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记》:敏感内耗的人,灵魂住在心里的地下室

文摘   2024-06-30 19:09   湖北  

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作者:每晚·方圆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我是个病人,我是个凶狠的人。”


这句话,是小说《地下室手记》的开头。


186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兄长和妻子相继离世,他在绝望消沉的状态中,完成了这本让无数文人为之惊叹的著作。


纪德评价它:


“这部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生涯的顶峰,是他的扛鼎之作,可以说是打开他思想的钥匙。”


书中的主人公是个公务员,从小流离失所,饱受家人冷漠谩骂和同学孤立排挤,在职场中更是格格不入,形单影只。


他整日胡思乱想,时常做出匪夷所思的举动,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最后只好辞去公职,龟缩在阴暗的地下室中度过余生。   


正因如此,后人都叫他“地下室人”。


敏感、多疑、矛盾、偏激……地下室人深陷的情绪沼泽,跟我们每个人面临的困境如出一辙。


原来,每一个胡思乱想的人,灵魂都住在地下室里。


1


  • 内耗,是一场无休止的精神苦役。

主人公地下室人,并不是一开始就住在地下室里。


身为孤儿,他从出生起就像没人要的皮球,被几个远房亲戚踢来踢去,不仅没人嘘寒问暖,还要承受众人的指责打骂。


一到上学的年纪,他就被亲戚们送到寄宿学校,被迫开始独立生活。


然而,校园生活只是苦难童年的延续。


同学嘲笑他矮墩墩的身材和略显丑陋的面容,逮到机会就对他横加羞辱,甚至有意孤立他。


面对校园暴力,孤傲的地下室人感到十分屈辱和愤怒。


于是,他投入所有精力埋头苦读,用成绩证明自己,堵住了种种非议。


不过,成绩能换来名声,却换不来人缘。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渴望着融入人群,却屡屡以失败告终。


他想建立友谊,却无法接受一点怠慢,他想留住朋友,却忍不住怀疑他人的真心。


从学校毕业,考入公职后,他立即跟所有人断了联系,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当上公务员的地下室人,在单位依旧是个“边缘人”。


每天上班,他只顾龟缩在角落里,从不与任何人交际,甚至连基本的交谈都竭力避免。


他无法停止胡思乱想,总觉得别人看他的目光带有厌恶,谈论他的时候都是充满鄙夷。


等到他意外得到一笔可观的遗产,不再需要为生计发愁,他立刻毫不犹豫地辞职,彻底避开令他恐惧的一切,躲到黑暗的地下室中。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内心戏太多。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想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内耗的人,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眼里都是敌人,心里装满焦虑。


殊不知,你认为的烦恼,大多是庸人自扰,你担忧的事情,基本是杞人忧天。


与其背上精神枷锁,陷入心灵苦役,不如活在当下,放过自己。


不执着过去,不预设未来,不纠结,不抱怨,全身心投入每一个当下。


把心放宽一点,人生的路才会跟着变宽。



2


  • 敏感的人,心里都住了一个“地下室人”。

在走入地下室之前,地下室人也曾有过挣扎的时刻,他尝试着去接近人群。


一个夜晚,他独自路过一家饭馆,正看到一群人在嬉笑打闹,互相推搡。


他望着热闹的人群眼里充满羡慕:“如果我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即使被打我也甘愿!”


于是,他走进了饭馆。


没想到,刚进门的他无意中挡住了一位军官的去路,军官伸手扶住他的双肩,把他往旁边一搬,正眼都没看他一眼就走了。


大受打击的他立刻转身回家,他越想越气,时而觉得自己应该跟军官理论一番,时而又怕自己的大题小做引人嘲笑。


他左思右想难以放下,害做了许多离谱的事。


他曾偷偷尾随军官,花钱向门卫打听他的个人情况,也曾写了一篇慷慨激昂的决斗信,但一直没胆量寄出去……


两年后,他终于想到一个绝佳的办法,那就是找机会撞一下军官以示报复。


为了实现完美复仇,他花重金采购新衣,不惜花光工资,背上负债。


他还特地腾出时间,守在军官必经的路口排练了无数次。


复仇那天,他跟迎面而来的军官狠狠地碰了一下肩膀,夙愿得偿。


然而军官只是莫名地看了他一眼,便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原来,这件被他放在心中,反复咀嚼多年的事,从未在军官心里留下任何痕迹。


从头到尾,这都是地下室人的独角戏罢了。


脱下身份和地位的外衣,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地下室人”:


轻易就被一句话,一个举动刺伤,只能用虚荣维护可怜的自尊,以求博得别人的尊重;


把自己的价值寄托于他人,于是渐渐迷失本心,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想到日本小说家山本文绪说的话:


“比世人眼光还要可怕的,是你那颗在意世人眼光的心。”


其实,不是每个眼神都有弦外之音,不是每句话语都有言外之意。


很多时候,真正伤害你的不是他人的目光,是你自己的敏感多疑。


人生在世,与其在别人的视线里患得患失,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挣脱外界的束缚,把视线调回自己身上,灵魂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3


  • 和自己和解,才能找到生活的出口。

地下室人曾遇到过一个十分特别的人。


一个夜晚,地下室人错过朋友的聚会,却意外来到一家妓院,遇到了一位叫丽莎的妓女。


二十岁的丽莎被父母卖到妓院,只能心灰意冷地接客谋生,麻木度日。


地下室人明知丽莎是身不由己,却以一副体面正直的样子,故意对丽莎冷嘲热讽,怂恿她弃暗投明。


没想到,他并不走心的一段话却惊醒了丽莎。


丽莎在痛哭中蓦然发觉,她选择自甘堕落只是报复了自己,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幡然醒悟的丽莎去找地下室人,却撞上他跟仆人争执的尴尬场面。


被窥破狼狈生活的地下室人,无视丽莎对自己的温柔安慰,反而恶言相向,生生把丽莎羞辱走了。


最终,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丽莎走出牢笼,自己却依旧困在黑暗的心灵地下室中。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受害者心态”


处在这种状态的人,总把自己当成受害者,遇到事情责任永远是别人的,委屈都是自己的。


别人稍微冷淡点,就觉得自己被看不起,别人一句无心之言,就能解读出万般恶意。


最后,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越想越愤怒,越想越委屈,不是走向自我放弃,就是变得阴暗偏激。


殊不知,沉溺于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只会让自己的人生越过越糟糕。


正如稻盛和夫在《心》中写的:


“人生一切的不幸,都是无休止地倾诉不幸、牢骚不断的那颗心唤来的。”


无能狂怒永远于事无补,勇敢与人生握手言和,生命才会豁然开朗。


放下受害者的身份,学会和自己和解,你就能清除精神垃圾,一步步走出精神内耗。

 


4


这本书的开头,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意识太过丰富——这是一种病,一种千真万确、不折不扣的病。”


或许,我们都有自己的“意识过剩”状态:


职场中,不是反复回顾已经过去的失误,就是不停忧虑还未到来的难题;


婚姻里,有人患得患失,有人疑神疑鬼,在互相伤害中把家庭变成战场……


无法控制内心戏的人,只能永远被囚在牢笼中,困在内耗里。


只有屏蔽外界的噪音,放下内心的恐惧,直面真实的人生,你才能挣脱精神的泥沼,走出心灵的地下室。


点个在看,与大家共勉。


- End -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哦 

小吏晓说
有空的时候写写小说,没空的时候说说小事儿。 用文、用心、用情,记录生活的真实与闪亮!只愿:眼中有光、口中有糖,心中有希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