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利与弊||郑州高一期末测试作文解析及素材整理

文摘   2025-01-18 09:23   河南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50分)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正深入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从智能家居承包家务劳动,到自动驾驶带来舒心体验;从医疗领域辅助精准诊断,到教育领域个性化教育方案定制……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高效与自由,同时,其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亦令人担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 字。



参考立意

材料围绕人工智能的“利”与“弊”展开,学生可以写人工智能为人们带来的便利、高效与自由;也可以写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如隐私与数据安全受到威胁、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职业发展与就业选择受限等;最好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其利弊。写作应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够结合具体现象进行分析阐述。

①人工智能:便利高效的敲门砖,还是枷锁的新形态?

②人工智能:轻松背后的隐忧之思

③人工智能使我们迈向自由,还是陷入泥沼?

◆优秀标题

《莫让“机”智过人》

《人工智能当有边界》

《给人工智能上道防火墙》

《人工智能应是帮人的智能》

《智能诚可贵,人工价更高》

《人工智能切莫无所不能》

《智用人工智能,巧为生活赋能》

《人工智能利弊共生》

《兴利除弊,用好人工智能》

《用好人工智能,共享幸福人生》

《辨精华糟粕,启智能新程》

◆偏题情况汇总

1.只谈人工智能之利,对人工智能的未来盲目乐观,文章观点不够全面客观,缺少辩证。

2.只谈人工智之弊端,呼吁远离人工智能,对人工智能的现在和未来都太过悲观。

3.题目虽然和“人工智能”有关,但所举事例、所谈内容大多和人工智能无关或关联不大,没有涉及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比如,短视频的爆火、多媒体的使用、自动售卖、先进的制造、发达的物流等。

4.文章停留在对人工智能某种现象的认知层面,没有把“人工智能的利弊”作为写作重点。比如,人工智能不是“人工智障”,列举诸多为不成熟的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的烦恼、闹出的笑话。

5.把立意泛化为“科技是把双刃剑”。

6.大谈科技创新、创新意识。

7.抛开人工智能利弊,文章立意为“要辩证地看问题”。

8.明显的套作——“以时代之潮,激奋斗之心”,所论话题和“人工智能”关联不大,是明显的宿构和套作。

精选观点:

1.在这场人工智能摧毁工作的浩劫中,唯有创造性工作才能从中全身而退。人类将面临的最大考验并非是失去工作,而是失去生活的意义。在所有重复性工作上,人工智能都将高出人类一筹,但我们并非因为擅长重复性工作而为人,是爱定义了我们的人性,爱使我们有别于人工智能。——李开复

2.当科技走入黑暗的角落时,人性是照亮黑暗的蜡烛。——蒂姆·库克(苹果公司CEO)

3.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就仿佛是在召唤一个恶魔。——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公司CEO)

4.必须在人工智能可应用领域和不可应用领域间划出清晰界限。——泰格马克(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5.我们要的人工智能一定不是害人的智能,而是帮人的智能。——龚克(中国人工智能专家)

6.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唯一无法试错的技术,一旦脱离了人的控制,有可能对人类就是一个灭顶之灾。——惠志斌(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7.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活,希望青年一代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能对维护人类未来抱有强烈的责任感。——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

8.事实上,这样的故事,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一直在发生。机器代替人类,从事了很多工作,抢走了人们的饭碗。但值得欣慰的是,人类又会发明或者创造新的行业,也就是新的饭碗。作家哈伯德曾有言一部机器可以做五十个普通人的工作,但没有哪部机器可以完成一个伟大的人的工作。回顾过去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到,不管机器或者之前的人工智能如何代替人类劳动,人类的思考并没有被代替,反而越来越深刻,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活动没有出现退步或者停滞,而是处于不断进步中,这是人类进步的希望所在。(周云《如果ChatGPT代替人类思考,上帝都笑不出声来》)

9.ChatGPT爆火,人类不用害怕,AI只是工具

面对新生事物,人们产生危机感和排斥感,害怕失去自己的领地,这是生存的本能反应,情感上完全可以理解,而理智地看,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机器革命,有段时间,工人害怕失去工作岗位甚至激烈地砸坏了机器,但是技术进步的车轮是挡不住的,人们也看到,人类不仅没有被机器取代,而且越过越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ChatGPT的确本事不小,它不仅能回答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还能撰写论文、写诗,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体贴地关注人类提问当中所包含的关系,这让不少人觉得它仿佛有人性。然而,人工智能机器的神通可以广大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背后的计算机工程师喂养了它多少数据。(钱江晚报陶舜)

