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怕死?

文摘   2024-10-21 12:01   北京  


黎明时分,野兔是快乐的,


因为它无从知晓猎人正在苏醒的思维;


树叶无法预知秋天的来临,


它亦是幸运的;


令人窒息的痛苦不断蔓延,


涨满无数城池,继而包围了沙漠;


然而,人类该怎么做?


谁又能凭靠记忆调整口哨的曲调?


当死亡夺路而至,如海鸥般哀号时,


谁又能知道它的音阶?


除了让自己保持未知,人类终将何如?

W. H.奥登(W. H. Auden)的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我们作为人类独有的难题——如何面对死亡?本期书单我们聊聊死亡,从恩斯特·贝克尔开始说起。

恩斯特·贝克尔(1924年9月24日—1974年3月6日)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以其对死亡恐惧的研究著称,今年是他的诞辰100周年。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拒斥死亡》(荣获1974年的普利策奖),探讨了人类意识到必死性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以及文化和社会作为应对机制的角色。此外,他还著有《人类的可能性》和《身体的背叛》等著作。

他在《拒斥死亡》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中心论点:人类是唯一意识到自身终将死亡的物种,人类意识到自身的必死性,而这种认识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扰。人类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一种无意识的努力,这种无意识的努力就是拒绝和超越死亡。人类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结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必死性,这种对死亡的意识导致了人类内在的恐惧和焦虑,为了应对这种恐惧和焦虑,人类创造了文化,这是一种象征性的生命,使我们能够超越肉体的限制,通过文化、艺术、科学等成就,使个体能感到自己成为不朽的一部分。我们的许多行为,包括追求权力、地位和财富,都可以追溯到对死亡的恐惧。人类追求英雄主义,试图通过成就或信仰系统获得超越个人短暂存在的感受。

贝克尔的这套理论深深影响了后续的心理学研究,尤其是“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就是在贝克尔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出的。说到恐惧管理理论,这里要特别要提到一本书——《怕死 : 人类行为的驱动力》。这本书是由三位实验社会心理学家合著的,分别是谢尔登·所罗门(Sheldon Solomon)、杰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汤姆·匹茨辛斯基(Tom Pyszczynski)。这三名实验社会心理学家在年轻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贝克尔尘封几十年的作品《拒斥死亡》,被书中的观点深深触动,因为贝克尔认为人类的很多行为是由人们对死亡的恐惧驱动的。他们受到贝克尔思想的鼓励,希望在社会科学界发动一场浩大的浪潮,来”灌溉”“干旱已论”的模式,于是她们就设计出了很多实验,可以很好地测试贝克尔理论中的许多假设。经历了30年的不懈研究和超过500次的实验,提出了著名的“恐惧管理理论”(TMT)。这一理论揭示了应对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生活的深刻影响:积极影响是,对于死亡的恐惧引导着艺术、语言、经济、科学的发展;消极影响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会在我们身上触发一系列不幸的心理现象和防御行为。

在《怕死》一书中,三位实验社会心理学家首先带我们回顾历史,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发现“死亡”这一问题的,他们又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进而从“个人努力”和“人际努力”两个层面讲述了死亡终至这一暗示的影响;最后,作者分享了对于理解现代世界、应对死亡这一现实意义的几点想法。作者具体介绍了“恐惧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应对恐惧的两大支柱:文化世界观和自尊。也就是说,文化世界观和自尊是人类应对死亡恐惧的两种主要途径:

途径一:

人类共享的文化世界观——我们独创的用于解释现实的信仰,让我们获得了意义感,了解了宇宙起源,设计了地球上有价值的行为并得到永生的希望。文化世界观从多个方面保护着我们,让我们不因死亡的必然到来而恐惧,没有文化世界观,我们将无法摆脱这种恐惧。一旦被提醒死亡终至,我们总是会对那些反对或侵犯我们信仰的行为加以批评和惩罚,对拥护和坚持我们信仰的行为加以表扬和奖励。这些超越死亡的文化模式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对于永恒的世界有着卓越的贡献。因此,我们不会再纠结于自己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生命形式,死亡之后不再存在。相信永生帮助我们克服了知道肉体死亡无法避免的潜在恐惧。

途径二:

自尊——感受到个体的意义所在。自尊让我们每个人相信,我们的存在会持久、有意义,绝不仅仅是终将毁灭的物质载体。坚信世界观的正确性,证明个人的价值所在,这两种相生相存的心理齐头并进,让我们远离只有人类才有的恐惧——对于不可避免的死亡的恐惧。也正是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人类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才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当孩子向我们问起“死亡”是什么时,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儿童在成长阶段会有一个“死亡敏感期”,通常在四岁至九岁之间,这段期间儿童会对死亡这一概念产生兴趣和疑问。孩子们开始意识到死亡的存在,并可能对此提出各种问题。《妈妈,死亡是什么?》是一部来自法国的绘本,直面死亡生命教育,书中用15段问答,内容涉及众多童话故事、历史人物,不仅能帮助家长与孩子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永恒主题,还能帮助家长与孩子分享更多元的知识和价值观;同时,它也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死亡敏感期”, 安抚孩子的死亡恐惧,深入思考生命与自我,探索更丰富多元的世界。

审核/南希
排版/晓梅

点击“阅读原文”,赢取赠书

贝书单
贝小戎邀你奇书共赏~贝小戎,《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书评人,每周更新主题书单、推荐书单,每月更新新书书单、月度好书书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