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上三单元教考衔接作文】十六岁,我们如何面对孤独?

文摘   2024-12-01 20:42   广东  

关注个人·人文关怀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独自成长的大卫·科波菲尔到无人理解的聂赫留朵夫,从孤身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圣地亚哥到命运诅咒的奥雷里亚诺家族,都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生命形态。他们有的是物理上孑然一身,有的是精神上无人对话,有的在孤独中倔强成长,有的在孤独中自我安慰。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可孤独感却并未因此减少。罗兹曾说:“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你如何理解孤独?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审题指导】

第一段通过大卫·科波菲尔、聂赫留朵夫、圣地亚哥和奥雷里亚诺家族的生活状态,引出了材料的核心“孤独”,并指出了“孤独”的内涵,孤独可以是物理上的孑然一身,也可以是精神上孤独。我们该如何面对孤独了?有的人坦然面对,在孤独中倔强成长,有的人在孤独中自我安慰。

第二段指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但是人却更加孤独了,由此引起学子们的思考。然后自然而然提出写作任务,你如何理解孤独?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

任务明确。审题立意,我们可以认可孤独,也可以不认可,并明确表明该如何面对孤独即可。


【辩证思考】

阐释概念内涵:

我们需要理解孤独的本质。孤独并非与他人的隔离或分离,而是一种与自己相处的状态。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中,我们时常会因为外界的压力和干扰而忽略了内在的声音。而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聆听自己的内心,思考和反思。正如周国平所说:“孤独,是与自己的相处”。只有当我们敢于面对孤独,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全面的观点谈孤独:

孤独有时让人难过悲伤,有时又可以成为我们发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忙碌和社交所填满,很少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然而,当我们选择面对孤独,并愿意与自己相处时,我们就有机会与内在的智慧对话。通过思考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并在追求它们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正如孟子所说:“孤立而不独善其性,是与群兽无异。”只有当我们拥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联系的观点看孤独:

面对孤独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当我们与自己相处,认识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时,我们就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孤独能培养我们的内心力量和意志力,使我们更加坚强和自信。当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时,我们会更加真诚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和理解。正如孤独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真实沟通也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只有当我们与自己和他人保持真实的联系,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并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同成长。

发展的观点谈孤独: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事实,孤独并非永恒。我们不必害怕孤独,而应该愿意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下面对它。孤独是一个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和发现自己,但我们也需要与他人保持联系和分享经验。在孤独中成长是我们的选择,我们要敢于面对孤独,相信自己就可以掌控人生的舵。正如周国平所说:“孤独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如何迎接孤独、理解孤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选择。”


【学生作品】

孤而不散,独而不败

深圳科学高中  高二 1 )班   杨森茹

信息时代,人与人间构建起紧密联络的大网,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应该丧失了孤独感。实际不然,孤独也随着时代发展有了新的含义,我们也应在新时代下学会征服孤独,进而享受孤独。

正如罗兹曾说:“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发现与探索自我是生命的本质,而惟有正视直面自我,才能从孤独中打破孤独,不为孤寂而与社会离散,不为独处而被世界打败,我们应有大卫·科波菲尔的意志,超越物质上的孤独,实现真正的成长。

孤独是一封邀请函,是赐予你坦率无畏地面对自我,透析心灵深部的机会。南森曾言:“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与沉思。”这警诫我们向内发展的必要与意义,是迈向孤独的第一步。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一次次向自我挥拳,对独自与鲨搏斗而呐喊;比较文学开创者乐黛云不顾外界的否定与离弃,于孤独中踏上革命的征程又在孤独中闯出了理想的天地。他们享受自我的孤独,乘孤独之翼向上。

我们如若错过了这份机会,被外界甚至自我遗忘才是真正的孤独。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下,代际差异带来的孤独日趋明显。98岁的老人曾敏吃穿不愁,生活体面有序,却仍旧坚持聘请一位家庭陪聊,这是她对自我生命的尊重,也是在无欲无求的光阴里唤醒自我记忆,抓紧自我命绳的抵抗。我们也应关注自我精神的孤独,摆脱表层的无意义。