10.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正处在这样的境地。

人工智能可以在不少具体的工作(比如围棋)中学得比人类快,做得比人类好,可以在许多工作中取代人类。那么,人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回顾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新科学、新技术总会在不破不立的因果链条中引发社会阵痛:布鲁诺因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奔驰之父,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制成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也曾被人嘲讽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我不算有神论者,但有时会乐观地认为,先进技术的出现,或许是上天的善意,一边把人类从旧的产业格局和繁重劳作中解放出来,一边鞭策人类做出种种变革。比如人工智能,它将在大量简单、高重复性、无须复杂思考就能完成决策的工作中取代人类,如汽车驾驶、外语翻译、交易员,等等。人类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玄妙,但这也是在提醒人类:应该往前走了!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

名言警句

1.智能机器将是人类未来千年的伙伴,或是毁灭者。——霍金

2.他们喜欢进步,但是却害怕变化。人类本质上是矛盾的。——第十三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3.人工智能是人类正在从事的最为深刻的研究之一,甚至要比火与电还更加深刻。——谷歌CEO皮查伊

4.要让人人都能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必须为其设置“护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5.未来你的同事将是机器人,你的朋友将是机器人,也许你的恋人也将是机器人。——皮埃罗《人工智能简史》

6.比机器越来越像人更可怕的是,人越来越像机器。——网络

7.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新时代领路人

8.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新时代领路人

9.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机器没有善恶,它们只是放大了人性的善恶。——杨澜《人工智能真的来了》

10.我们需要科技向善,而不是社会焦虑。——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龚克

11.人工智能是一种新质生产力,虽然目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风险,但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龚克

12.把人工智能用在各行各业,就是新质生产力。——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王胜科

13.未来一个八岁少年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战胜九段棋手,荣誉信仰灰飞烟灭。等有一天,机器做出了所有的音乐与诗歌,我们的路也会走完。——高晓松

14.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组长曲道奎

思想交锋:

辩论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劳动是人类文明的福音还是丧钟?

◆仅凭当前的生产力,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可能只需要几分钟或者几秒就能完成。AI可以把一个需要两天时间做出的法律文件项目压缩至10分钟,自动分拣系统实现了传送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一个快递件从到站到卸车,到分拣后装车仅需18分钟,且几乎能实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AI克服身体充当劳动工具和直接控制机器的手段的局限性,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创收。

◇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在无形之中大大削弱了共同经历的基础。曾经我可以与同事为了同一个工作目标通力合作,而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劳动后,我不再需要与同事共同完成工作,因为人工智能会做的更好;同学之间原本可以互帮互助,但在这种情境下,困难被人工智能解决而终止,与同学的共同经历也只停留在一起上过学。可见,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最终削弱了共同经历的发展和构建,从而削弱了以共同经历为基础的人们的人际关系与精神交流。

◆一些职业因为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会被取代的。比如过去的更夫报点,被现在的钟表闹钟代替,但是,这对于人类文明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并且人们可以进行职业转化,例如工业革命时期,马车夫变成了司机。况且我们现在可以进行职业的历史进行记录,将他们记载在史书或者博物馆中,将被代替的职业,复原在景点中,成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大家常常以为,当人工智能取代劳动的那一天,人会被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选择和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可当这样的取代真正降临在一个人的头上时,他被从原来的价值中抽离出来,他看上去可以选择世界上所有的活法、去做创造性的工作,可实际上,他没得选,他被迫重塑自己的价值观、重新走上一条所谓创造的道路。

◆我们始终知道人工智能和人之间的区别,那么一些劳动就是不能由人工智能来做,老师,心理咨询师这种,做人教育,心理健康的人道主义,人文情怀的劳动不能被替代,如传统文化传承的部分不能被替代,沾染艺术,山歌表演等等不能被代替。通过在发展之前就做好限制,落实好以人为主体的发展前提,是我们面对弊端提出的可解决措施。

◇人,活成了一座座孤岛,可又或许,我们根本到不了人人活成孤岛的那一天,在失业问题扩大、精神价值缺失、人脱离劳动倾向选择轻松和安逸种种现实因素的驱动下——人类文明的进程停滞,人类文明的高度不断松弛而下垂,人类的丧钟被提前敲响。而这一切只因为人工智能不再仅仅被我们作为人类劳动的辅助,而是取代了人类的劳动,随着这样的取代的到来,声声丧钟的钟鸣也将如约而至。

事理论据:

1.“阿尔法狗”震惊人类20163月,由谷歌研发的“阿尔法狗”向人类智慧发起挑战,曾蝉联世界围棋冠军多年的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应战。最终,李世石以14输给“阿尔法狗”,轰动了全世界。作为智力游戏的最高象征,围棋领域的失手让人类感到一丝畏惧。

