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余载立德树人
半生躬耕师泽如光
TA们潜心教书育人
将青春和热血
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漫漫师道如歌
一瓣心香终不悔
回首悠悠岁月
满载时光与记忆
2022年至今,党委教师工作部为从教满30年的教职工发放奖杯及证书,表彰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师们。“河南大学好老师”公众号特开设“从教满30年”专栏,讲述老师们如诗如歌的杏坛故事。今天,一起走近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的陈国剑老师。
个人简介
陈国剑,1987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系,1987年7月入职河南大学。1989年9月起从事学术出版工作、编辑学研究及编辑专业教育。
编辑家戴文葆先生曾言:“河南大学是出编辑人才的高等学校,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大编辑家邓拓同志,就是河大的学生,邓拓同志在学术上,在新闻工作中的贡献,毋容我说,他的人品也是我们这些后生的楷模。新时期以来,河南大学是国内著名的研究编辑学的理论基地之一。” 对我而言,邓拓先生是一个传说,他是河大的学生,他主持编印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他担任过《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但河南大学的确是一个出编辑人才的高等学校,而且是开展编辑学研究、试办编辑专业最早的高校之一。这里曾经有一个倡导编辑学研究、推行编辑专业教育的学术群体——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该群体从1984年开始陆续在河南、山东、海南、河北等省开办了多期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书报刊编辑人员培训班,前后培训八百多人。该群体在1986年率全国之先招收编辑学专业研究生,至1993年共培养编辑学硕士研究生、进修生百余名。在这个群体中,学有榜样、行有向导,充满了学术气氛。我有幸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员,生生地被熏陶成了一名职业编辑,至今已37年,回顾前路,几位前辈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我前进的方向。
自觉——“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
或者说“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
之所以说自觉是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是因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编辑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单兵作战”状态,甚至可以在家中上班,其行为往往得不到直接的、及时的监督和指导,只能要求编辑自觉地遵守编辑制度、自觉地维护编辑道德,尤其要自觉地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以自觉的积累意识和传播愿望去组织、整理加工稿件——唯有这样,才能协同其他编辑,实现期刊的整体目标。所以,编辑具有自觉的工作态度是办好学术期刊的基本保障。
宋应离先生在《中国大学学报简史》中论及编辑工作时多次用到“自觉”一词:处于艰难时期的中国大学学报,“从编辑的角度看,重视学术性,加大学术性论文的比重,比前一个时期在编者思想上较自觉”;《厦门大学学报》的创刊词,“自觉而明确的把学报作为发表专家学者有价值、有见识的思想和研究论著,推进文化学术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这种见解在当时来说,实为真知灼见”;建国初期创办的《文史哲》,“它的编者在当时就自觉地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担负起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荣任务”;双百方针提出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实践,一些学报的编辑在指导思想上,对贯彻双百方针越来越自觉”。实际上,宋先生自己就具有高度自觉的工作态度。在他担任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期间形成了以下习惯:一是注意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出版法规。在他组织的编辑部政治学习活动中总有新的资料,这些资料就是他从所读报纸、期刊筛选出来的与编辑工作紧密相关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或指导性。二是关心编辑学研究和编辑人才培养。作为编辑学研究和编辑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经常收集编辑学研究成果、编成索引供研究生和青年编辑使用,还经常向青年编辑提供研究方向和建议。三是坚持质量标准,秉公处理稿件,重视学报的质量。他从不轻视“小人物”或青年作者,也从不安排“关系稿”,不但终审、通读每一期文稿、清样,而且在学报印出后必作检阅,可谓是自己主编学报的第一读者。四是浏览兄弟院校的学报,关注学术热点,借鉴办刊经验。在我的印象中,宋先生从没有批评、指正过任何人,总是以自觉的行动影响着每位编辑、带动着编辑部的工作。正是每位编辑都具有自觉的工作态度,才使得1980年代的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凝成了和谐氛围、充满了生气,在学报的编辑出版、编辑学研究和编辑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认真——不是“信以为真,当真”
而是“严肃对待,不马虎”
认真可谓是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工作态度。因为“有无严密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这是衡量一个编辑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许多关于编辑工作的论著中、文件中都有类似的表述或要求。几年前,我读过一篇名为《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型编辑家——何其芳》的文章,认为像何老那样认真的编辑家在现实中乃凤毛麟角,但又感到像何老一样认真的编辑也非少数,在我所熟知的同仁中就有一位——张如法先生。
先说句题外话,一个人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与其性格有关,所以我十分赞同孙琇先生(《编辑之友》原主编)将天资作为一种素质,认为生性暴躁的人要成为称职的学术期刊编辑几乎是不可能的。张先生就是那种有条有理、不急不躁的人,十分适合做编辑工作。张先生所学专业为中文,加之阅读兴趣广泛,故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开阔的知识视野,他编校文稿既快又好,从内容到文字,直到一个注释,都极为认真。他的认真态度我是领教过的。我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所发的几篇编辑学论文几乎都经过他的苛刻修订,确如他的学生惠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所述:“他的改稿建议,发现作者的疏误之处,责编不注意的地方都使当事者心服口服。”张先生曾在他的博客中呼吁:“作者与编辑,请你们认真点!”他认为,作为大众传播通道的“把关人”,“编辑要千斟万酌,务必使自己的建议或修改是正确合理,能取得更佳传播效果的。”面对当前出版物中的编校差错,他是有资格发出这样的呼吁的。
