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满30年教师 | 施兆莉,32年

文摘   2024-11-03 18:00   河南  


几十余载立德树人

半生躬耕师泽如光

TA们潜心教书育人

将青春和热血

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漫漫师道如歌

一瓣心香终不悔

回首悠悠岁月

满载时光与记忆


2022年至今,党委教师工作部对从教满30年的教职工颁发定制奖杯及证书,表彰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师们。为讲述这些老师如诗如歌的杏坛故事,“河南大学好老师”公众号开设“从教满30年教师风采展”专栏。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大学外语教研部的施兆莉老师。







个人简介


施兆莉,教授,福建省晋江市人,1992年7月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常年担任《大学英语读写译》和《大学英语创新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均教学工作量达870学时,获得校级教学质量考评优秀4次,校级教学质量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3次等奖项。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做好教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教学改革成绩显著。近十年来发表中外论文11篇:其中5篇外文文章,分别收录在A&HCI与EI数据库;6篇中文文章,其中2篇文章分别收录在CSSCI/北大中文核心数据库。主持或参与省厅级、校级教改项目10项,其中主持项目5项,参与项目5项;其中省级教学质量工程质量奖1项。



三十载讲台生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时光荏苒,蓦然回首,我在河南大学的教学第一线已经工作了32个春秋,一直担任着《大学英语读写译》、《大学英语创新写作》等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均教学量达900多学时。从一名青涩的年轻助教成长为如今青丝缕缕的教授,这32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我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也经历了自己教育理念的蜕变。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教学感想。






爱岗敬业,激情满怀

记得刚踏入讲台的那一年,我满怀激情,却也不免紧张。那时的我,对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书本知识传授的层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教学宝典”-----那就是一颗爱岗敬业的爱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触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冰心老人曾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教师的职业就像绵绵的春雨,“随风潜入校,润物细无声”。当我怀揣着爱生如子的心和学生们在一起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当他们不经意地犯错时,我会诚恳地指出;当他们情绪低落时,我会用积极的语言给予鼓励;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我会伸出双手去给予帮助......点石成金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我把爱镶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间,嵌在他们的一颦一笑中,播撒在他们的心灵里。当我走在校园里、操场上,有时是在校外,听到学生亲切地称呼我“施老师好!”;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台下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当学生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向我请教......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那是一种来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力量。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教师这份职业,我的人生却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因为在这份职业中总有一种力量让我豪情万丈,总有一种感动让我默默前行。




课程创新,另辟蹊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感觉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不能只有一桶水。教师本身就必须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教师也不能仅仅只给学生一杯水,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取水,成为河、成为海。因此,我不断地学习,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融入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4年年底,我申报了河南大学首批慕课课程建设项目,和同事们一起创设了《大学英语创新写作》慕课课程。课程采用以“写作过程”为中心、多模态进行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代旧的只评价学生“成品”好坏的裁判式写作教学法,重在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思维、培养良好的写作方法和批判、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学生互评小组”、“师生答疑群”,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时反馈。

该课程自2016年以来同时在爱课程、优课联盟、智慧树三个学习平台开课,累计选修人数已达5万余人。尤其在疫情期间,围绕课程目标,利用慕课平台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保证了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同时,把中西方优秀文化融入课程中,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出贡献,符合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要求,课程被评为2020年度优秀省级一流本科在线课程。





教学相长,润物无声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在AI时代,我认为,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搬运者,更应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传道者。黑格尔曾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因此,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辨精神。同时,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的课堂上有所收获。面对大数据时代新的教学特点,我对以往的教学课件重新做了重大的调整,几乎是推翻重来。加入了大量的课堂随堂练习与互动环节,通过雨课堂等学习软件的辅助,与学生进行即时的交流、反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内外,我们除了学习课程之外,还一起探讨各种时事、热点话题,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讲述“中国故事”。让英语学习成为一种有温度、有生命关怀的学习过程。在大学学习阶段,让学生们静下心来实现对自身的审视与定位,这是另外一门大课程,需要他们花费精力与气力去慢慢打磨。当老师把种子已经埋下,就等待岁月催其萌发吧。光阴是有魔力的,可以枯腐万物,也可以百炼成金、佳酿香醇。最终我们会成为什么,只能在自己的行动中一步步去见证、完成。

同时,我始终坚持将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科研中心化、教学边缘化。我觉得,一个大学老师如果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育人使命,那将是一种不完整而且令人遗憾的职业生涯。





展望未来,继续前行


回顾过去的32年,我深感荣幸能够成为河南大学的一员,见证并参与了学校的发展与变化。回顾过往,我最自豪的不是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看到那些曾经迷茫、彷徨的学生,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为自己最好的模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全人”。这份成就感,远远超过了任何荣誉和奖项。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承“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不断探索教育的真谛,保持初心、与时俱进!

猗欤吾校永无疆,齐心协力铸辉煌!




E

N

D






金句学习011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我们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出席师生座谈会时的讲话

2018年5月2日

精彩回顾

优秀案例 | 音乐学院:擎“五度”,建“四有”——师德师风建设探索

生师比17.51:1!2023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公布

俞伟跃 : 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从教满30年教师风采展 | 郭常英,50年

第十一期获奖名单公布!

中共教育部党组《人民日报》撰文: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我眼中的好老师”平面获奖作品选登

表彰!第二届“我眼中的好老师” 师德主题活动获奖集体及个人

全省获奖作品 | 张文玲:《不言苦累,只因热爱与责任》

快来挑战!第十一期师德集中学习教育线上答题!

孙荣垆:牢记职责深耕沃土,苦练本领砥砺奋进

责任编辑:赵   炎

校      对:王   一

版面编辑:高佳硕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河南大学好老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里是河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公众号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