在面对孤独之际,我们要以理性的思维向内发展,以勇敢的内心与孤独和解。不要像奥雷里亚诺家族为既定的命运而沉溺于麻木的孤独,应如聂赫留朵夫一般在挣扎中挑跳离束缚,于孤独中实现复活。我们需以孤独为剑,击破生活的虚影,有翻译海德格尔的农民工直跳脱出精神孤独,有享受孤寂世界的沙耆创作出绝无仅有的中西融合之成就。我们需看清自我进而理解孤独、征服孤独。

孤独不再只是远离喧嚣的落魄与无措,它更是挖掘自我内心的境界,我不再是茫然于人群的联系,更要体会内心的力量,实现孤而神不散,独而战不败。

 

 

孤独凛冽挂寒风,赤诚孤勇照长冬

深圳科学高中 高二(6)班 梁浩轩

孤独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态,如大卫·科波菲尔的物理意义的子然一身,也如聂赫留朵夫精神上的无人理解;如何面对孤独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挑战,像圣地亚哥那样倔强成长亦或是如马孔多那样在风雨中凋亡,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孤独的感受诚然难熬,如漫漫长夜又似凛冽寒冬,迷失于孤独则会堕于黑暗或冻于路旁。或许当你举目四望,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这是浅层的孤独;而后你的心灵因缺少陪伴、鼓励而无人理解,这是深层的孤独。浅层的孤独有时无法避免,但应对好深层孤独或许会让你获得更多动力。正如罗兹所言:“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只有一个人拥有赤诚的初心而永葆坚定的勇气,才能在长夜中举明灯坚毅前行,于寒冻中爆发炽热的能量,在孤独中倔强成长,在孤独的人生路上走出绚烂的自我之道。

孤独如无边长夜,惟有永葆一腔赤诚与坚定初心方能在黑暗中找到前进方向。蜀汉丞相诸葛亮为践行与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在身边朋友、战将乃至先帝都逝去后,仍狐独地走在复兴蜀汉之路上,在中国人心中烙上了智慧的象征、丞相的代言;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数十年,或也曾感受那无边孤寂,但他坚守为国铸剑的初心,为中国筑成了万年的刚强。赤诚与初心实为面对孤独之精神之基。

孤独似凛冽长冬,惟有怀揣一腔勇气与决心方能在黑暗中燃烧炽热的能量。歼20的总师杨伟及他们的团队面对美西方的技术封锁,用勇气与技术造出歼20,如一柄利箭刺穿黑暗,用一腔孤勇披银甲破长风,于孤独中破浪而行, JK罗琳在《哈利波特》中描写哈利三人在食死徒笼罩的孤独中用格兰芬多的勇气保护魔法世界安危。由此观之,勇气与决心乃为直面孤独之利剑。

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传了华夏之魂,也爱得那么深沉,我们应永葆赤诚的初心与坚定的勇气;高举赤诚与勇气之炬,照亮寂寞孤独之夜,在迎难而上时适应并克服精神上的孤独。我们应以隐姓埋名之坚定初心,勇于承担的北伐赤诚,勇于挑战之一腔孤勇,拔出闪亮格兰芬多之剑的勇气迎击孤独。

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吾辈青年应以赤诚孤勇于孤独之夜中不懈前行,于狂风雨急中 坚定站立,在浮舟沧海中立马昆仑。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圳科学高中 高二(6)班 詹奕诚

约翰·多恩那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虽道出了人性的社会性本质,却忽略了人在独处时那份独特的韵味与成长。孤独,这一看似被冷清包裹的状态,实则蕴含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是物理空间上的独处,二是心灵深处的无人理解。它们皆源于个体与周遭环境的微妙排斥,仿佛油滴难溶于水,却也是个人化挑战为机遇,砥砺前行的黄金时机。若能在“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孤独中默默耕耘,终将迎来“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辉煌时刻。

