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2025年1月高一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试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高站位认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三种精神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劳动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扬,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生动体现,是我国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时代结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共同构成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
实效性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其他一座座精神丰碑一起,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顽强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灯塔,是激励全体共产党人一往无前、踔厉奋发的精神引擎。首先,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可以强化劳动价值取向。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端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取向。然后,提倡并践行这些精神,可以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引领带动培育作用,激发广大青年学习技能、磨砺技艺、突破技术瓶颈,技能成才报国的动力。
创新性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也需要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所以,一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构建高技能人才技能形成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二要贯彻落实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完善高水平技能人才评价使用体系。应贯彻落实“多劳多得、技高多得”的分配导向使高技能人才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体现劳动正义、确保劳动公平,自觉生发提高技术技能的主观意愿。三要加强表彰激励拓宽发展空间,凝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价值认同。在评选劳模、代表等方面,可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倾斜力度,让他们社会上有名、媒体上有声、银幕上有影、生活中有光。引导青年一代树立“一个人有技术,家庭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的价值信念,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如果每一位劳动者都能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个人的实际行动,那么“中国梦·劳动美”的时代篇章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摘编自李珂、李悦群《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念与路径》)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许振超荣膺“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的消息,在广大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中引发强烈反响。这不仅是对许振超个人成绩的嘉许和肯定,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鼓励。
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自学成才、苦练本领,成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15分钟排障"等拿手绝活,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大国之路,匠心筑梦。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中作用关键、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生态。
技行天下,能创未来。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他们成为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建筑石雕“筑”出世界冠军,拧螺丝“拧”成全国劳模,手持焊枪登上国际大赛领奖台,不断演绎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的故事。
奋斗之路,匠心致远。技艺之美背后的匠心独运,饱含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对品质的追求与坚守、对技艺的创新与进取。徐立平隐姓埋名三十多年,给火箭发动机雕刻火药,每天和死神打交道,挑战行业极限;世技赛冠军赵脯菠练习仰焊技术,焊花灌进袖口烫得钻心痛。技能成才的道路并非坦途,广大技能人才要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臻于至善、勇于创新,涵养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不断攀登技能高峰。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纵观世界,回望历史,那些传世经典的大师,都秉持精益求精的匠心求索。追求极致、钻研技艺,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讲好大国工匠故事,讲好技能成才故事,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社会氛围。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弘扬工匠精神,技能点亮人生》)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大力提倡并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才能够提升劳动技能水平。
B.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传统劳动文化的时代结晶,都有奋斗拼搏的内涵。
C.许振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热爱、专一、精通、吃苦耐劳。
D.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表彰力度,凝聚技能宝贵的价值认同,对青年有很好的价值引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利于引领正确的社会风尚,端正劳动价值取向。
B.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是卓越的科技人才,而不是学术水平一般的技艺者。
C.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有关键作用。
D.未来我国技能人才发展前景光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会越走越宽。
3.下列选项符合两则材料中论述的“正确劳动价值取向”的一项是(3分)
A.家长得知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后,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方式。
