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九十五载 赓续中华文脉 浙江自然博物院迎来95周年华诞

文摘   2025-01-07 09:05   北京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四日,浙江自然博物院迎来九十五周年诞辰。九十五年来,几代自博人艰辛探索、凯歌行进,从小到大、从弱渐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业已成为全国一级博物馆中“优秀”等次博物馆。


三迁其址,五易其名

从西湖博览会到“一院三馆”


1929年6月,首届西湖博览会开幕,其中“八馆二所”的博物馆设水产部、植物部、动物部、昆虫部、瑶山部、矿产部、动物园等,内容丰富,展品众多。鉴于该盛会影响深远,展品来之不易,博览会呈请省政府设立了“浙江省西湖博物馆”。这是浙江首座综合性博物馆,下设两个部,历史文化部和自然科学部,其中自然科学部分三个组,动物组、植物组和地质矿产组。

建馆初期,专家学者们身体力行前往全国各地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抗战期间,博物馆辗转迁徙至永康方岩、丽水三岩寺、松阳南洲存及龙泉等地,董聿茂、钟国仪、钱惠馨、康美业等人历经艰辛,将博物馆的藏品、图书和仪器保护下来,并继续开展标本采集和科学研究工作。


1998年教工路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西湖博物馆获得新生,1953年更名为浙江博物馆,1976年更名为浙江省博物馆。1984年7月,浙江省博物馆自然之部单独建制,成立了浙江自然博物馆。1991年建成库房业务楼。1998年建成陈列馆,面积3051平方米,藏品汇聚了浙江省自然类藏品的精华。“恐龙与海洋动物陈列”荣获1998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社会作用日益显现,易地建设新馆提上了议事日程,并被列入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省“十五”重点建设项目。

2009年7月,经过精心筹备、辛勤建设,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建成开馆。杭州馆位于杭州西湖文化广场6号,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设有“地球生命故事”“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绿色浙江”“狂野之地——世界野生动物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展”等5个基本陈列及4个临展厅。新馆开馆标志着浙江自然博物馆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转折和飞跃,一座具有浙江特色、全国一流的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自然博物馆诞生。陈列展览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的自然科学文化素养为宗旨服务大众。


杭州馆外景

随着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力的与日俱增,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于“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安吉,筹建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馆。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龙头项目,时任省委书记夏宝龙,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等省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亲自推动项目。2018年12月28日,安吉馆开馆试运行。安吉馆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园路1号,是浙江省级公共文化场馆第一个走出省会杭州,实行“省县共建”的创新探索项目,也是深入贯彻“两山论”和宣传展示践行成果的载体之一。馆舍占地333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以专题展为特色,设置地质馆、生态馆、贝林馆、海洋馆、恐龙馆、自然艺术馆等6个主展馆、1个4D影院及4个临展厅,配置自然探索室7个。同年,浙江自然博物馆更名为浙江自然博物院。


安吉馆展厅实景照片(海洋馆)


2022年6月,为响应教育“双减”之下公众对博物馆的新期待,更好满足民众需求升级,首创“24小时博物馆”,尝试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分置的新模式。24小时博物馆建筑面积310平方米,以认识身边的动物、植物、矿物为主题。展览虚实结合,运用数字技术呈现海量藏品信息,展出特色展品300余件,每季更新约50件,让观众常看常新。开放时间为工作日10∶00—22∶00,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10∶00—24∶00,是常态化延时开放的实验型文化新空间。采用以公益性为主兼顾经营性的运行机制,第三方自负盈亏,不增加财政负担,初步实现了可持续运行。截至今年11月,累计已接待观众60万余人次,营业额280万余元,举办研学活动400余场,参与活动人数6000余人次,系列报道阅读量达300万余次,相关网络信息达2700万余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小时博物馆中秋节活动


