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辑 I 内卷时代的教学与友爱 · 教师节快乐!

文摘   2024-09-07 08:04   日本  

André Brasilier

从关注者结构来看,“文学思想史”大概是一个教学号。很多关注者的现在或未来,可能会是教师。教师节即将来临,随着新一届研究生指导工作的开始,我也很快会回归教学。工作四年,写一个阶段的自我反思。

如有雷同,纯属时代巧合。

不需要论证的是,在今天的教育扭曲为绩效、学习扭曲为竞争、知识不再涉及德性、教学实践沦为“表演”(……或者说,不仅是教学工作,很多坚固的东西,都在形式主义中表面化、空洞化、表演化)的威胁面前,如何维持教学本心,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需要直面的问题。在彻底被功利化、绩效化败坏之前,人和人有必要关注到教学背后的友爱问题,以恢复教学的本意。

今天,人口出生率下降、学历贬值、考研应试分数抬高、人口结构老龄化等等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要求提高精神方面的自足。将教育作为一个自我内部问题,意味着教育不能单纯等于学历、分数、等级,而应该与本真的好奇心相关联。教育似乎是一个系统性的筛选机制、竞价机制、竞职机制……这应该让位于教育的初心,教育应该回归于普通人的性格养成和国民教养的形成,训练学生的意义建构能力。教育工作者有时候无视了现实正在发生变化:应试的掐尖教育,需要转向普遍的素质教育。人口少子化,会成为一个转变教育理念的契机吗?获得感的福利国家建设,也需要教育理念的转型。

在很多方面,我们的试卷也不再发挥任何实际的教育功能,因为它无法体现教今天的试卷,往往是筛选工具,而失却了作为教育工具的意义。很多试卷浪费了纸张,表现了大学的职场化、表格形式化。

而且,新闻说现在的小学教材,似乎是有“防自学机制”,对于初学者非常不友好。大学授课所谓的体系化,又何尝不是塞的很满、接受又很困难?无数重复劳动的教材,都漠视教学规律,对新手的好奇心缺乏爱护和尊重。

为什么大学会失效?

我想起小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教育就是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把老师教的都还给老师,还有剩下的那些东西”。这句话太好了,因为它宣告了失效、否弃、遗忘是一种健康的本能。这种本能会筛选出真实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尊重这种遗忘的筛选工作。尊重这个事实:学生毕业后还给你的,会非常多。

下面是关于教学方面的合辑,也可以是对教学工作的初步反思。而且相比于黄灯、杨素秋等人的文字,这些是微不足道的东西。杨素秋的《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也在处理同一道的难题。

无论对学生自己,还是对教师,第一步都是识别出空洞性和表演性(比如机械念课本,比如过于求全、求体系而忽略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第二步是抵抗着第一步而前进,而不是因噎废食,坐地虚无,相互嫉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概会重新感到教的意义和学的充实吧?是这样吗?看到周围仍然有非常用心上课、做读书会的同辈和前辈,我想,大概是吧。

这是留给大学教育工作者的时代难题。

预祝老师们以及未来的老师们:

教师节快乐!

陈云昊 2024.09.07


某考研资料上
惊现“文学思想史”
感谢无名学生们的关注,
这给我们这个草台班子很多鼓励!

关注本公众号的自动回复

“内卷”这个词似乎允许人们以恶意来面对“邻人”。比如,学术的推进本应该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对话,但圈子化的“竞争”关系取代了这种联合的工作,所以会出现来自“优等生”心态的鄙视链。意见化的酷评和猜忌,取代了分享的工作。在教学领域,教师和学生不应该陷入绩效关系当中,师生关系应该在更高的智识目标下实现平等的沟通,因为我们都是求知者。
内卷,不是生命和生命的本来沟通模式。重建平等的对话、友爱的分享、意义的沟通,是我们这个小公众号的微弱的希望。
感谢你的关注,你也是“邻人”的之一。
 投稿邮箱 Gotham.City@foxmail.com

1. 内卷时代的教学难题。

2. 交流之壁障、友爱之困难。

3. 没有读书会的大学,是假大学。



4. 野生的教养。



André Brasilier

5. 大学即自学。





6. 笃实之必要。




7. 理解时代之必要。



8. 关于心法。


9. 减少内耗,回归手写之必要。



10. 回顾之必要。

2024.09




“一点不怕,无忧无虑,真正单纯的乐神,从来没有,每个人都是忧患与生俱来,学生们怕考试,儿童怕父母有偏爱,三灾八难,五痨七伤,发烧四十一度。” 

“同志们要懂得一个道理,这就是世界上的东西,你不去搬它,它就不动,比如这张桌子,我不搬它,它就不走。”



画作来自网络:法国画家André Brasilier (安德烈‧布拉吉利)

文学思想史
人们越是表现伟大的性格和强烈的情感,就越要放进去一种高贵而热心的朴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