B.一位焦虑的妈妈恐吓孩子“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去送外卖吧”。
C.为劳动模范画像,讴歌他们的奋斗历程,宣传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
D.劳动又苦又累,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或者交给人工智能。
4.从课文人物(袁隆平、钟扬、张秉贵)中任选一位,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的理解。(4分)
答:
5.读了两则材料,请谈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于我们追梦的青年学子有怎样的启示。(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桐君山的再到
郁达夫
杭州建德的公共汽车路开后,自富阳至桐庐的一段,我还没有坐过。每听人说,钓台在修理了,但问问自桐庐来的朋友,大家都说,钓台山路的芜窄,还是同从前一样。那一条停船上山去的路,我想总还得略为开辟一下才好,这是当我没有重到桐庐去之先的个人的愿望。
秋高蟹壮,气候虽略嫌不定,但出去旅行,倒也还合适,正在打算背起包裹雨伞,上哪里去走走,恰巧来了一位一年多不见的老友,于是乎就定下了半月间闲游过去的计划。
头两天,不消说是在湖上消磨了的,尤其是以从云栖穿竹径上五云山,过郎当岭而出灵隐的那一天,内容最为充实。若要在杭州附近,而看些重岗叠嶂,想象想象浙西的山水者,这一
条路不可不走。现成的证据,我就可以举出这位老友来。他的交游满天下,欧美日本,历国四十余,身产在白山黑水间;中国本部,十八省经过十三四,五岳匡庐,或登或望,早收在胸臆之中;可是一上了这一条路,朝西看看夕照下的群山,朝南朝东看看明镜似的大江与西湖,也忘记了疲倦,忘记了世界,唱出了一句“谁说杭州没有山!”的打油腔。
好书不厌百回读,好山好水,自然是难得仔细看的。在五云山上,初尝了一点点富春江的散文味的这位老友,更定了再溯上去,去寻出黄子久①的雄图。
天气依然还是睛着,脚力亦尚可以对付,汽车也居然借到了,十月二十的早晨九点多钟,我们就从万松岭下驶过,经梵村,历转塘,从两岸的青山巷里,飞驰而到了富阳县的西门。富阳本来是我的故里,一县的山光水色,早在我的许多短篇里描写过了;我自然并不觉得怎么,可是我们那位老友,饭后上了我们的那间松筠别墅的厅房,开窗南望,竟对了定山,对了江帆,
对了溶化在阳光里的远山簇簇,发了十五六分钟的呆。
从杭州到富阳,四十二公里,以旧制的驿里来计算。约一九内外;汽车走走,一个钟头就可以到,一顿饭倒费去了我们百余分钟,我问老友,黄子久看到了这一块中段,也已经够了罢?他说:“也还够,也还不够。”我的意思,是好花看到半开时,预备劝他回杭州去了,但我们的那位年轻气锐的汽车夫,却屈着指头算给我们听说.“此去再行百里,两点半可到桐庐,在桐庐玩一个钟头,三点半开车,直驶杭州,六点准可以到。”本来是同野鹤一样的我们,多看点山水,当然也不会得患食丧之病;汽车只能行,自然是去的,去去也有何妨。
一出富阳,向西偏南,六十里地的旱程中间,山色又不同了。峰岭并不成重,而包围在汽车四周的一带,却呈露着千层万层的波浪。小小的新登县,本名新城,烟户不满千家,城墙像是土堡,而县城外的小山,小山上的小塔,却来得特别的多,一条松溪,本来也是很小的,但在这小人国似的山川城郭之中流过,看起来倒觉得很大了。像这样的一个小县里,居然也出了许远,出了杜建徽,出了罗隐那么的大人物,可见得山水人物,是不能以比例来算的。文弱的浙西,出个把罗隐,倒也算不得什么,但那堂堂的两位武将,自唐历宋以至吴越,仅隔百年,居然出了这两位武将,可真有点儿厉害。
车过新登,沿鼍江的一段,风景又变了一变;因路线折向了南,钱塘江隔岸的青山,万笏朝天,渐渐露起头角来了。鼍江就是江上常有二气,因杜建徽、罗隐生而不见的传说的产地;隔岸的高山,就是孙伯符②的祖墓所在,地属富阳、满江交界处的天子岗头。
从此经岘口,过窄溪,沿桐溪大江,曲折回旋,凡二三十里,直到桐君山的脚下。三面是山,一面是水,风景的清幽,林木的茂盛,石岩的奇妙,自然要比仙霞关、山阳坑更增数倍;不过曲折不如,雄大稍逊,这一点或者不好向公路到过安徽到过福建的人夸一句大口。
桐君山上的清景,我已于三四年前来过之后速写过一篇《钓台的春昼》,由爱山爱水的人看来,或者对此真山真水会百看也不至生厌恶之情,但由我这支破笔写来,怕重写不上两句就要使人讨厌了,因为我决没有这样的本领,这样的富于变化而生动的笔力。不过有一件事,却得声明,前次是月夜来看,这次是夕阳下来看的;我想风雨的中宵,或晴明的早午,来登此处,总也有一番异景,与前次这次我所看见的,完全不同。
桐君山下,桐溪与富春江合流之处,是渡头了。汽车渡江,更向西南直上,可以抄过富春山的背后,从西面而登钓台。我这次虽则不曾渡江,但在桐君山的殿阁的窗里,向西望去,只看见有一线的黄蛇,曲折缭绕在夕阳山翠之中,有了这条公路,钓台前面的那个泊船之处以及上山的道路,自然是可以不必修了,因为从富春山后面攀登上去,居高临下,远望望钓台上下的山峡清溪,这飞鹰的下瞰,可以使严陵来得更加幽美,更加卓越。这一天晚上,六点多钟,在回到杭州的时候,我还在痴想,想几时去弄一笔整款来,把我的全家,我的破书和酒壶等都搬上这桐庐县的东西乡,或是桐君山,或是钓台山的附近去。
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去雁荡之前夜
(有删改)
【注】①黄子久:名公望,元代著名画家,曾作山水画《富春山居图》。②孙伯符:孙策,字伯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钓台山路芜窄,“我”再到桐君山时,依然有个强烈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开辟出一条停船上山去的公路
B.“我”和老友在湖上消磨了两天,又在五云山上初尝了富春江的散文味,还游历了黄子久画卷中的风景。
C.山川城郭中小人国似的新登县出了许远、杜建徽两位武将,出了唐代诗人罗隐,还出了孙伯符那样的霸主。
D.桐君山除风景清幽、林木茂盛、石岩奇妙要比仙霞关、山阳坑的更增数倍外,也更加曲折蜿蜒、雄大宏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描述“我”与朋友游览的其他地方,自然而然地引出去桐君山途中的所见所感。
B.本文为作者的游记代表作,在行文选材上关注沿途山水与地域人文,语言风格质朴自然。C.本文中“一线的黄蛇”“飞鹰的下瞰”两句运用比拟来表现桐君山一路别样的风景。
D.《钓台的春昼》中“我”已描写过桐君山的清景,本文力避重复,详略得当,极少正面运笔。
8.本文总体上是以游踪为序来写的,请简要概括作者的游历过程。(4分)
答:
9.“设誓”是一种写作手法,指提出无法实现的条件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本文的结尾和《故都的秋》的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都用了这一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三人行,必得我师。”“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①,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多:贪多而不求甚解。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知其心A然后B能救其失也C教也D者E长善而救F其失G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焉,句末语气词,与《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焉”用法相同。
B.数,方法、技艺,与《琵琶行》“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数”意思不同。
C.《易》,即《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合称六经。
D.善,优点、好处,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钱粮等出入公平标准;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B.孔子向老子辞行,老子赠他言语,告诫他慎言谨行,做到忠孝忘我,并让孔子践行他的言论,后来孔子的学生开始增多了。
C.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多次拒绝老师进入下一学习步骤的要求,最终领会出文王的形象,受到师襄高度赞扬。
D.孔子游走多国,在齐国时,曾担任高昭子的家臣,与齐国太师探讨乐,后学《韶》,三月不知肉味,乐在其中。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2)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译文:
14.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上述两则材料都涉及“学习之道”。请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简要概括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沁园春
刘过
寄辛承旨①。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②,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①辛承旨:辛弃疾。时辛弃疾在绍兴,刘过在临安(今杭州)。②彘肩:猪前肘。③香山居士:白居易。曾任杭州郡守,写过不少歌咏杭州的名句,比如描写天竺:“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④林和靖:林逋,北宋诗人,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人称“梅妻鹤子"。⑤坡仙:苏轼。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词人设想在辛处大吃痛饮,“岂不快哉”一语,直抒胸臆,表达了乐于赴招的心境。
B.“被香山居士”四句,写词人调转了几位古代文豪的车头,点出暂时难去赴招之意。
C.“白云”六句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为天竺勾勒出一幅美妙动人的风景画卷。
D.“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中,“晴”呼应“风雨渡江”,表示待天气好转将会赴招。
16.本词构思新颖,假托人物对话,并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于其中。请结合相关词句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的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2)《师说》中的“ , ”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思想感情。
(3)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比如我们所学课文中就有“ , ”的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观景物只提供审美素材和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的情感生发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 ① )。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 ② ),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黄州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为什么黄州能让他投注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呢?为什么黄州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实际上,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而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而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18.文章画横线句是一组短句,请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3分)
答: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
20.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举出两种并分析。(6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IT之家11月21日消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具有独特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疏水及疏油等,应用干工业广泛领域,但这种物质在自然环境或者温和条件下难以降解。因此,PFAS被称为永久化学品,而PFAS废弃物则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及健康问题。
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基于在特定光照下具有超强还原性的原理,设计创制了扭曲促进电子得失的有机小分子超级光还原剂(取名为KQCZ),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60℃)下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高效降解新方法(特氟龙及小分子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被完全破坏、脱氟矿化)。
超级还原剂是能够把电子注入还原电位低于负3伏特的化学键的电子供体。实验证明,其扭曲结构对于超级光还原剂电子得失起促进作用,从而完成超级还原作用,实现永久化学品的完全脱氟。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超级有机还原剂(KQGZ)是我国科学家独立设计创制、具有原创性的独特光还原催化剂,在目前已经尝试的百余类反应中,均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22.下列句子中的括号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处的括号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B.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
C.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
D.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林语堂说,读书是一种时空旅行;梁实秋说,读书关乎生活品质;毕淑敏说,读书是最简单的美容之法,读书使人优美;余秋雨说,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想要摆脱平庸,让自己变得更好;费孝通说,读书可以与时俱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请结合以上材料,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晋中市2025年1月高一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22题,每小题3分)
1.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原文表述“提倡并践行这些精神,可以提升劳动技能水平”是充分条件,选项误处理为必要条件。
2. 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文中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思路点拨 根据原文“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也需要卓越工 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可知,选项曲解文意且以偏概全,且有的工人虽学术水平一般,但技艺高超,也是 国家需要的人才。
3 .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思路点拨 A.劳动本身是有价值且正面的活动,将其作为惩罚手段会让孩子对劳动产生负面看法。 B.送外卖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收入的正当职业,选项的说法会让孩子对某些职业产生偏见。 D. 参与劳动可以培养责任感、耐心等品质,花钱让别人做无法获得内在的成长,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会使人类自身的能力逐渐退化。
4.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内涵的能力。