承前启后,守正创新

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目前,浙江自然博物院拥有浙江生态研究院、中国鸟类学史料中心、浙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浙江·人类与自然油画院等学术平台。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广泛开展收藏和研究工作,拥有藏品30万余件,其中恐龙蛋收藏数量、种类世界第一,鸟声收藏世界第二,淡水贝类和陆生贝类标本收藏世界第三。“十三五”以来主持或参与编撰专著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70余篇,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等课题300余项。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十余年来共接待观众2440万余人次,举办展览300余个、教育活动9400余场次。五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给予记“集体三等功”。

陈列展览从以标本为核心到多媒体融合,让观众更好地“读懂”自然。浙江自然博物院教工路老馆区陈列以物为核心。杭州馆打破了这一传统的陈列方式,通过“情景再现”科学提炼、自然还原、艺术概括、高仿真制作,在有限空间里营造富有意境的生态场景。在阅读层面上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展示形式,实物、图板、信息栏等显性展示便于观众快速浏览展示内容;多媒体查询系统等隐性展示,让观众深入地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和背景资料。安吉馆延伸了博物馆的展示功能,根据主题展馆空间及流线,设计了教育体验空间、主题教育教室、自然探索中心、纪念品商店、自然餐饮体验区,还充分利用园区空间,建设珍稀植物园、天文观测台等,将室内参观与室外观测相结合,满足不同观众的参与体验需求,促使博物馆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

浙江自然博物院积极完善策展人制度,打造“5+X”系列特展,其中“5”代表五个主题系列,即生肖系列、生态系列、边疆系列、乡村博物馆系列和社会化运作展览系列;“X”代表根据社会热点或重大事件策划的临时展览。每年举办各类展览约30个,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展览。创新运用“众包、众筹、众创”策展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展览筹划。每年推出5个未成年人生态教育图片巡展,在省内各地县市的中小学、图书馆、文化礼堂等巡回展出。同时整合资源,推出“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海底宫殿——珊瑚礁生物特展”“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等8个“菜单式”临特展,将优质展览输送到北京、西藏、四川、广西等地的博物馆。


安吉馆恐龙馆观众参观


科教活动从千篇一律到丰富多样,给观众“干货满满”的生态文明教育。浙江自然博物院是青少年科普场馆重要阵地,拥有大量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是进行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十余年研发自然教育系列项目8大类100余项,每年举办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制定首个国内博物馆领域地方标准《博物馆教育服务手册》。开展“菜单化”和“私人订制”教育服务,精心培植公益文化服务品牌,举办特色科普活动上百次,“绿色总动员系列活动之消失的海冰”等两项课程在入选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典型优秀教育项目》。

先后与150多所中小学校缔结联姻关系,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需求为导向,创设了馆本课程、校本课程和研学线路,累计研发“一线两课”博物馆课程100余个。今年与杭州市教育学会、上城区教育学院、杭师附小等单位共同举办2024“我在博物馆上小学”之全国首场“百馆百课·博物馆课堂节”活动,成为馆校合作的示范案例。


“化石修复体验官”课程


积极探索融探究式和项目式学习理念于博物馆学习中,每年推出“绿水青山研学营——探索生物多样性”研学活动、“博物馆奇妙夜之自然探索研学课程”“小小讲解员体验活动”等,均分别荣获“首届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中国科普研学十佳案例”等殊荣,已成为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品牌项目。每年组织浙江赛区参加“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多次获优秀组织奖。与浙江教育出版社合作打造科学绘本《抹香鲸大战大王乌贼》。携手浙江演艺剧团浙江儿童艺术剧团于暑期在博物馆推出儿童剧《科学大作战》《小蝌蚪找妈妈》等。面向乐龄群体推出“老‘游’所乐乐龄研学活动”“跨代乐龄亲子研学两日营”等。以“博物馆奇妙夜之重返恐龙时代”为例,孩子们走进恐龙主题展馆,了解恐龙生活的时代及代表性恐龙,通过亲手挖掘恐龙化石模型,体验考古学家对古生物的挖掘与复原。夜探环节,孩子们与父母一起打着手电,通过游戏闯关、角色扮演等方式,共同解锁知识谜题。其中,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将帐篷搭建在恐龙化石旁边,陪伴着自己喜爱的展品入睡。当清晨来临,孩子们走到户外园区,寻找鸟类与苔藓,感受自然环境。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对恐龙这曾经的地球霸主的了解,思考物种生存与环境的关系,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为孩子和家长留下珍贵且美好的回忆。


