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正式纳入国际一流旅游
——含金量最高的一张国际名片
文/谢时亮
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体样本城市名录公布京津杭在列。
悠久岁月里,流淌了两千多年的京杭大运河,牵系着北京、天津、杭州三座沿线城市的繁华之景。
日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发布的“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名录正式公布,北京、天津、杭州与德国柏林、丹麦哥本哈根、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国际大都市同时入选。三座积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又具备国际化现代感的大都市也因此再次联系在一起。
揽下含金量最高的世界旅游名片。
这是一次世界级的遴选。
作为世界旅游的官方组织,UNWTO在去年12月启动“全球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项目,通过UNWTO指派专家组的专项调研和实地绩效评估,旨在其所属的193个成员国中确定15个“样本”,最终用于全球目的地城市中推广和借鉴。
5大考评类别、18个核心指标体系及若干个细分项目,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专业而深入,从城市环境、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技与商业新模式等领域考核一个目的地,既有综合性、常规性考量,也有注入女性从业者比例这些国际旅游市场最前沿的标准。
中国三个入选城市,在城市旅游实践中各领风骚。北京,30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等众多名胜古迹,是国际级的大都市,举办过奥运会、APEC等国际会议项目,拥有国际竹藤组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等一批地位、作用和威望显著的国际组织总部的“落户”;天津,有着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拥有自贸区,经济产业服务周边、辐射全国。
杭州,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旅游对城市产生的积极而卓越的社会文化影响,是她作为“世界旅游组织杭州样本”的优点和突破口。UNWTO专家组在1.2万字的报告中,如此列举杭州入选的理由:超前的旅游发展理念,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创新性保护和开发,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性投入,并抓住大型活动的契机,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媒介,通过对“生活文化”的精准诠释,创新手段在国际舞台上精准营销杭州……
不同城市领域之于城市旅游,唇辅相连。UNWTO认可凝聚世界力量的北京城市管理体系,看中可以与发达经济体相媲美的天津经济发展动能,青睐杭州在“文化旅游原真性保护与开发”与“主客共享”等国际旅游前沿方向的发力。
这是迄今为止,杭州旅游含金量最高的一张国际名片。
旅游国际化领跑全球旅游目的地
清丽妩媚、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湖、运河两大“世界遗产”令这座城市熠熠生辉,蜚声世界。
这一次,并不是杭州旅游第一次获得国际殊荣;可恰恰是该项殊荣,使杭州旅游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际一流旅游标准体系,全球旅游目的地的榜单上,从此烙下开放、创新、积极、超前的杭州旅游形象。
“全球样本”,意味着规范化、专业化、高品质。从西湖的东方美学诠释到大运河DNA基因的呈现,从茶文化的创意激活到城市博物馆的多样性,从精致大气的后峰会旅游线路到静谧多彩的城市夜游主题,都是杭州接轨世界的超前规划。
杭州旅游经历成长与蜕变,今天主客共享模式已从“表征”渗透到城市细节之中。萧山国际机场设立“杭州文明旅游服务中心”,而针对入境游客的《杭州旅游指南》涉及英语、法语、西班牙等7个语种,小语种的游客,也可通过三方对话,得到多语种志愿者服务队提供的全天候咨询服务;近200个“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引导游客走进最市井的杭州生活。
立足当下,放眼世界,杭州正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全球样本”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后峰会、前亚运”时代的杭州乘势而上的助推力。全球各旅游目的地城市通过“杭州样本”了解这座城,今后从杭州“走出去”的不只是游客,还有“杭州经验”,“杭州”站在更为高远的格局面向未来。
今年(2017)12月,杭州将作为亚太地区唯一“最佳实践样本”代表,受邀在UNWTO吉隆坡年会上重点介绍“杭州样本”。(张雅丽)
出处——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2024.12.10)
附录:
一、“第二故乡”之杭州(刘庄) 有人曾经统计过,毛主席在建国后,共44次来杭州,时间总共将近800天,是毛主席在建国后除了北京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足见毛主席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二、康熙皇帝来杭州五次。
三、乾隆在杭州的南巡次数为六次。这六次南巡中,乾隆四次到过龙井游赏品茶,并对龙井一带的风景格外偏爱,创作了大量诗文。他走过的上山小径包括“问茶古道”(位于风篁岭龙井八景)、“乾隆御道”(位于老龙井)和“乾隆古道”(位于杨梅岭牌坊西侧)。此外,乾隆在杭州期间,以西湖为主题创作了630多首诗文,其中关于龙井的诗文近80首。
四、西湖最大的变化始于2002年。(出处“记者手记”)
五、杭州研究院——杭州学(2009年);杭州国际日(2018年9月5日);杭州工匠日(2019年9月26日);杭州市民日(2021年5月3日)。
(资料来自《百度》)
2024年12月11日
第二故乡之一号楼
——西湖文化拾遗
文/谢时亮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韶山也是毛主席的故乡,那么,毛主席的“第二故乡”是哪里呢?
毛主席离开家乡闹革命后,辗转多地,先后在井冈山、瑞金等地长期生活,后来又在延安住了10年之久,建国后一直生活在北京,但是,毛主席没有把这些地方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而是把杭州当成“第二故乡”,这是怎么回事呢?
