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满30年 | 郭胜利,31年

文摘   2025-01-02 18:45   河南  









几十余载立德树人

半生躬耕师泽如光

TA们潜心教书育人

将青春和热血

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漫漫师道如歌

一瓣心香终不悔

回首悠悠岁月

满载时光与记忆


2022年至今,党委教师工作部为从教满30年的教职工发放奖杯及证书,表彰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师们。“河南大学好老师”公众号特开设“从教满30年”专栏,讲述老师们如诗如歌的杏坛故事。今天,一起走近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中心的郭胜利老师。








个人简介

郭胜利,河南洛阳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博士,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西北边疆社会、中原地区民族史、中原与周边人口迁徙与社会融居,先后出版《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从家族记忆到文化认同》《近代西北改土归流研究》著作3部,主持完成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从家族记忆到华夏认同》《中原与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研究》,河南省民委重大项目《中原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魏晋南北朝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民国政府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建构及管理机制研究》《近代中国西北边疆的考察与塑建》,国家社科冷门绝学《英美涉疆档案整理与研究》项目,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清史研究》《西域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一入粉尘中,不觉三十年

每逢教师节,总是能收到一些惊喜的问候,岁月可以磨却那一个个青春的印记,却总是抚不掉那些鲜活的往事,虽然有些信息已经记不清她是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河南大学学生。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学生提问:“河南大学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一个名为“天空中漂浮的小鱼”回答:可太多了,毛概二刘嘉尧老师,近代史郭胜利老师,体育课马金凤老师……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你拥有家财万贯,也不是荣誉等身,而是来自学生朴实无华语言中的认可与问候。

端午节大家相互问候,其实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互相问候之后,学生还不忘送上一句“非常怀念您的历史课,收益匪浅”,让人一时顿时感觉一股暖意,“郭老师,今天忽然想起您上课曾经给我们讲过的一段话,现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是今年收到的一个没有署名的短信中秋问候。“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许多年后,学生还会为你说过的一句话而想起你,这也许只有教师这个职业才能体会到。学生的认同,是每一位人民教师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属于我,属于我的学生,也属于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坛上的每一位教师。从教31年来,我的课堂上总会出现让我感到幸福的人,她是那个上课时自觉开、关灯被同学们封为“灯光师”的小丫头;是那个总会在课堂上就会向我发问的小姑娘;也是那个曾经每一节课间总是会为我打满水杯的小帅哥;更是那个每次下课追着问我一直到明伦校南门外,因为他的课而由英语而转历史小粉丝……

其实,教师这个职业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既然从事了这份职业,就从来不会计较付出与收获。因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们常常称赞教师是蜡烛,是人梯,其实我更加觉得教师象路灯,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每一个阶段,给学生在黑暗中送去光明,接力护送他们一程又一程,直到他们最终翱翔于蓝天之下。虽然陪伴他的是孤单,是寂寞,但使命所在,理应如斯。

教师这个职业,就像你下雨天下课时为那个坐在轮椅上的小女孩撑过一次伞,你突然发现,再逢雨天,总是有学生会为你备上一把伞。你的付出从未求过回报,但你却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礼物。上课时间久了,学生们建立了一个群,并为这个群起了一个恰切的名字“岁寒之友”,群里边有第一次上课时法学的怡嘉、新传的思嘉,还有地环的天娇、计算机的淑贤、商学的逸璐、文学的珊珊、哲管的陆明、历史的姝毅……昔日一个个鲜活的小可爱们,如今有的已经成为行业栋梁、有的已经成为名校博士、硕士、有的已经成为杏坛上的名师。

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对你最大的肯定莫过于上课时随你而动的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他们随着你的课堂,为近代国家的磨难而悲愤;为新青年崛起而澎湃;情到深处,他们会为十送红军的故事而潸然泪下。当然了,他们有时还会给你准备一个意想不到礼物——掌声送给你。作为一名教师,他会随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而高兴,也总是会为那几个低头玩手机的而不安,“我的课还有那些地方不完美,我讲的为什么没有竞争过他的手机”。

韩愈曾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程民生老师也曾经多次说,“给你们教社会是一件‘难’事”。教学生知识不难,难的是书本之外的“智识”。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最难的是知识之外能力的教授,多年课堂经验下来,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抬头,让他们听到,再听进去,也就是入耳、入脑、入心。一学期如果不看几本书,总会感觉上课没有底气,每次上课前如果不去搜索相关学术前言,总是会害怕误人子弟,每次课前总会感觉惴惴不安,每次上课总会感觉如履薄冰,对每次课都怀有敬畏之心,对每个学生都怀有赤诚之心。心到,自然就会有心想不到的收获。

师者,亦为学者。中国的读书人除了会教学生之外,总还会管一些社会上的杂事。老家要重修汉函谷关,文物修复要求修旧如旧,相关部门一直苦于找不到近代函谷关照片。县里政协文史办的张老师托人,从学校资料库里面找寻数日,终于在近代报刊资料库里边找到了一张民国时期函谷关的照片。如今每次坐火车沿陇海线经过,心底总会漾起一阵稍稍的成就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的使命。使命所在,就不会计较于付出。

民族学作为河南省区域优势学科与河南大学特色学科,2021年顺利获批教育部硕士一级学科点,河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先后获批河南省民委、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历史学获批河南省新一轮重点交叉学科,基地青年老师先后获批一批国家社科重点、一般、后期资助项目,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在重点出版社出版专著,在资政服务上获得最高荣誉,一批批年轻人脱颖而出,在他的带领之下,铸牢中心的学科发展和基地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又向学科和基地建设的“三六九”目标发起了冲刺。

说了这么多,自己的成就如何呢?其实,老师就是这样,心里边装着学生,装着事业就已经装满了。真的,实在是装不下其他的了!


1

END

1



精彩回顾

贺俊:寻夏探商不懈求索

俞伟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我”眼中的好老师|晋涛

这篇毛杰厅长的讲话,值得老师们收藏!

从教满30年 | 白淑霞,30年

张璟慧:见过大海的孩子,内心永不会干涸

倒计时7天!来签收老师们的祝福!

来啦!第15期获奖名单请查收→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

杨曙亮:解锁学生潜能,“育”见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赵   炎

校      对:侯玉洁

版面编辑:张佳怡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河南大学好老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里是河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公众号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