儿童剧《科学大作战》


国际合作从单一局限到全面深化,让观众体验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浙江自然博物院在建馆之初就重视国际合作,但受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国际交流范围较小,形式较为单一。近年来,浙江自然博物院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积极开展多方位、高频次、更深入的国际交流。


浙江自然博物院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 联合举办的“浙江·福井恐龙大展”顺利开幕

2004年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缔结姊妹馆,20年来,两馆在陈列展览、野外考察、科学研究和人员交流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2014年以来,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合作办展20次,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两馆缔结姊妹馆20周年之际,今年9月双方联合举办“浙江·福井恐龙大展”。该展览是浙江自然博物院首次引进国外博物馆的恐龙进行展示,也是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的恐龙首次走出日本进行展示。

2019年,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与俄罗斯达尔文国家博物馆签订了友好合作框架协议,缔结成为中俄友好姊妹馆。2023年,浙江自然博物院引进俄罗斯达尔文国家博物馆的“动物界的超级奶爸”展和“俄罗斯‘虫’林魅影”展。浙江自然博物院“龙行浙江”图片展在俄罗斯达尔文国家博物馆展出。

自2011年始,与野性中国工作室合作,连续14年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引进“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通过展览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顶级的摄影作品,还能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自然力量。

2023年,浙江自然博物院与美国阿肯石通公司和洛杉矶自然博物馆签订合作,将于2025年在美国洛杉矶自然博物馆举办“中国矿物展”,这是浙江自然博物院首次在美国合作开展特别展。


2020年“安吉馆基本陈列”获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在与港澳台地区交流方面,浙江自然博物院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2005年来共合作举办9个展览,在展览交流、青少年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为促进两岸文博领域的交流作出积极贡献。今年3月,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博物绘·浙江自然博物院典藏展”在南投科博馆凤凰谷鸟园生态园区开幕,是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两岸第一场博物馆藏交流展览活动。今年1月,浙江自然博物院与澳门科学馆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6月与澳门科学馆联合举办“生物多样性专题展”,两馆就开展优质科普教育活动、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资源的共建共享进行深入交流。


抚今追昔,鉴往开来

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目标持续迈进


历经95年沧桑巨变,浙江自然博物院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已发展成为一个理念先进、国内领先、富有浙江特色的自然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展览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主旨,始终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作为一座有担当的博物馆,接下来浙江自然博物院将继续担负起科学育人的重任,践行“保护自然遗产、传承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生命共同体”的使命,强基固本,锚定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自然博物馆”总目标,在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和文化交流上做大做强。


浙江自然博物院文创产品


一是内外兼修,建设一流的团队。大力培养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培育领军专家,营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引进机制。二是“软”“硬”兼施,打造一流的科研。整合两馆资源,驱动人才流动,同步提升硬件,持续推进研究型博物馆工作,创出标志性科研成果并着力转化应用。三是践行使命,营建一流的品牌。着力挖掘浙江自然博物院的核心特色项目,打造特色品牌,向着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高质量发展。四是真抓实干,提供一流的服务。以人为本,在服务理念和方式方法上积极谋划研发,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

博物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城市进步的重要文化力量,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推广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文化机构。浙江自然博物院将继续深化优化“一院三馆”运营模式,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紧跟省级博物馆文创改革步伐,响应新政策,干在实处,勇立潮头。将在探索“24小时博物馆”建设和可持续运营基础上,继续探索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的新途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将做深做实“传承弘扬”和“活化利用”两篇文章,以争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发展目标,善于创新、大胆开放、放眼世界,全面提升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开放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和行业竞争力,实现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跨越式发展。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担当文旅重任,汇聚文旅力量,做出文旅贡献。(浙江自然博物院供稿)(刊于《中国文物报》12月31日)


编辑:甘婷婷   滕   祺
审核:崔   波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