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东南都会,吴越争雄之胜地,南宋时,高宗赵构更是把杭州作为国都,上千年来都是繁华富庶之地,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毛主席第一次去杭州,是在1921年,当时党的一大从上海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召开,毛主席开会完后,就跟同学萧子升一起去了杭州,游览了西湖。
之后,毛主席一直忙于革命事业,没有机会再次去杭州,他第二次到杭州,已经是改天换地之后的1953年了。
1953年12月27日,也就是毛主席60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再次来到了杭州,住在西湖畔的刘庄一号楼。
刘庄是清末广东籍举人刘学询的私宅,也称艺水居,三面环水,景色甚美,被称为西湖第一名园。毛主席来到杭州后,当地领导就把他安排在刘庄居住。
1953年12月,毛主席第一次来到杭州便下榻在西湖畔的刘庄,此后也多次下榻于此。
说起刘庄的来历还蕴藏着一桩尘封的往事。
在晚清年间有一名叫刘学询的富商,他曾经北上参加考试,在回来的途中路过杭州西湖。
当他望着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以及映日而红的荷花时,不由得心生感慨:
“世上竟有如此绝美的风光!”
于是便对西湖心生向往,恰好他路过附近的宋庄,并有了在当地建造一座庄园的想法。
7年后刘学询已经成了广东巨富,但他心中始终难忘西湖风光,于是便重返西湖,不惜代价的在那里置办田产。
刘学询本是进士出身,对于田园风光以及艺术构造有着独特的想法。
在他不惜代价的投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名为“水竹居”的庄园,这便是刘庄的前身。
后来刘庄经过改造和扩建成为了如今的西湖国宾馆。
话说毛主席入住刘庄后,对于西湖及其附近的山景甚是喜爱,每天都会往返于各个山岭。
毛主席曾经登上莫干山岭,望着那漫山竹林、旖旎风光,还曾赋诗一首,以表喜爱。
不过游览河山只是毛主席的顺带之举,他时刻心系家国天下,此次前来也是有要事相伴。从1953年12月到1954年3月,毛主席一共在西湖湖畔居住了77个昼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起草新中国的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一直没有自己正式的宪法,虽然之前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在杭州期间,毛主席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交谈,负责保卫的同志劝毛主席戴上口罩,免得被认出来。毛主席一开始也戴过几次,但很快就摘掉了,对大家说:“和人民群众不要有距离,我就是人民的一分子。”
工作之余,毛主席还游览了北高峰、天竺山、莫干山等名胜,杭州市区的山,毛主席几乎都登遍了。不过,毛主席登山不喜欢按既定路线走,而且不喜欢走回头路,比如他喜欢去北高峰,每次都是走不同的路线,下山也是走以前没走过的路。
因为要确保毛主席的安全,负责保卫工作的浙江公安厅厅长王芳,在毛主席爬山的沿途都清了场,不允许群众上山。毛主席爬了半天,不见一个老百姓,心里很不高兴。
这时,突然从一户山民家里飞出来一只大公鸡,落在毛主席面前,趾高气扬地走着,毛主席哈哈大笑,对王芳说:“你看,你管得了老百姓,还管得了大公鸡吗?没有群众欢迎我,这只大公鸡代表群众来欢迎我!”
(图:毛主席与王芳)
事后,毛主席还专门写了一首诗: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鹰。
毛主席游览西湖时,跟大家谈到了许仙,说:“许仙的立场不够坚定,却是可以争取和教育的对象。法海是坚定的反动派,就是他制造了白蛇的悲剧,人民是绝对不能对法海实行仁政的。水漫金山一案,负责的是法海,应该给白蛇平反。”
对雷峰塔,当时很多人认为是反动派的象征,应该拆除掉,但毛主席认为应该保留,不然夕照山光秃秃的,像个大馒头,不好看。
1958年9月20日,毛主席到杭州时,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带着很多领导去迎接,毛主席对他们说:“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到杭州就像到了家,以后就不要再搞接送了。”
可见,在毛主席的眼里,他已经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回到了故乡,没必要迎接。
毛主席确实对杭州情有独钟,建国后曾44次来到杭州,虽然每次住的时间不长,但每次都是乘兴而来,流连忘返,很多重要的活动,也都是在杭州进行的,还先后32次在这里接见外宾。
比如在1964年9月10日,毛主席就在杭州刘庄接见了一位法国的负责人,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做了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说:“戴高乐总统批评了西德,我看这个批评相当好,也让西德考虑一下,就是听美国话太多啦。还有英国,我看也值得批评一下,它跟美国太靠拢了。几个大国手里拿着核武器,口里也讲和平。你们也有了核武器,但不多,刚开始有。我们还没有核武器,但谁吓唬我们是不行的,我们从来就不接受强大力量的威胁。”
1975年2月8日,82岁的毛主席来到杭州,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来杭州。
这一年的2月11日就是春节,大家就给毛主席做了一只大蛋糕。毛主席虽然不喜欢吃蛋糕,但这次破了例,拿着刀亲手把蛋糕切成很多份,招呼大家说:“大家都来吃。”
毛主席这次在杭州住了两个多月,离开时,警卫员还对刘庄的管理人员说,把一号楼打扫干净,毛主席下次来杭州,还要住在这里。
但可惜的是,毛主席在一年多后就逝世了,再也没有机会来杭州了。
有人曾经统计过,毛主席在建国后,共44次来杭州,时间总共将近800天,是毛主席在建国后除了北京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足见毛主席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附:
康熙皇帝来杭州五次。
乾隆在杭州的南巡次数为六次。这六次南巡中,乾隆四次到过龙井游赏品茶,并对龙井一带的风景格外偏爱,创作了大量诗文。他走过的上山小径包括“问茶古道”(位于风篁岭龙井八景)、“乾隆御道”(位于老龙井)和“乾隆古道”(位于杨梅岭牌坊西侧)。此外,乾隆在杭州期间,以西湖为主题创作了630多首诗文,其中关于龙井的诗文近80首。(资料来自《百度》)
西湖最大的变化始于2002年。
杭州研究院·杭州学(2009年)
杭州国际日(2018年9月5日)
杭州工匠日(2019年9月26日)
杭州市民日(2021年5月3日)
2024年12月11日
作者简介
谢时亮
□编辑:海燕文化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