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的糗事

文摘   2024-07-18 19:09   湖北  

文:小吏

接着聊金惟纯先生的新书《人生总会有答案》。

金惟纯先生的两个女儿都爱听他小时候调皮的事。对于金惟纯先生小时候调皮的事,两个女儿百听不厌。

金惟纯先生讲了一个他十岁左右”捅破天“的一件大事。

金惟纯是遗腹子,他十岁左右“犯事儿”的时候,跟着母亲和继父生活。

一天,他得知继父拿回了美金,还知道了美金的藏身之处。于是他就把那笔美金偷偷拿出来,跑去银行换成了新台币。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年仅十岁的金惟纯,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全部叫上,跑出去狂欢。

他带着小伙伴们把平常干不了的事、父母不准干的事、没钱时不能干的事……在他的认知和想象范围之内,全部体验了一把。

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在一个星期之内做了十年的事,当然,他继父挣回的那笔美金也全花光了。

那笔美金相当于当时一个工薪阶层好几个月的薪水,是一笔普通人家的“巨款”。而当时金惟纯的母亲和继父,也只靠薪水维持生活。

一个十岁的孩子,“偷”了一笔巨款,一个星期之内花光了。怎么花的呢?消费能力有那么强吗?

金惟纯讲:他们在大冬天包场玩泳池party、去马场骑马、去看电影……每个小朋友都拿着好几串烤串进电影院,大吃大喝,狂玩狂欢。

“东窗事发”之后,左邻右舍一起“公审”。金惟纯实话实说怎么去银行换台币、怎么花销,可大人都不相信:一个十岁的小孩,怎么会认识美金?怎么知道把美金拿去银行换台币?银行工作人员又怎么会兑换给他?一个十岁的小孩,又怎么可能在一个礼拜内就把这么多钱花光了?……

太多的疑问,从成年人的嘴里说出来,最后的结论就是:不可能,他一定是在说谎!

说了真话,却被大人当作说谎,所以家长就接着打。然后金惟纯就被“屈打成招”了,“如实”招认了。

当然,他的招认就是编故事。

他随着大人的思维说:并不知道那是美金,只觉得那个东西很好玩,绿色的,挺可爱,就拿出去跟人家显摆。

然后有一个小混混就说可以给钱把那东西换走,然后把美金拿走了。那个小混混给的零钱很容易就花光了。

大人们相信了这个故事,因为比较合理。所以,大人们就带着金惟纯满世界去找那个小混混,必须抓到那个小混混。

当然,那是永远也找不到的,因为压根儿就没有这个人。

金惟纯先生小时候的这件“糗事”,真可谓是捅破天的大事。

若是他的继父当时报了案,让十岁的金惟纯戴上“盗窃”的帽子,那么金惟纯的一生将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有观点认为: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也有观点认为:孩子尚小,从家里拿钱,不能把它上升到“偷”的程度。

同样的事件,放在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孩子身上,最终的结果必定不同。

金惟纯先生的这件“糗事”似乎在他的人生旅程中,并没有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大概得益于他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修炼吧。

金惟纯出生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还未出生父亲就不在了),成长在一个重组的家庭,成年后自己经历了两段婚姻,育有两个不同的女儿。

这样的原生家庭和家庭生活经历,有足够的理由“破罐破摔”长成“问题少年”,但他却长成了一个成功人士。

如今金惟开班、出书、帮助很多很多父母、很多孩子、很多家庭。在家里,他把自己的“糗事”讲给两个女儿听,在书里,他把自己的“糗事”讲给读者听。

教育从来都没有一个固定模式,教育也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如果你读了金惟纯先生的《人生总会有答案》,或许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火种”。







你若喜欢        请点在看





小吏晓说
有空的时候写写小说,没空的时候说说小事儿。 用文、用心、用情,记录生活的真实与闪亮!只愿:眼中有光、口中有糖,心中有希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