刻苦——“肯下工苦功夫
很能吃苦”
因为学术期刊的编和校都极为枯燥,所以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有刻苦的工作态度。另外,刻苦总是与认真并用,且与勤奋相关联,所以认真和勤奋是需要以刻苦作支撑的。吕叔湘先生说过:“当好一个编辑不见得比当好一个教授容易些,从某个意义上说还更困难些。”就学术期刊而言,一个称职的编辑必须具有思想政治、业务技术以及编辑道德等多方面的良好修养,而且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这,不勤奋是不行的。
《荆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1期刊载了一篇名为《滚动的转笼——记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大学学报主编王振铎教授》的文章,说王先生“就像那不息的花松鼠蹬动着转笼……在编辑实践、编辑教学、编辑理论研究三方面作着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还提到了王先生买电脑学习打字之事,说的就是王先生具有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王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刻苦——在我到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报到时见到,王先生身着背心短裤将脚泡在凉水中审读稿件。那时的学报编辑部,条件极其简陋,仅有的两台破电扇还时常出毛病。王先生是一个十分敬业的人,工作守时、认真,只好在暑天采用这种方法审读稿件。王先生十分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刚出现的一些新名词他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去查实,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发现有许词语用得非常准确。比如在《编辑学原理论》中就融汇了行为、文化乃至信息科学诸多专业的概念和理论,没有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刻苦的钻研怎能写出这一编辑学理论著作?王先生早年从事文学研究,自1980年代初期才开始从事编辑学研究并致力于普通编辑学学科建设。由于他的刻苦和勤奋,在编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其文化缔构原理、符号建模原理、讯息传播原理以及编辑“六元”等观点在学术界颇具影响。他认为“只有经过艰苦的科学研究,概括人类历史上一切有关编辑活动的学术成就,包括现代最新的编辑活动成就,才能建立起科学的普通编辑学。”所以,他退而不休,虽有病在身,虽已年近八旬,仍自勤奋不止。他对自己的一个评价是“总觉得仿佛转笼里的一只小松鼠,只知尽力地蹬踏、蹬踏,蹬踏着笼子旋转……”。
谦和——“谦虚和蔼”
或者“谦虚平和”
谦和是有利于开展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态度,原因在于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经常影响编辑工作进程的重要因素。能不能正确地看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关系到编辑工作的成效。正如刘呆(中国编辑学会前会长)所言:“作者是作品的创作者,我们是作品的组织者、发现者、加工者。在把优秀作品转化为优秀出版物的过程中,我们是作者最亲密、最忠实的伙伴。” 一个称职的学术期刊编辑应当以谦和的态度对待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尊重作者的人格、学术观点和创作风格,经常向作者学习并热情为作者服务。
如果说司锡明先生是一位态度谦和的编辑肯定会有人表示怀疑,我只能说他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学者严谨的一面。司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者型编辑,而且是一位资深望重的科技期刊编辑。他自1975年创办《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起便以编辑学报为专职工作,兼做地理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直到1993年退休。他提倡学报编辑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在河南省地理学界颇具人脉,中科院郑州地理所、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研究论文多是通过他汇辑于自然科学版。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地理系的文稿清样都是由他带到地理系办公室或直接送到作者手中。他有一个特点,对青年作者一向是鼓励而不是批评。实际上对青年编辑也一样,每当我出现了编校疏漏时,他都会及时给予指正,教诲如春风。与这样的前辈在一起工作,想不进步都难。
态度——“对事情的看法
和采取的行动”
诚如吉格·金克拉所言:“积极的态度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因为态度是具有感染力的。”1987年7月,我走下桂子山,来到铁塔湖畔。虽是怀揣派遣证进了河大的门,却从诸多前辈那里感受到了师生之谊。一个物理学本科生来做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短板挺多,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出版专业知识匮乏,语言文字功底薄弱,学术水平不高,亟待弥补。由此而论,我是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重修了一个专业。六号楼是我事业起步的地方,那里仿佛若有光,指引着我迅速进入到编辑出版行业和编辑学研究领域。受他们的工作态度感染,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将学报的作用和任务概括为“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为科研与教学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积极探索办刊新思路,自觉地服从学校的学科建设,策划栏目,通过组稿凝聚本校理工科学者、促进学术活动,拓展稿源、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并组建技术编辑室推动编辑部信息化建设,拓宽发行渠道、保障出版质量。《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称号。个人曾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工作者称号、河南省第一届期刊优秀编辑奖。
三十余年后的六号楼已物是人非,黄鹤飞去空悠悠。每次经过这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慢下脚步,用目光和它打个招呼。摅此感悟,以向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界的诸位前辈致敬。
金句学习016
精彩回顾
责任编辑:赵 炎
校 对:侯玉洁
版面编辑:吕玮祺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