答案 示例一:①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多次亲下稻田,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种株,成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体现了“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②袁隆平展示了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成为“首届国家 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体现了“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示例二:①张秉贵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始终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坚守诚信公正,刻苦学习, 练就了“一抓准”“一口清”的精湛技艺,体现了“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②张秉贵展现了爱岗敬业、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被推选为“全国劳动模范”,体现了“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示例三:①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 子,被称为“种子达人”,成为杰出的科学工作者,体现了“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②钟扬展现了他对科学事业 坚定热爱、执着追求的精神,被评为“时代楷模”,体现了“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答案 ①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尊重劳动,以劳动为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去建构自己的梦想。 ② 学习并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 越”等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③可以努力磨砺技艺,坚定信念,成长为时代需要的技能人才。(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A.“‘我’再到桐君山时,依然有个强烈的愿望”错误,原文说的是“这是当我没有重到桐庐去之先的个人的愿望”。C.根据“车过新登……隔岸的高山,就是孙伯符的祖墓所在”可知,孙伯符不是出生于新登县。D.“更加曲折蜿蜒、雄大宏伟”错误,原文是“不过曲折不如,雄大稍逊”。
7.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思路点拨 “运用比拟”错误,比拟应为比喻。“一线的黄蛇”比喻的是富阳至桐庐的公路。“飞鹰的下瞰”是比喻,指人在山上如飞鹰一样观看到别样的风景。
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散文写作思路的能力。
答案 ①杭州到富阳。先到西湖,再上五云山、郎当岭、灵隐,经梵村,再到富阳县松筠别墅。②富阳到杭州。从富阳,到新登县,沿鼍江,经岘口,过窄溪,从桐君山脚下,上富春山,登钓台,再回到杭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可不拘泥于两点,学生把游历过程写清楚即可酌情给分)
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结尾句的文意和表达效果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案 ①本文结尾句是说自己想远离现实,回归自然,隐居在桐君山或钓台附近,享受此处美好风光,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以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作者对自然山水美景的热爱。②《故都的秋》结尾是说自己热爱故都的秋,到了甘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二去换故都秋的三分之一的零头的地步,表达他对故土或故都的无限眷恋。(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答案 A C E (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及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 《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善”字是“善于”的意思,两处意思不同。
12.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让孔子践行他的言论”无中生有。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答案 (1)不修养德行,不讲求学业,听到正当的道义不能转变做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不能改正,这些是我所忧虑的。(关键词“徙”“善”“是”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2)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关键词“是故”“君”“先”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14.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 ①广博学习。②深度学习(求甚解/钻研/循序渐进/精益求精)。③虚心求教(从师学习)。④自我反思。⑤终身学习(坚持学习)。(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若只是对“好学”“善学”等笼统概括,没有进行细致划分的不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仓库,出入的东西都称量得 很公平;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 宋人、卫人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 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又拜见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 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一个聪慧明白 能够洞察一切的人反而濒临死亡,那是因为他喜好议论他人。博学善辩宽广宏大的人反而使自己遭遇危险, 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的罪恶。做人子女的不要只想着自己,做人臣子的不要只想着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 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练了十天却不学新(的内容)。师襄子说:“你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已 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节奏的技巧, 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 了乐曲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能领会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 神情俨然,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领会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皮肤 深黑,体型颀长,眼睛好像汪洋大海,好像是个王者,正在关注着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是这个样子呢!”师 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行了再拜之礼,说:“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作《文王操》啊!”
