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吏
提到“波伏瓦”,或许有人感到陌生,但提到《第二性》,则许多人都知道。
波伏瓦最为大家所称道的有三点:第一,她是一个存在主义者;第二,她写过一本书叫作《第二性》;第三就是她和萨特之间的开放关系。
据说,波伏瓦最喜欢看的小说是一本美国小说,叫《小妇人》。
在《小妇人》里,她最认同的是女主角乔,她认为自己和女主角乔一样,就算不结婚也没关系。
她的家人给她物色了一个可以出嫁的对象,让她跟一个叫雅克的男孩在一起玩,可是这样的安排,并不能改变她的选择。
波伏瓦的生活中有三个榜样,一个是雅克,一个是扎扎,还有一个是小说《小妇人》中的主人公乔。
通过生活,通过身边的人,通过小说,波伏瓦经常思考:在这些使个体沦为无助的受害者的灾难面前,自由还剩下什么?……
思考的结局就是她得到一个信念:阻力承载自由,就像空气承载飞鸟。
她是一个相当勇敢的女孩子,她愿意面对一切对于自由的考验。
当她的生活中出现了情敌的时候,她惴惴不安,但她知道:指望别人的救赎势必走向毁灭。
她认为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所以她去登山、去徒步、去写作。
除了《第二性》,波伏瓦还写了一部作品,名字叫作《人都是要死的》,在当时受到了很多批评。
因为那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存在主义的小说,告诉你如果没有死亡这么一个边界的话,我们的人生将毫无意义,你做的其他所有的事都没有意义,人也就没有了努力的动力。
后来,她的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了一部电影,叫作《前世今生》,看过的人非常少,但看过的人就不会忘记。
波伏瓦写道:存在即成为。
具体到她这本书,可以理解为:人非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这一句话影响了不计其数的女人。《第二性》总结起来也就这一句话。
就好像黑人不是生下来就会擦鞋,而是白人认为他们应该擦鞋,他们只会擦鞋,所以他们才成了擦鞋的人。
波伏代认为:男人被视为本质,女人被视为次要的非本质。男人的定位不言而喻,但是女人的定位取决于与男人的关系。
波伏瓦与萨特一生的情感,至今也无人比拟。他们二人之间的情感不能用对错去衡量,不能用普通人的认知去解读,只能当故事去欣赏。
社会发展到今天,依然很难找到像波伏瓦和萨特那样的情侣,更难找到像波伏瓦那样的女性。
波伏瓦去世后,她的骨灰盒与萨特的骨灰盒合葬在蒙帕纳斯公墓,编号为5/Ⅰ。
波伏瓦在书中描写萨特生命末期的语句是这样的:他的死使我们分开了,而我的死将使我们团聚。
人物传记相对小说是有些枯燥的,《波伏瓦传》相对其它的人物传记却又相对有些精彩。
读不太懂的《第二性》,读不太透的波伏瓦,给女性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让一些在迷途中的女性,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