何必畏惧孤独?在当下搭子文化盛行的时代,许多人费尽心机地寻找归属的集体,以低质量的社交为精神慰藉,这实则是对自我价值追求的误解。这种浅薄的社交,只会遮蔽你的视野。与其如此,不如脱离尘世的喧嚣,直面孤独,或许这样才能真正发掘自身的价值。陶渊明远离官场世俗,在“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培养出高洁独立的品格;李白仕途受挫,却在孤独中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之音。由此可见,孤独并非意味着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相反,它可能是你前行路上的指引灯塔。

孤独能使人更加独立与强大。强者往往诞生于独立的环境中,他们在一次次挑战中磨砺自己,积累经验。而那些过度依赖集体的人,则如同温室中的花朵,脆弱不堪。海伦·凯勒自幼失去视觉与听觉,在孤独的黑暗中茁壮成长,她冲破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偏见,在写作中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任正非在创立华为之初,债台高筑,濒临破产,昔日伙伴四散而去。他在孤独中坚定信念,奋力一搏,最终成就了华为的辉煌。因此,孤独是一个人磨砺自我的契机,它让你更加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一次次自我挑战中超越过去的自己。

当代青年,正值青春年华,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面对孤独,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它,视之为成长的礼物。在孤独中,我们可以更加专注地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实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独立与自由——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

 

享受孤独,笑对人生

深圳科学高中 高二(6)班 马睿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但孤独感却并未因此减少。孤独是人生的主旋律,有时是物理上的孑然一身,有时是精神上的无人对话,因此如何理解并面对孤独便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在我看来,孤独是人发现自我的阶段,我们应享受孤独,笑对人生。

生如逆旅,孤独是常态,人在这场旅途中追寻自我,发现自我的价值。《百年孤独》的作者曾写道: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强立存在。人的一生都将在孤独中度过,在孤独中追寻自我便是人生这场旅途的意义。明代王阳明,在被流放至南赣出任巡抚时,面对孤独审视自我,格物致知,领悟人生,开辟了陆王心学成为一代伟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孤独是一个停下脚步,审视自我的机会,接纳孤独,享受追寻自我的旅程。

既然无法逃避孤独,何不借此机会,停下脚步思考,享受孤独。《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因海难孤身流落至荒岛,孤独的他在荒岛上生活了数年。在无数个孤独的日夜中,他不断发掘自身能力,享受追寻自我的过程,最后成功获救走出荒岛。流落在人迹罕至的鲁滨逊无疑是孤独的,但他并未因此绝望,而是享受孤独,享受自己用双手创造价值的过程,笑对荒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乐观豁达,笑对人生。长时间的孤独之后,是无边的寂寞和空虚,乐观对待孤独便成为享受孤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独在异乡为异客出任密州地方官的苏轼,用休对故人思故国抒发内心思乡之愁,孤独之苦,但他最后以乐观心态相待,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以诗酒自娱,自我排遣,笑对人生孤独。可见,乐观豁达的心态成为苏轼笑对人生孤独的关键,更是他享受孤独,写下壮丽诗篇的秘诀。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有人陪伴。青年应当学会享受孤独,于孤独中追寻自我,于孤独中整装待发,以我孤身一人,身后似有一万雄兵的气概面对人生苦难,以乐观豁达之心态笑对孤独,笑对孤独的人生。


【他山之石】

周国平《孤独的价值》文章节选:

1.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斯托尔引用温尼考特的见解指出,那种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因此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就没有意义。

2.事实上,无论活得多么热闹,每个人都必定有最低限度的独处时间,那便是睡眠。不管你与谁同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你的梦乡。同床异梦是一切人的命运,同时却也是大自然的恩典,在心理上有其必要性。据有的心理学家推测,梦具有与独处相似的整合功能,而不能正常做梦则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患。另一个例子是居丧。对丧亲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他人的同情和劝慰,而是在独处中顺变。正像斯托尔所指出的:“这种顺变的过程非常私密,因为事关丧亲者与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别人没有分享过,也不能分享。”居丧的本质是面对亡灵时“一个人内心孤独的深处所发生的某件事”。如果人为地压抑这个哀伤过程,则也会导致心理疾病。

