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美] 德隆·阿西莫格鲁,詹姆斯·罗宾逊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德隆·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鲁滨逊,以表彰他们在关于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经济繁荣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阿西莫格鲁1967年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992年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鲁滨逊是耶鲁大学博士。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回答了困扰专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还是不知道正确政策?
阿西莫格鲁和詹姆士·罗宾逊令人信服地表明,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经济成功(或经济不成功)至关重要。有些政体发展出了更加包容的政治制度,限制攫取、鼓励创造性破坏,创立分权。
当一个国家采取了适当的支持增长的政治制度时,该国就能崛起;而当这些制度僵化或不适当时,该国就会失败——通常还失败得轰轰烈烈。权势人士总是处处试图完全控制政府,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更广泛的社会进步。
《苏北人在上海》【美】韩起澜
没想到有一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研究了苏北人受歧视的问题。看作者介绍,出生于1953年,已经于去年去世,1979年到过上海做调查。
苏北人在上海声誉不佳,主要是因为他们大多是因为天灾、战乱而逃难到的上海,只能从事拉黄包车、卖食品、给别人洗衣服等低贱的职业,住在棚户区,衣衫褴褛。
白领岗位都被广东、浙江人占据了,这是因为“部分来自江南的人由于太平军占领所迫,先到上海,确立了对有利可图的行业的控制。政治可能促进了广州人和江南人的经济统治。回避原则使苏北人没有资格供职于上海道台府。”
苏北人被上海人瞧不起,还因为口音,以藐视一切外地方言而出名的上海人特别把苏北方言列为不令人喜欢的方言。一位江南籍历史学家宣称:“苏北方言真难听。例如在普通话中,人们若要问某某东西在何处时就说‘那里’。在上海方言里,我们说‘啥地方’,那听起来很好听,不是吗?但苏北人说‘拉块’(la kui)。你不得不承认这真难听,对吧?”
1985年,有人(彭小明)在《新民晚报》报伸张苏北的骄傲,他写道:“其实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悦耳语言和难听语言,语言只有词汇丰富与否和语法精巧与否的差别,上海话语苏北话在这两方面可以说旗鼓相当,半斤八两。”
《致命的海滩》【澳】 罗伯特·休斯
《时代周刊》100部非虚构佳作之一,桑塔格说:“休斯有故事要讲,叙述生动、规模宏大、骇人听闻,丝毫不逊于狄更斯或索尔仁尼琴的故事。但这是一个完全不为人所知的故事,直到这本壮观之书写出为止。《致命的海滩》成就巨大。”
英国人在很长时间里将澳大利亚当作倾倒社会渣滓的垃圾场,它是一个完美的天然监狱:几乎没有人能从这里越过一万六千英里的海路逃回英格兰。那时的英国法律严苛无比,盗取超过40先令价值的物品或偷猎兔子、砍伐一株用以装饰的灌木,均可被处以绞刑,一些人被判流放澳大利亚7年(实际上意味着终生)只是因为偷了一两只鸡。
罗伯特·休斯指出,澳大利亚受压抑的往事,塑造了今天的澳大利亚特性,包括喜欢粗野的幽默、目光短浅的机会主义,以及对权威的阳奉阴违。澳大利亚过去因为在政治地位、文化等各方面都低人一等,所以才加倍地想要以自己近乎谄媚的效忠来证明自己。尤其是,在很长时间里澳大利亚人一直恐惧自己会沾染上“热带文化”而带上许多所谓“亚洲”特点,诸如身体“孱弱”和“胸无大志”。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美] 乔治·斯坦纳
人们要么是托尔斯泰主义者,要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主义者,果真如此吗?乔治·斯坦纳以一种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对比来界定两位俄国文学巨人的天才性质,这是一部出自对文学的回报之情,关于文学与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斯坦纳认为,在顶尖的小说之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超过了其他人的作品。
斯坦纳运用经典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两位文学巨著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托尔斯泰延续了从荷马以来的史诗风格,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延续了“悲剧世界观”。
斯坦纳概括并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视角,着重分析指出了两位大师的文学观、文学作品在哲学、文化方面的深远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俄罗斯文化的机会。
自1960年出版以来,《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断再版重印,已成为研究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拒斥死亡》 【美】恩斯特·贝克尔
恩斯特·贝克尔(1924年9月24日—1974年3月6日)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以其对死亡恐惧的研究著称,今年是他的诞辰100周年。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拒斥死亡》(荣获1974年的普利策奖),探讨了人类意识到必死性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以及文化和社会作为应对机制的角色。此外,他还著有《人类的可能性》和《身体的背叛》等著作。
他在《拒斥死亡》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中心论点:人类是唯一意识到自身终将死亡的物种,人类意识到自身的必死性,而这种认识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扰。人类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一种无意识的努力,这种无意识的努力就是拒绝和超越死亡。
不要读活着的人写的书?
南京活动招募 | 常在页边行走——畅销书眼花缭乱,如何聪明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