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今日腊八,古人的煮粥神器派上用场了

文摘   2025-01-07 12:53   北京  

今日腊八
腊八粥都喝上了吗?
一边喝着一边看看
古人都怎么煮粥↓
01
三足稳还是四足稳?
只有它能回答
鬲(lì)是古代的一种炊煮器
可以用来烧水、煮粥、煮肉
功能类似于
现在煮饭烧水的锅
△西周灰陶鬲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最典型的器形特征
是三个如口袋一般的袋足
这使得器物的受热面积更大
食物更容易煮熟
而今天要介绍的
是一件“特立独行”的青铜鬲
它并非常规的三足鬲
而是四足的!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制的鬲。商晚期以后青铜鬲的纹饰越来越精美,不再局限于煮粥等实用性功能,而逐渐被赋予礼器的含义。
它叫作饕餮纹四足鬲
直颈较高,袋足肥大
从它敦实的体形上不难看出
四个袋足比三个袋足
更具稳定性
颈部饰勾连雷纹
每个袋足
饰有一兽面
纹饰线条清晰
兽目高高凸出
极具装饰性
袋足中盛满食物
再在足下生火加热
一碗热气腾腾的粥就做好了
△示意图
02
鬲为何“失宠”了
现如今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看不见
鬲这种器形的厨具
这是为啥?
鬲的消失主要与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
目前发现最早的鬲
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居民
大多在地上直接生火烹煮食物
易拿易放
可以直接置于火堆上
使用起来很便捷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农耕文化的发展
人们有了新的烹饪方式
灶台应运而生
△点击阅读:文博日历丨今日小年,是时候拿出这口2500年前的科技感灶台了
而带足的置于灶台上时
经常会因不平衡而倾倒
于是,鬲的使用率降低了
到了战国晚期
鬲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03
古人的“厨房神器”花样可太多了!
像鬲这样的“厨房神器”
可是一个接一个
作为古代的温食器
温鼎可以不插电
就实现对食物的加热保温
将盛炭火的托盘抬高远离桌面
还可以消除一定的火灾隐患
△点击阅读:文博日历丨一边加热一边吃 3000多年前古人已经在吃涮锅了?
一口气能做出三道热菜的
青铜“大蒸锅”
堪称后世
一灶数眼炊具的雏形
在商代青铜器中
仅此一例
△点击阅读:文博日历丨天冷了,古人端出来一个3000多年前的“大蒸锅”
被誉为“中华甗(yǎn)王”的
存世最大的青铜甗
顶部的双耳上
还立着两只灵动的小鹿
造型感拉满
温馨极了~
△点击阅读:文博日历丨今天的饭由小鹿来守护!最大的青铜“蒸锅”来咯
腊八过了就是年
祝你事事皆“粥”全
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特别鸣谢丨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编辑:钱炳彰

校对:雪晓楠

审核:耿   坤 续红明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