3.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我们难以断定,这一点是否对所有的人都适用,抑或仅仅适用于那些有创造天赋的人。我们至少应该相信,凡正常人皆有创造力的潜质,区别仅在量的大小而已。

4.一般而论,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长期的孤独的,长期的孤独往往是被迫的。然而,正是在被迫的孤独中,有的人的创造力意外地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一种情形是牢狱之灾,文化史上的许多传世名作就诞生在牢狱里。例如,波伊提乌斯的《哲学的慰藉》,莫尔的《纾解忧愁之对话》,雷利的《世界史》,都是作者在被处死刑之前的囚禁期内写作的。班扬的《天路历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也是在牢狱里酝酿的。另一种情形是疾病。斯托尔举了耳聋造成的孤独的例子,这种孤独反而激发了贝多芬、戈雅的艺术想象力。在疾病促进创作方面,我们可以续上一个包括尼采、普鲁斯特在内的长长的名单。太史公所说“左邱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等等,也涉及了牢狱和疾病之灾与创作的关系,虽然他更多地着眼于苦难中的发愤。强制的孤独不只是造成了一种必要,迫使人把被压抑的精力投于创作,而且我相信,由于牢狱或疾病把人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人是会因此获得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眼光的,而这正是孕育出大作品的重要条件。

5.不过,对于大多数天才来说,他们之陷于孤独不是因为外在的强制,而是由于自身的气质。大体说来,艺术的天才,例如作者所举的卡夫卡、吉卜林,多是忧郁型气质,而孤独中的写作则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如同一位作家所说:“我写忧郁,是为了使自己无暇忧郁。”只是一开始作为一种补偿的写作,后来便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了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创作过程无疑能够抵御忧郁,所以,据精神科医生们说,只有那些创作力衰竭的作家才会找他们去治病。但是,据我所知,这时候的忧郁往往是不治的,这类作家的结局不是潦倒便是自杀。另一类是思想的天才,例如作者所举的牛顿、康德、维特根斯坦,则相当自觉地选择了孤独,以便保护自己的内在世界,可以不受他人干扰地专注于意义和秩序的寻求。这种专注和气功状态有类似之处,所以,包括这三人在内的许多哲学家都长寿,也许不是偶然的。

6.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这种面对整体和万物之源的体验,便是一种广义的宗教体验。

7.在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过程中,孤独的经验都起了关键作用。释迦牟尼的成佛,不但是在出家以后,而且是在离开林中的那些苦行者以后,他是独自在雅那河畔的菩提树下连日冥思,而后豁然彻悟的。耶稣也是在旷野度过了四十天,然后才向人宣示救世的消息。穆罕默德在每年的斋月期间,都要到希拉山的洞窟里隐居。

8.我们目睹的事实是,今天中国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喜欢集体活动,他们聚在一起扭秧歌,跳交谊舞,活得十分热闹,成为中国街头一大景观。然而,凡是到过欧美的人都知道,斯托尔的描述至少对于西方人是准确的,那里的老年人都很安静,绝无扎堆喧闹的癖好。他们或老夫老妻作伴,或单独一人,坐在公园里晒太阳,或者作为旅游者去看某处的自然风光。当然,我们不必在中西养老方式之间进行褒贬。老年人害怕孤独或许是情有可原的,孤独使他们清醒地面对死亡的前景,而热闹则可使他们获得暂时的忘却和逃避。问题在于,死亡终究不可逃避,而有尊严地正视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一项光荣。所以,我个人比较欣赏西方人那种平静度过晚年的方式。


遇语文
遇语文,一线名师精品语文号,集结万众语文人,立足河南,放眼全国,打造最硬核语文自媒体,只发原创精品语文教学类文章:阅读、写作,备课、备考,教育、教学……邂逅就在转角处,最美语文遇上你。
 最新文章