2.柯洁的落败感言天才棋手柯洁在对战人工智能时,因不能接受自己的惨败而当场落泪。一年之后,他终于能以平常心对待这次失败,他说:“人类的新智慧以某种形式战胜了古老智慧,这其实是人类的又一次自我超越。”突破了人类生物极限的种种高科技,又何尝不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与其对人类的落败恐惧和沮丧,不如保有同柯洁一样的豁达心态和学习态度。

3.ChatGPT引发轰动2022年的11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发布ChatGPT,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轰动效应。它可以模仿人类生成文本、图像、视频、音乐、软件代码。这些前所未有的能力,让它一下子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吸引了超过1亿用户。比尔·盖茨评价ChatGPT: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4.人工智能的善与恶时下火爆的ChatGPT,人们可以用它来写文案、调试代码,减轻工作负担,也可用它来代写作业、杜撰论文,蒙骗他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把人类从许多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但是如果不加以规范,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存在与人类为敌的隐患。总之,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为善还是作恶取决于握着剑柄的人。只有用法律来守住伦理、道德的底线,才能确保科技为人类造福。

5.马斯克对AI的态度转变马斯克是当今全球企业家中的翘楚,他曾经认为“人工智能是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的技术”,2023年初,他还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开发最大的AI模型6个月,理由是担心失控。但是时隔不久,他又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公司“xAI”,试图和已有的行业巨头抗衡。马斯克对人工智能从抵制到入局的彻底转变,说明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大势。

6.AI带来的失业危机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发布报告,随着技术的突破,预计全球将有3亿个工作岗位被生成式AI取代。据国内媒体报道,AI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企业招聘产生明显影响,包括游戏原画、美术设计等岗位数量正在收缩。AI可能给许多人带来失业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7.第一部AI法案20236月,欧洲议会通过《AI法案》草案,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关于AI的法案。草案严格禁止对人类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部署潜意识、利用人类弱点的系统,并扩大了人工智能高风险领域的分类。

8.我国人工智能战绩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抢抓机遇,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人工智能,取得显著成绩。2016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行了战略性部署。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紧随美国之后,在全球占比达到16%。在这一次新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没有错过,而是牢牢把握住了发展机遇。 

精彩段落

1.纵观世界科技革命史,每一次人类将自身的能力赋予一个新工具时,总会推动时代向前迈进一大步。ChatGPT引发的大模型创新热浪持续涌动,一场比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更为深刻的人工智能革命近在眼前。未来已来,让我们以积极、审慎的态度,来迎接人工智能的春天。

2.科技的发展,需要筑起一道名为“底线”的堤坝。科技就像一条汹涌奔流的长河,它以迅猛的势头朝前奔去,浩浩汤汤,排山倒海。为了不让科技之流恣意泛滥,淹没生民,我们亟需筑起一道堤坝,让科技的水流沿着合理的轨道奔涌。

3.一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他们喜欢进步,但是却害怕变化。人类本质上是矛盾的。”因为对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人们总会潜意识地避开改变,总认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努力好过于从头开始,但这不过是一种原地踏步的自我安慰。

4.属于科技的时代,一切都被精简为模型、规范为程序、量化为数据,似乎一切阻碍效率的操作,都要被迅速除去。整个世界,俨然变成了一个被精密操控的巨型机器。但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并不是机器中没有灵魂的螺丝钉,在我们驾驭着科技之船乘风破浪的同时,依然需要传统文化和精神的滋养。

5.正如曲道奎所言:“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科技与传统,并不冲突,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它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描绘了美好未来的底色。

6.当科学家创造出“机”智过人的机器人,普通人应该怎么做?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人的价值?在机器人高度拟人化的时代,人不能做理性的工具,而应是情感、道德与文化的载体。人应该成为抒情的主体,在地球上诗意地栖居。从前如此,未来更应如此。人应该用自己的生活践行道德,传承与创造文化,让工具成为工具,让人成为人。

7.现在,我们越来越依赖大数据为我们做出判断,同时,我们也越来越忧虑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抢走,这样的矛盾似乎不可调和。单纯的焦虑是没有意义的,在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必须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优势领域,不断为自身赋能,同时学会用人工智能去提升工作效率,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拥抱,去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声明:本文素材由遇语文搜集、整理、编辑,个别素材源自网络,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注明“入群”字样,有机会获得源源不断的遇语文名师资源。



END


遇语文
遇语文,一线名师精品语文号,集结万众语文人,立足河南,放眼全国,打造最硬核语文自媒体,只发原创精品语文教学类文章:阅读、写作,备课、备考,教育、教学……邂逅就在转角处,最美语文遇上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