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笼”到“鸽舍”:
反思性权威的诞生
摘要:
文献来源:
本文作者之一 Marcel Hoogenboom
一、打开“铁笼”?
韦伯笔下的“现代性铁笼”与大型政府官僚机构相联系。在韦伯看来,铁笼不仅是一种外部现象,它同时也存在于个人心灵中,是现代官僚制和个人共同倾向的结果。现代官僚制对行为的集体塑造,以及个人表现出的特定行为,使铁笼成为可能,现代官僚制和个人行为都是同一现代化进程的结果。对韦伯来说,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的进程,即目标导向的理性的制度化。
理性化进程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制度的结构转型:理性化导致了现代社会三大关键制度的发展:现代资本主义、宪政国家和现代官僚制。其中,现代官僚制一直是其他两种制度发展的核心;二是个人社会行动的结构转型:理性化改变了个人理解世界的方式和社会行动的动机。现代世界是“祛魅”的世界,社会和自然发展不再归因于形而上学,而是可以通过理性分析来理解的制度。随着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社会行动也从传统形式过渡到目标导向的理性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目标导向的理性占主导地位,官僚组织能够对个人行为进行集体塑造,使得现代人成为现代性俘虏。但在多数情况下,现代人并没有把铁笼视为监狱。这里展现出韦伯社会学的“整合”因素。为什么现代个人会接受现代官僚制的支配?答案是:现代社会通常由法理型权威所维系。现代个人之所以接受“监禁”,是因为他相信现代官僚机构的决策是合法的。
近年来,一些批评家对韦伯的“铁笼”提出了质疑。乌尔里希·贝克和安东尼·吉登斯指出,必须彻底抛弃出目标导向的理性概念。铁笼属于过去,晚期现代社会的特征与其不符。贝克和吉登斯认为,韦伯与其他经典社会学家一样,研究的是“最初的现代性”(贝克)或“简单的现代性”(吉登斯)。韦伯没有预见到,早期现代化进程产生的社会行动,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并形成一种新型社会,即所谓“第二现代性”或“晚期现代性”社会。在这种信心现代性中,现代化进程在制度和社会行动层面都出现了新转折,韦伯现代性分析的核心“理性化”过程,变成了“反思”的过程。因此,目标导向的理性铁笼正在打开,现代性的法理性官僚制将消失或被迫适应新的形式。
二、贝克与反思性现代化
四、反思性权威和“鸽舍”
贝克和吉登斯认为,在晚期现代社会中,以目标为导向的理性被“反思性”取代,晚期现代社会处于持续的合法性危机中。晚期现代制度不能再声称其代表客观理性知识,个人也不能再将知识视为理所当然。结果是目标导向的理性受到侵蚀,不同理性之间展开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