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陪同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贝小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在南京文学书集分享了两场以读书为主题的线下沙龙。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似乎忘记了停下脚步去感受文字的力量。活动中我们讨论了一些话题:畅销书眼花缭乱,如何聪明避坑?阅读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与周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我想通过本期节目,整理一些活动中分享的精华要点和推荐书单分享给大家:
● 警惕畅销书,“他们算老几?”
贝小戎参与翻译的《巴黎评论:作家访谈8》刚刚在国内出版。《巴黎评论》已经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是现代文学访谈的典范,这一册收集了对15位著名作家的独家访谈,贝小戎负责翻译的作家,是被誉为“新新闻主义之父”的盖伊·特立斯,很多中文读者是通过《邻人之妻》认识他的。特立斯的访谈结束在一个有趣的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是问他在不在意书评人的评论,特立斯回答说,“他们算老几?”(Who are they?)
“他们算老几?”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读者用来建立阅读自信,正如马凌所说,读书是个人的事儿,读书大致可分为有三个目标——求知、求志、求审美趣味,学会自己给自己开书单,是远离烂书的第一本领,给自己选好书,就是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提升知识、智慧和审美的书。
畅销书眼花缭乱,如何聪明避坑?贝小戎分享了一段哈罗德·布鲁姆的话,“时间腐蚀我们、摧毁我们,而时间更残酷地抹灭庸劣的小说、诗歌、戏剧、故事,不论这些作品道德上如何高洁。”一本书的真正推动力是口碑。布鲁姆提醒我们,走进任何一座图书馆,翻阅三十年前所谓的“杰作”,会发现其中大多数已经失去了光彩,成为了“时间报复”的对象。只有那些真正具备价值的作品,才能够跨越时间的考验,继续为后来的人们提供知识与启示。
● “纽扣不能第二天就掉下来”
盖伊·特立斯接受《巴黎评论》访谈时说,希望自己能像手艺人一样写作。“我那一代其他的记者都会拿回一个编辑分派的任务,半小时后就能写出来。下午的其他时间,他们会读书,或者打牌、在餐厅喝咖啡,我一直很孤单。那些时间内,我不跟他们聊天。我只是想把我的文章写到完美,或者尽可能地写好。所以我反复重写,觉得工作日的每一分钟都要用来提高我的作品。我这么做是因为我认为那不仅是新闻报道,第二天就会被跟垃圾一起扔掉的那种东西。我一直有一种未来感。我从来没有在截稿时间两分钟前交过稿。这不容易,我觉得我只有一次机会。我是在为纪实报纸而写作,我相信我做的事情将成为永恒历史的一部分。它最好非常优秀,因为我的名字在上面。我一直这么认为。我认为自己有这种看法是由于我看到我父亲怎样做西装。我深深地记得,他怎样认真地缝纫,他没挣到多少钱,但是我认为他很地道。那些西装上面有他的名字,纽扣不能第二天就掉下来。它们必须看上去非常棒,要非常合身,要耐穿。他的生意不挣钱,但是从他那儿,我明白了我想成为一个手艺人。”读者要寻找的就是这样能认真将纽扣缝紧、针脚细密的作品,我们要读那些手艺人留下的永恒历史的一部分。
《文字的力量》从4000多年的世界文学中挑选出16部尤为重要的经典作品,如《伊利亚特》《圣经》《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共产党宣言》《哈利•波特》等,讲述文字如何塑造哲学、宗教、政治与文明。
读书要读经典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贝小戎在活动现场带来了一本书《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马凌《多年爱书已成精》的开篇也谈到了这本书,哈佛大学教授马丁•普克纳(Martin Puchner)在书中通过16部世界经典,探讨经典文本的重要性,讲述它们如何改变我们看待世界以及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古老的文物和建筑可以向我们展现祖先们的外在习俗,而他们被文字记录和保存下来的故事,则让我们进入他们的内心生活。”阅读经典能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赋予我们更深层次的生活感悟。
● 中眉为主,偶尔高眉 + 小书单原则
书的难度分三类,低眉、中眉、高眉。低眉就是自己感觉读起来没什么难度的;中眉就是与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相当的;高眉就是感到有一定阅读挑战的。贝小戎建议我们,以中眉为主,偶尔挑战高眉;再结合马凌的小书单原则,以三本书为单位,选择两本中眉的书,再加一本进阶高眉的书,给自己组建一份个性化的小书单,慢慢建立读书的谱系,可以帮助我们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文化修养。
希望我们都能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从阅读中获得益处,希望两位老师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成为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小贝阅读与写作训练营》第17期即将在11月26日开营,这一季迎来升级改版,邀请贝小戎、马凌老师新增【经济类】【社会类】【新闻传播类】三类书评写作方式的讲授,一次get12种书评写作方法,从书评看见写作的另一种可能。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