昭公的军队战败,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就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 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 人称赞孔子。
孔子晚年喜欢《易》学,他阐述了《象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他读《易》很勤,以致把编书简 的皮绳都弄断了三次。还说过:“再让我多活几年,这样的话,我对《易》学的研究就可以文辞义理兼备充 实了。”
孔子说:“(只要是有心向学,)即使在同行的三个人之中,必有可做我老师的。”又说:“不修养德行,不讲 求学业,听到正当的道义不能转变做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不能改正,这些是我所忧虑的。”
材料二: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人不通过反复学习,就不能够明白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 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
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 精妙。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 省;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奋发自强。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容易犯四种错误,老师必须明了。人们求学明道,有的人失于贪多而不求甚解,有些人 失于孤陋寡闻,有些人失于轻忽随便,有的人失于故步自封。这四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同的心理导致的。传 授知识的老师只有明白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帮助学生补救他的不足。教育,也就是培养、发扬学生的长处, 而补救、避免学生的短处。
15. 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 写词人调转了几位古代文豪的车头”错误,“被香山居士”四句写的是词人被几位古代文豪掉转
了车头。
1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体悟诗歌主旨的能力。
答案 ① 对话中写景。全词假托三人争辩,化用苏东坡、白居易、林和靖歌咏西湖、天竺、孤山梅美景的诗句, 具体说明不赴招的理由。②对话中叙事。苏轼劝几人留下同游西湖,但白居易、林和靖二公只顾喝酒,对苏东 坡的提议丝毫不感兴趣,引出下片白居易、林和靖对话。③对话中抒情。从苏东坡、白居易、林和靖的对话中 感受到三公劝留杭州的美意,委婉表达了作者在杭州徜徉一段时间,不能到绍兴去的歉意。(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案 ( 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 一 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示例:春江 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每空1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自由变换句式的能力。
答案 示例: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1分)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1分)满心侥幸又满心绝 望地走来。(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1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使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答案 ① 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②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答案 ①设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读者深入思考探究苏东坡与黄州之间的深层关系,即黄州 如何意外成为苏轼的精神家园。②排比。通过连续三个“为什么”开头的问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 效果,使得对黄州为何能给苏轼巨大惊喜和震动、为何能承载深厚历史与人生意味以及为何能成为其人生重 要驿站的疑问更加突出和引人深思。(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比喻,把‘黄州’比喻成‘人生驿站’”等 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1.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答案 示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具有独特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疏水及疏油特性(或“属性”) 等,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每改对一处给2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给分)
22.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 A.补充说明情态。B. 补充说明说法的商榷性。C. 补充说明“习尚”的内容。D. 标示引语的出处。
23. 写作提示 本次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为林语堂、梁实秋、余秋雨、毕淑敏、费孝通关于读书与生活的独特认识,可以引发学生对读书的目的、作用与意义的思考。
材料中的五种观点都可以是写作的角度,这个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除了这五个写作角度,学生能围绕读 书提出观点,自圆其说,有理有据即可。学生可以大胆写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但要观点明确,中心突出。
参考立意:①读书是灵魂的旅行,让人的生活更丰盈;②读书可以提高生活品质,让人更幸福;③读书使人 优美,让人内外兼修;④读书可以摆脱平庸,遇到最好的自己;⑤读书可以交游四方,美人之美,读书可以通融 天下,美美与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