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吏
贵州龙场的山洞里,正苦思冥想的王阳明,忽然进入一种梦境。恍恍惚惚中,古往今来的圣贤们,一个个朝他走来。孔子、孟子、朱熹、陆九渊……陆续为他提点,王阳明顿时觉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人们生中的忧愁、焦虑、痛苦,多半都因看不透、想不明,缺了洞察与觉知。
若想摆脱诸多烦恼,只有先把自己的心智提升上来。在心中修,在事上练,破除内心的偏执与狭隘,也就是:破相!勇于破相,人生中的烦恼和痛苦基本可以排除。
01|破是非相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要分个是非黑白,有了一定阅历后才明白:世界不止黑白两色,事情难以对错评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境。
遇事遇人若总是要讲个是非对错,那便无法破除“是非相”,是非相不破,我们就很容易固执己见,反复陷入与外界的争执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漂小李是一名广告策划,当人工智能兴起后,老板曾许诺的升职、加薪、海外学习,都泡了汤。他认为老板错了,几次沟通下来,老板慢慢将他边缘化。
小李满心委屈,向仍在老家的父母抱怨。父母却说,全是他自己的错。当年大学毕业,他就不该去北京,回老家考公多好,哪像现在,钱没赚到,女朋友没找到,事业也毫无起色。
小李又气又无奈,感觉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他将这段经历,告诉了一位朋友。
朋友听后,笑笑说:“你这个故事里,谁都没有错。你老板站在利润角度,你父母站在时间角度,你自己站在发展角度。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答案,有时候是天壤之别的。”
小李的郁闷,就在于他没有破是非相,对老板、对父母、对自己,都用“对错”去衡量,让本就不是很理想的状态,更加雪上加霜。
生活里的大事小情,到底谁对谁错?谁正义谁理亏呢?除了生死、除了违法乱纪,其余很多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都如诗句里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
只因站位、身份、立场不同,从而才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观点和行为。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轻易否定别人,更不会纠缠于小事。
破是非相,就是剔除狭隘的智慧,是理解与接纳的度量。
02|破众生相
如果我们留意,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一点小事会耿耿于怀,会斤斤计较,会厌恶同事的表里不一,会抱怨家人的自私自利,会痛恨亲朋的虚情假意……他们很容易生气!
他们为什么爱生气?就在于本性里有一种“道德洁癖”。不符合他们价值观的都要批判,达不到分信要求的都是庸才,道德上有瑕疵的都是恶人……
可古今中外,哪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况每个人还要受限于他的出身、经历、眼界与格局。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标准去挑剔人时,只会满眼都是问题,只会陷入各种人际纷争当中。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博主有个令他十分反感的同事,这位同事的工作能力一般,却特别爱占小便宜。公司的茶包他拿回家,食堂的剩菜他全打包。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位同事原本家境不错,自去年父亲出了车祸、母亲生病住院后,家底全没了。他抠抠搜搜占小便宜,是为了节省一点开支。
别人的样子,是你看见的样子,但不代表他全部真实的样子。
也许暴躁的人有苦衷,也许吝啬的人日子不好过;也许跋扈的人,只是伪装自己不想再受伤。
当你完全了解一个人后,就不会轻易否定他。但了解的前提,是打破固有印象,击碎心中偏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人人都有不容易的时候。
很多事情,如果真的换成了自己,未必有比别人更好的应对方式。
一旦我们从内心破除了众生相,就能够原谅、理解、善待别人,从而令自己心态平和。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了解,所以原谅。
可能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前途迷茫,人际纠结,生活失意,内心矛盾……每一样都像不停往上蹿的火苗,把我们牢牢困住,烧得我们浑身难受、内心煎熬。
那些烦恼,恰恰是可以让我们“破相”修炼的最好机缘。越是迷茫烦躁的时候,越是破相修行的契机。
摆脱是非偏见,少挑剔别人,多关注自己。愿我们都能不负此生,活得通透又热烈。
你若喜欢 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