胆经通利;用《金匮要略》五苓散健脾运湿,以釜底抽薪而便畅晕止、睡眠复常。加北柴胡、黄芩,一升一降,使肝胆疏泄正常;加天麻、僵蚕平肝熄风;《金匮要略》治狐惑病化脓及先血后便的赤豆当归散以活血、养血、利湿。

广木香、白茅根强理气利湿之力。炒谷麦芽和胃,防肝胆病继续传之。复诊时眩晕消失,余证俱减。腹胀、矢气频、大便稀,乃气行湿去之征。主症有变,故守上方加味,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弹,且兼顾新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湖北中医药大学陈国权 陈政孚 任国石 王金宇 罗咏华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药!金荞麦和朱良春清肺三味方
81对临床常用“三药”
//////////


【 阅读往期精彩 】

#中医入门合集  #十二经络白话解  #东海医集    
#老中医经验  #中医妙方  #验方秘方  #国医大师
#伤寒名医验案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四君子汤  #病因赋  #药性赋  
#药性歌括400味  #医学三字经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
#中医连载合集
-END-


小白郎仲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供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养生健康爱好者等参考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